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宗祠

古代中國并非法制國家,而是禮制國家,歷來講究“以禮治國”,只有在“禮”約束不到的地方,才由法律制裁,所謂“禮不至則上刑”“失禮則入刑”。因此,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禮,又叫“禮制”,是古代國家規定的禮法、制度。《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云:“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味著“禮”是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是人民遵行的準則。

禮,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關乎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到立國安邦、倫理道德,小到家長里短、行為日常。《禮記·經解》曰:“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規矩之于方圓也……”由此可見,禮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于禮”,“不學禮,無以立。”

所謂“禮”,其主旨思想和基本內容就是等級制,本質是區分上下、高低、貴賤的等級秩序。古語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莫重于祭。”祭祀,是禮儀的發端。由祭祀的禮儀,而形成各種準則規范,并完善成為“禮制”。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自古以來就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于國家而言如此,于家庭而言亦然。

祭祀分為兩類,一類是祭祀自然神靈,如天、地、日、月,其建筑叫“壇”;一類是祭祀名人先賢,如祖先、孔子、關羽,其建筑叫“廟”或“祠”。前者表達“人與自然”的關系,最高等級為“祭天”,在天壇舉行;后者表達“人與人”的關系,最高等級為“祭孔”,在孔廟舉行。而最常見、最普通的祭祀為“祭祖”,在家廟或祠堂中舉行。

北京天壇祈年殿

祠,本義是一種祭名,古代宗廟四季祭祀之一,指春祭。《說文·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四祭,據《公羊傳·桓公八年》載:“春曰祠,夏曰灼,秋曰嘗,冬曰蒸。”祠,亦泛指祭祀。《爾雅·釋詁》即云:“祠,祭也。”又引申為供奉鬼神、祖宗或先賢的廟堂,即宗祠、祠堂,是古時同族的人共同祭祀先祖的房屋。賈氏宗祠,就是賈家共同祭祀先祖的地方。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中,有較為詳盡的敘述。

先看其祭祀之地:


已到了臘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聯對,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諸子弟有未隨入朝者,皆在寧府門前排班伺侯,然后引入宗祠……

原來寧府西邊另一個院子,黑油柵欄內五間大門,上懸一塊匾,寫著是“賈氏宗祠”四個字,旁書“衍圣公孔繼宗書”。兩旁有一副長聯,寫道是:“肝腦涂地,兆姓賴保育之恩。功名貫天,百代仰蒸嘗之盛。”亦衍圣公所書。

進入院中,白石甬路,兩邊皆是蒼松翠柏。月臺上設著青綠古銅鼎彝等器。抱廈前上面懸一九龍金匾,寫道是:“星輝輔弼”。乃先皇御筆。兩邊一副對聯,寫道是:“勛業有光昭日月,功名無間及兒孫。”亦是御筆。

五間正殿前懸一鬧龍填青匾,寫道是:“慎終追遠”。旁邊一副對聯,寫道是:“已后兒孫承福德,至今黎庶念榮寧。”俱是御筆。里邊香燭輝煌,錦幛繡幕,雖列著神主,卻看不真切。


衍圣公,是封建社會對孔子后裔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始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明清時期為正一品官階,世稱“天下文官首,歷代帝王師”。賈氏宗祠由“衍圣公孔繼宗書”和“先皇御筆”題寫匾額、對聯,自然是凸顯其家族既富且貴。曹公用春秋筆法,虛擬其事,以托賈府之盛。而對聯中“功名貫天”“勛業有光”“兒孫承福德”等,也無非是烘托賈家功勞之高、地位之尊和富貴之極。故戚序本卷首評云:“首敘院宇匾對,次敘抱廈匾對,后敘正堂匾對,字字古艷。”

北京孔廟舊照

再看其祭祀之禮:


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

眾人圍隨著賈母至正堂上,影前錦幔高掛,彩屏張護,香燭輝煌。上面正居中懸著寧榮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兩邊還有幾軸列祖遺影。賈荇賈芷等從內儀門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檻外方是賈敬賈赦,檻內是各女眷。眾家人小廝皆在儀門之外……

凡從文旁之名者,賈敬為首,下則從玉者,賈珍為首,再下從草頭者,賈蓉為首,左昭右穆,男東女西,俟賈母拈香下拜,眾人方一齊跪下,將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檐,階上階下兩丹墀內,花團錦簇,塞的無一隙空地。鴉雀無聞,只聽鏗鏘叮當,金鈴玉珮微微搖曳之聲,并起跪靴履颯沓之響。

一時禮畢,賈敬賈赦等便忙退出,至榮府專候與賈母行禮。


其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等級嚴明若此。其中“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上面正居中懸著寧榮二祖遺像……兩邊還有幾軸列祖遺影”,皆是古時昭穆制度的反映,也是封建禮法的縮影。《禮記·中庸》稱:“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所謂昭、穆,是指宗廟中的排列次序,“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古時宗法制度、宗廟次序,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稱“穆”。故《禮記·王制》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于寢。”同時,昭穆也是古代祭祀時,子孫按宗法制度的規定排列行禮,其作用在于“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是以戚序本評曰:“檻以外,檻以內,是男女分界處;儀門以外,儀門以內,是主仆分界處。獻帛獻爵擇其人,應昭應穆從其諱,是一篇絕大典制文字。”

其中,有個細節值得注意,從冷子興口中,我們得知“寧公死后,長子賈代化襲了官,也養了兩個兒子。長名賈敷,至八九歲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第二回)

道家講究“清靜無為”,賈敬也好清靜。當其壽辰之日,賈珍是將上等可吃的東西,稀奇些的果品,裝了十六大捧盒,著賈蓉帶領家下人等與賈敬送去,只是“在家里率領合家都朝上行了禮了”(第十一回),并不敢親自前去,賈敬“甚喜歡”。在賈敬聽聞長孫媳婦秦可卿死了之后,也并不在意,只憑賈珍料理,并不肯回家,“染了紅塵,將前功盡棄”(第十三回)。

然而,在“除夕祭宗祠”時,賈敬不僅回家“染了紅塵”,還是“主祭”,且“每一道菜至……按次傳至階上賈敬手中。”而后,賈敬、賈赦等領諸子弟進來,又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與賈母行禮。十數日間,賈敬時時參與其中,且常常起主導作用,絲毫不敢違背規矩,直至十七日祖祀完畢,才出城去修養。

賈敬作為“方外之人”,也不敢怠慢。由此可見,祖先崇拜意識的強烈以及祖先祭祀儀式的重要。因此,宗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建筑營造也具有優先權。所謂“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次之,居室為后”,祭祀祖宗的祠堂、宗廟比日常居住的地方更為重要。祠堂是一個家族中最重要、最神圣的地方,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必須在祠堂進行,即凡事“必告于先祖”。

清代孫溫繪除夕祭宗祠

因此,在《紅樓夢》中我們能看到很多這樣的描述:


這年賈政又點了學差,擇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過宗祠及賈母起身,寶玉諸子弟等送至灑淚亭。(第三十七回)

當下又值寶玉生日已到,……這日寶玉清晨起來,梳洗已畢,冠帶出來。……奠茶焚紙后,便至寧府中宗祠祖先堂兩處行畢禮,出至月臺上,又朝上遙拜過賈母、賈政、王夫人等。(第六十二回)

那日已是臘月十二日,賈珍起身,先拜了宗祠,然后過來辭拜賈母等人。和族中人直送到灑淚亭方回,獨賈璉、賈蓉二人送出三日三夜方回。(第六十九回)

再說回“除夕祭宗祠”,在祭祀之前,賈珍那邊便“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第五十三回)在祭祀之后,十七日一早,則“又過寧府行禮,伺候掩了宗祠,收過影像,方回來。”(第五十四回)追本溯源,甲骨文中的“宗”字,表示外面一座房子,里面一座牌位。《說文》云:“宗者尊也,廟者貌也,言祭宗廟,見先祖之尊貌也。”因此,才有祭祀前懸掛遺真,祭祀后收起影像的記述。

甲骨文中的“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辽源市| 体育| 铜川市| 金华市| 洪洞县| 手机| 改则县| 保靖县| 舞阳县| 禹城市| 西华县| 乌鲁木齐市| 新昌县| 新密市| 南江县| 澄迈县| 平果县| 连江县| 岚皋县| 黄梅县| 宁城县| 广元市| 博野县| 岑巩县| 大石桥市| 辽阳市| 勐海县| 若尔盖县| 新竹市| 包头市| 英吉沙县| 远安县| 昌邑市| 汕尾市| 宜城市| 广平县| 芒康县| 桂林市| 镇赉县|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