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素軒公祠題刻(三)(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明,年份不詳)

刻文一:
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為致子,當(dāng)種之。此種彼胡桃皆生也。吾篤喜種果,今在田里,唯以此為事,故遠(yuǎn)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彼所須藥草,可示,當(dāng)致。
款識(shí):乙未春仲陳繼儒。鈐印:陳繼儒印、眉公。此題刻集王羲之《十七帖》中《胡桃帖》《藥草帖》二者之文而成。此題刻高267厘米,寬47厘米,石質(zhì)陰刻。
刻文二:
銅龍曉辟問安回,金輅春游博望開。渭水晴光浮草樹,鐘南佳氣入樓臺(tái)。
招賢已得商山老,托乘還征鄴下才。臣在東周獨(dú)留滯,欣逢睿藻日邊來。
款識(shí):傅山。鈐印:傅山。詩為唐代賈曾所作《奉和春日出苑矚目應(yīng)令》。高267厘米,寬46厘米,石質(zhì)陰刻。
陳繼儒(1558—1639) 字仲醇,號(hào)眉公,明代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人。工詩文、擅書法,與董其昌齊名。其焚棄儒冠,隱居昆山,后筑室東畬山,杜門著述,著有《眉公十集》《見聞錄》等。尤以《小窗幽記》流傳廣泛,與王永彬《圍爐夜話》、洪應(yīng)明《菜根譚》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三大清言奇書。
傅山(1607—1684) 字青主、僑山、公它等,名號(hào)甚多。山西陽曲(今太原市郊)人,自幼穎悟,喜任俠,秉性剛直不阿。明亡后,與顧炎武等人從事反清活動(dòng),曾被捕入獄。通曉經(jīng)史、諸子、釋老之學(xué),著有《霜紅龕集》。擅書畫、精鑒賞,諳醫(yī)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