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七大好處
- (意)維里·帕西尼 馬麗亞·特里薩·巴爾迪尼
- 1431字
- 2021-03-12 19:19:38
引言
本書是兩位醫師的聯手之作,他們的專業領域——精神醫學和整形外科學——讓人乍一看感覺有天壤之別:因為精神醫學主張為我們收復內在失衡的精神領地,而整形外科學則為我們提供美化外貌的機會。然而,這兩個醫學分支的“風馬牛不相及”程度并不如我們起初所想象的那么深。事實上,它們二者都把重建身心和諧視為己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個“美”與“丑”的形象之下都掩蓋著一個自身的“內在”。這兩門學科的合作愈發顯得意義重大,不僅因為它可以使醫學整形訴求的真實動機被了解,而且還能給病患帶來更大的自信和堅定的內心。
萌生著此書之念的另一個原因來自于一些對生活細節的觀察發現。在歐洲,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精神科診所或產科診所轉型為醫療整形機構。此外,對“美”的追求(并不單純指景致)業已成為人們的出游目的:去一趟土耳其、泰國或其他的東方國度,回來以后臉上的肌膚顯得更加細膩緊致,這并不歸功于當地的氣候或水土。最后還有眾多溫泉療養站區變成了水療中心,同時還有那些位于山間或臨海的四五星級酒店在其原有的休閑或娛樂服務的基礎上增設了集美體和按摩功能于一身的水療服務。那么為什么女性和男性(男性并不在少數)把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到使自身變美的行動中呢?
誠然,醫療美容在近幾年間被正了名。此后,它成了以下事物的主題:一部大獲好評的美劇《整容室》(Nip/Tuck);時尚資訊(比如Vogue雜志);精美的藝術書籍〔其中一本是由安格利卡·塔森(Angelika Taschen)出版的,書名正好就是《美學外科學》(Aesthetic Surgery)〕;慶祝活動〔讓我們想一想危險的美國“肉毒桿菌派對”(Botox parties)
吧〕,甚至還有粉紅小說〔“雞仔文學”(chick lit)〕
這種體裁專饗現代浪漫派的年輕女性讀者,它毫無顧忌地講述關于“動刀子”與去皺手術,比如那本風趣的《肉毒桿菌日記》,其作者是賈尼斯·卡普蘭(Janice Kaplan)和林恩·斯倫貝謝(Lynn Schnumberger)〕。
如何來詮釋這樣的變化?對“美”的追求是不是一種集體憧憬的特征,它從人類誕生以來就存在,而自現代技術產生以后這個愿望有望成真?又抑或說,對“美”的追求只是我們的一種時代沉迷,就如同法國在1968年后對待性解放那樣?再或者說,長久以來我們都因一種觀點而感到恐懼,認為要擁有美與樂必先經歷苦痛,而現今我們正在從這樣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嗎?
本書致力于挖掘人們愛美背后所隱藏著的種種矛盾以及在世易時移的不同變量中“以不變應萬變”的關于人的本質內涵。
毫無疑問,當今存在著一股過度追求視覺的風潮,它時常發展致使社會標準直逼“純外貌協會”的地步(第二章),與之相反的是個人魅力(第三章),它不與當下的風潮掛鉤,而與人格的富裕程度相關聯。
不可否認,美麗的人和事總是占優(在第五章我們將探討一下美麗的各種好處和優勢)。只有在極個別的罕見情形下美麗會成為短板(第八章)。總的來說,相貌堂堂有助于實施誘惑(第七章)、增強自信并利于治愈(第九章)。不單單女性追求美(第六章介紹了不同類型的女性美),男性也愈發變得自戀并愛美起來(他們的各種表現被收錄在第四章里)。
我們不僅需要外貌的美麗,還需要所謂的“主流飾品”(第十章),這些小幫手成為對抗壓抑之現狀的必備砝碼。
本書末尾的章節(第十一、十二章)介紹巴爾迪尼博士(Dr. Baldini)根據其行醫經驗得出的一眾建議,她將闡述如何在皮膚美容及激光治療等領域中作出判斷并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案。
如果說本書的撰寫目的之一毫無疑問是“成人之美”,那么,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幫助大家明確一件事:人之“美”源自肉體與精神的有機和諧。
維里·帕西尼
馬麗亞·特里薩·巴爾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