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我接觸大型賽事的媒體運行及新聞服務始于2010年。當時,廣州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第十六屆亞運會。新華社承攬了廣州亞運會新聞服務這一任務。受新華社之邀,我被聘為廣州亞運會新聞服務翻譯團隊譯審,成為那次8個譯審專家中唯一來自廣州的一位,其余7位均來自北京,而且基本都是奮戰于新華社新聞一線多年的年過六旬的老專家。要與資歷如此豐富的長輩們在同一個崗位上共事,我惶恐不已。直到經過幾天的培訓及在足球小組賽上正式開始工作后,我發現憑借自己的英文功底、對新聞知識的了解和對體育知識的熟悉這三方面的綜合能力,的確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時,我才開始放下最初那顆惴惴不安的心,以自信和從容的心態來面對每一天的工作。

當時,中國除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首次嘗試媒體運行與新聞服務,并無更多這方面的經驗。我身在廣州,適逢亞運會要在廣州舉辦,能有幸參與此項工作,算是中國比較早地參與大型賽事新聞服務核心業務的人員之一了。

廣州亞運會期間,新聞服務部門作為亞組委的官方通訊社,負責向來自全世界的媒體記者提供與賽事相關的一手信息。亞運新聞服務(AGNS)團隊的工作流程大概如下:①前方42個場館中的AGNS專職記者(包括外籍體育信息專家、記者及即時引語記者等)將采寫好的英文稿發布到INFO后臺編輯系統(一個專門的網絡系統);②后方英文編輯室的編輯開始審核,審核未通過的稿件將會通過INFO后臺退回給該前方記者修改,審核通過后則署名并發布到INFO前臺,供注冊記者閱覽;③一旦某篇英文稿通過審核并被發布到INFO前臺,翻譯團隊會立即讓某個譯員將其翻譯成中文,翻譯完畢后,在INFO后臺提交給譯審;④譯審一行英文、一行中文逐字逐句地進行核對,從翻譯的準確性、新聞寫作的體例及行文格式上進行總體把關審核,審核通過后,由該譯審將翻譯后的中文稿發布到INFO前臺。這樣,在INFO前臺,每一篇稿件幾乎都能同時找到它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既滿足了國外媒體的信息需求,也滿足了國內媒體的信息需求。在這里,每一位譯審既是編審,也是終稿發布人。一位曾經服務過北京奧運會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總共不到40人的團隊(8名譯審和30名譯員)就撐起了整個亞運會官方通訊社所有的中文信息編發工作,非常了不起。

繼2010年廣州亞運會之后,我又參與了2011年深圳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被聘為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官方通訊社新聞服務(UNS)翻譯團隊主管兼譯審,負責整個翻譯團隊的賽前培訓及賽時運營工作。2013年我受邀參加南京亞洲青年運動會新聞服務核心團隊,參與所有賽前籌備工作及賽時運行工作,并帶領翻譯團隊順利完成從英文稿件到中文稿件的翻譯任務。2014年我雖繼續受邀參與南京青奧會及廣西南寧體操世錦賽新聞服務工作,但由于個人事務纏身而終未能親赴參與。

有幸的是,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幾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賽事的新聞服務工作,我畢竟都親歷其中,算是累積了一些經驗。特別是對其中新聞服務稿件由英文稿件至中文稿件的翻譯,及整個翻譯團隊的前期招募、培訓、賽時運行、管理、危機處理等,有較深的實踐與體會。

于是,也就有了本教材的寫作動因。媒體運行與新聞服務在中國畢竟還是個新興領域。在歷次的新聞服務實踐中,特別是翻譯團隊譯員的賽前培訓中,我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沒有一個非常有針對性的培訓教材。通常,我們所招募的譯員必須具備三方面的條件:一是具有較強的英文功底;二是具有較扎實的新聞功底,熟悉新聞采寫編的基礎常識及流程;三是熟悉各類體育項目的規則與專業術語的表達。所有這些能力最終都要落實在稿件的翻譯上,即能否將一篇充滿了體育項目專業術語的英文新聞稿件,準確、快速地翻譯成符合中文表達習慣的中文新聞稿件。可是,我們常常碰到的問題是,譯員們連原始的新聞服務英文稿件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

一方面的原因是畢竟新聞服務提供的是半成品稿,它的服務對象是媒體記者,不是大眾。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新聞服務有自己較為固定的稿件類型及寫作體例,因此它與大眾通常在報紙上看到的成品新聞稿件有完全不同的寫作模式。更客觀現實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以往在國內舉辦的大部分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賽事的新聞服務平臺都采用專門的系統,比如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這個系統不同于互聯網,它不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是封閉的,只有在賽會期間,在特定的場所,比如在主媒體中心或特定的場館等地,在安裝了該系統的電腦上,才能查看到所有稿件。通常賽會一結束,這些電腦、機器被主辦方統一收走后,就很難再看到原始稿件,這為稿件的收集與整理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也就直接導致了下一次大型賽事的新聞服務記者或譯員缺乏可直接借鑒的稿件模板或稿件式樣,只能靠我們這些做過多次新聞服務采編實踐的老師們憑借累積的經驗及收集到的數量有限的資料,向他們傳授寫作的技巧及稿件的類型樣式等。

不過,自2013年南京亞青會開始,由于資金預算的問題,其新聞服務平臺不再采用專門的INFO系統,而是采用互聯網平臺在賽會的官方網站上發布,這是本教材此次能成型的一個現實原因。因為有了對全社會開放的官網平臺,才可以收集整理出大量不同項目的原始稿件例文。本教材中除了少數“稿件例文及翻譯”收集于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期間的INFO系統,絕大部分案例來自2013年南京亞青會官網、2014年南京青奧會官網及2014年廣西南寧體操世錦賽官網。

內容方面,本教材精選了奧運會、亞運會上常見的體育項目共24個大項,分別從項目簡介、項目術語雙語對照、稿件例文及翻譯三個方面展開,其中項目簡介及項目術語雙語對照最終還是落實在稿件例文及翻譯上。因為新聞服務的記者如果不懂一個體育項目的基本規則、得分失分機制、賽制、重要賽事等基本項目常識,不懂一個項目的某些專業術語該如何表達,就無法完成英文稿件的采寫;而新聞服務翻譯團隊的譯員如果不懂這些,也無法完成一篇專業體育英文稿件的中文翻譯。在稿件例文的選取上,主要集中在“回顧”“前瞻”“綜合新聞”“即時引語”這四種新聞服務最重要的稿件類型上,個別項目也涉及“新聞發布會摘要”這一類型。從例文上即可看出,每一種稿件類型都有較為固定的體例。

在這里,要特別感謝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新聞與傳播系創始人肖沛雄教授,沒有他的高瞻遠矚及協調聯絡,就不會有本次全國第一套體育新聞與傳播專業教材系列的出版;是他不斷的鼓勵與扶持,激勵了我把編著這本教材的原發沖動變成了夜以繼日的辛勤耕耘。感謝北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原副部長徐濟成先生、北京奧組委奧林匹克新聞服務原總編輯陳越先生及其他奮戰在媒體運行與新聞服務一線的專家們,沒有他們的認可、鼓勵與支持,我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機會參與到新聞服務實踐中。感謝暨南大學出版社的領導和編校人員,沒有他們的辛苦編輯與校對,本教材不可能與讀者見面。

總而言之,數年來的資料積累、幾個月的集中編寫、諸多專家及老師的支持,終于使本教材得以成書。它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操作性,希望它能供今后在中國舉辦的大型賽事新聞服務工作借鑒,并成為廣大高校新聞專業大型賽事新聞服務課程的一本實用教材。

趙瑞華

2018年11月于廣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沙坪坝区| 正定县| 黑河市| 罗江县| 河北省| 金堂县| 贺兰县| 兴城市| 潍坊市| 泰和县| 宜春市| 呼伦贝尔市| 永兴县| 永川市| 衡山县| 保靖县| 金沙县| 永胜县| 北海市| 兴国县| 无锡市| 孙吴县| 黄陵县| 武胜县| 河南省| 承德市| 尼勒克县| 修武县| 禹城市| 卓资县| 裕民县| 横峰县| 秦皇岛市| 西畴县| 五莲县| 乌鲁木齐市| 天全县| 五原县| 商南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