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大的中華文明
-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 728字
- 2019-12-20 15:13:08
A7.“井田制”是怎樣的一種土地制度?
井田制是我國商周時期推行的一種土地制度。那時,奴隸制國家通過縱橫交錯的田間道路和溝渠,把土地分隔成眾多方塊狀,形狀像一個個“井”字,因此稱作“井田”。井田屬奴隸制國家所有,由國王分配給許多大大小小的領主世襲領有,領主則轉租給平民使用或強迫奴隸耕種,領主不得私自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根據土地的收成向國王交納一定的貢賦。有人認為,井田制土地國有的形式源自原始社會的“部落公社制度”。實際上,井田制的實質是奴隸制國家剝削平民和奴隸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國商周時期主要的農業經濟形態。由于生產工具多是簡陋的石制、木制或骨制工具,生產效率低下,土地又由領主集中管理,所以在井田中勞作的平民或奴隸們采用的是集體耕作的方式,常常動用成百上千的人,用大規模集體勞動的方式來保證農業收成,場面往往很壯觀,被稱為“千耦(耕地)其耘(耙地、平整土地)”。
在井田上辛勤勞作的千百萬平民和奴隸是我國商周時期文明繁盛的基礎,井田制也因此被許多后世學者看作是一種理想的土地制度。尤其當后來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興起之后,土地兼并盛行,加大了貧富差距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更有許多學者相信井田制是解決社會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醫病良方”。可以說,后人對井田制的描述更多地代表了古代中國希望保持農業穩定發展的一種理想。

1、“井田制”是我國哪一個歷史時期普遍推行的土地制度?
A.商周
B.秦漢
C.明清
2、在井田中勞作的平民或奴隸主要使用什么樣的生產工具?
A.石制、木制或骨制工具
B.青銅制農具
C.鐵制農具
3、井田制下采取什么樣的勞作方式?
A.個體勞動
B.集體勞動
C.流水作業
4、后世學者推崇井田制是基于怎樣的看法?
A.理想的土地制度
B.文明繁盛的基礎
C.可以預防土地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