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每天盯作業,到真正管學習:打造孩子六個學習好習慣
- 葛建忠
- 839字
- 2019-12-31 16:27:37
影響孩子成績的五個學習因素
除了各種教育因素的影響,學習本身也不是那么簡單,并不是多聽課、多做題就一定成績好,很多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上的課和做的作業并不比別人少。
至少有以下五個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 學習時間
· 學習方法
· 學習能力
· 學習狀態
· 學習習慣
這幾個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
比如,學習狀態不佳,就可能導致拖拉磨蹭,造成學習時間很長;反過來,學習時間過長,也會造成學習狀態不佳。
同樣,如果學習能力不夠,遇到困難,就會使自信心受到打擊,影響學習狀態。久而久之,可能產生畏難情緒,形成不愛動腦的學習習慣等。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兩點:
第一,學習方法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在孩子學習成績不那么理想時,很多家長直覺上總覺得是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其實大部分情況并非如此。
小學和初中的知識還是比較簡單的,是很基礎的東西,并不需要什么特別的方法。很多孩子成績不理想是不好好聽講、不用心思考、作業簡單應付甚至抄答案等原因造成的。
有的孩子會說,英語單詞很難記住,他的同學就是因為學了記單詞的方法,所以英語比他好。而實際情況是,他的同學想把單詞背好而去尋求方法、提高效率,而他自己并不想下功夫背單詞,只是想依靠快速記憶法來走捷徑。
關鍵是主觀愿望不同,也就是學習狀態不同,方法只會在應用時提高效率,任何學習不可能單純依靠什么方法獲得好成績。
第二,并不是學習時間越長成績越好。
大量事實表明,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狀態、學習習慣和學習時間,不是簡單的相加關系,而是乘積關系。尤其是學習時間,并非學習時間越長成績越好,關鍵在于學習時的狀態。如果學習狀態很差,效率就會很低。比如,孩子多學了一倍的時間,學習狀態卻下降了百分之六十,這個效果會更差。而且時間越長,狀態越差,嚴重的還可能會造成厭學情緒。
有時,成績越好的孩子,在學習上花的時間越少,而看似花的時間多的孩子成績反而比較差。為什么呢?很簡單,因為效率很低!比如,半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卻花了兩個小時。高效率乘以時間才等于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