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
- 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教材編寫組編著
- 3272字
- 2021-03-12 19:18:39
同步自測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解析】A羅伯特·豪斯在伯恩斯改變型領導的基礎上提出了魅力型領導理論。魅力型領導者是指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屬,對下屬有高度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個性化風格的領導者。魅力型領導者的追隨者認同他們的領導者及其任務,表現出對領導者的高度忠誠和信心,效法其價值觀和行為,并且從自身與領導者的關系中獲得自尊。最新研究表明,當追隨者顯示出高水平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時,魅力型領導者的效果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2. 【解析】B 羅伯特·豪斯提出的路徑—目標理論認為支持型領導會努力建立舒適的工作環境,親切友善,關心下屬的要求。
3. 【解析】B 羅伯特·豪斯認為魅力型領導者將促使其追隨者產生高于期望的績效以及強烈的歸屬感。
4. 【解析】C 羅伯特·豪斯提出的路徑—目標理論認為成就取向式領導類型傾向于設定挑戰性目標、鼓勵下屬實現自己的最佳水平。
5. 【解析】D 路徑—目標理論確立的領導類型中,參與式領導會主動征求并采納下屬的意見。
6. 【解析】A 傳統的特質理論認為,領導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質,并且這些特質是與生俱來的。只有先天具備這些特質的人才有可能成為領導。
7. 【解析】C 領導指的是一種影響群體、影響他人以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領導的影響力主要來源于組織的正式任命。
8. 【解析】B 領導—成員交換理論認為,團體中領導者與下屬在確立關系和角色的早期,就把下屬分為“圈里人”和“圈外人”兩類。
9. 【解析】B 領導—成員交換理論由喬治·格雷恩及其同事提出。
10. 【解析】D 費德勒認為,情景因素可以分為三個維度:一是領導與下屬的關系;二是工作結構;三是職權。
11. 【解析】A 路徑—目標理論認為,領導者的主要任務是幫助下屬達到他們的目標,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以確保下屬的目標與群體或組織的目標相互配合,領導者的行為如果想要被下屬接受,就必須能夠為員工提供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既有關于現時的,也有關于未來的。
12. 【解析】C 在魅力型領導理論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過程中,巴斯提出魅力型領導只是更廣泛的改變型領導的一個成分。
13. 【解析】B 費德勒的權變理論認為,團隊績效的高低取決于領導者與情景因素之間是否搭配。費德勒將領導方式區分為工作取向和人際取向兩類。
14. 【解析】A 密西根大學經過研究、測量與工作績效有關的領導行為并通過測驗、非結構化訪談等方法,得到了兩個描述領導行為的維度:員工取向和生產取向。
15. 【解析】A 管理方格理論把領導風格畫成一個二維坐標方格,方格的縱坐標是“關心人”,橫坐標是“關心任務”。這也與先前的俄亥俄模式中的關懷和創制維度以及密西根模式中的員工取向和生產取向相對應。
16. 【解析】C 勒溫的民主與專制模式理論研究發現,放任型領導會產生最多的攻擊性表現。民主化團體處在放任型和獨裁型之間。
17. 【解析】A 俄亥俄大學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了一系列關于領導的行為研究。通過對問卷答案進行因素分析,將數據濃縮聚焦到兩個維度上:關心人和工作管理。
18. 【解析】B 保羅·赫塞和布蘭查德將工作取向和關系取向兩個維度相結合,得出了4種領導風格。其中,推銷式領導不僅表現出指導行為,而且富于支持行為,是高工作—高關系式的領導。
19. 【解析】C 人際技能是有效地與他人共事和建立團隊合作的能力。組織中任何層次的領導者都不能逃避有效人際技能的要求,這是領導行為的重要部分之一。
20. 【解析】D 人際技能是有效地與他人共事和建立團隊合作的能力,關心的是人。
二、多項選擇題
1. 【解析】AB 費德勒的權變理論認為,團隊績效的高低取決于領導者與情景因素之間是否搭配。費德勒將領導方式區分為工作取向和人際取向兩類。本題正確答案為AB選項。
2. 【解析】ABC 費德勒認為情景因素可以分為三個維度:領導與下屬的關系,工作結構和職權。
3. 【解析】ABCD 路徑—目標理論由羅伯特·豪斯提出。該理論將領導者分為指導式領導、支持型領導、參與式領導和成就取向式領導。本題正確答案為ABCD選項。
4. 【解析】ACE 領導者的三種主要技能是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本題正確答案為ACE選項。
5. 【解析】ABCD 赫塞和布蘭查德研究的生命周期理論,又稱情景領導。該理論根據工作取向和關系取向兩個維度總結出4種領導風格,分別是:指導式、推銷式、參與式和授權式。本題正確答案為ABCD選項。
6. 【解析】CD 領導技能的發展,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基于領導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得到提高;另一種是輔導,講師和領導者建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關系,講師可以幫助領導者明確事業范圍和期望。本題正確答案為CD選項。
7. 【解析】BCE 有限理性模型認為,在選擇備選方案時,決策者試圖使自己滿意,或者尋找令人滿意的結果;決策者所認知的世界是真實世界的簡化模型,他們滿意于這樣的簡化,因為他們相信真實世界絕大部分都是空洞的;由于采用的是滿意原則而非最大化原則,決策者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不必知道所有可能的方案;由于決策者認知的是簡化的世界,因此可以遵循相對簡單的經驗啟發式原則,或者商業竅門,以及一些習慣來進行決策。這些技術不要求決策者具備非常高的思維和計算能力。本題正確答案為BCE選項。
8. 【解析】BCE 本題考查魅力型領導理論。選項AD屬于領導者的道德特征。本題正確答案為BCE選項。
9. 【解析】ACDE 領導指的是一種影響群體、影響他人以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領導有兩個基本的特點:首先,領導必須具有影響力,因為領導的基本角色是影響他人自愿追求確定的目標;其次,領導還必須具有指導和激勵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幫助個體或群體確認目標并且激勵他們達到一定目標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領導的影響力主要來源于組織的正式任命。
10. 【解析】BCDE 特質理論的不足表現在:忽視了下屬的需要,具有某種特質的領導可能適合管理某些下屬,但不適合管理另一些下屬;沒有指明各種特質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成功的領導可能需要具備許多特質,但其中某些特質最為關鍵;忽視了情景因素,特質理論沒有考慮到工作的結構性、領導權力的大小等情景因素的影響,因此不能解釋為什么具有不同特質的領導在各自的組織中都可以工作得非常出色;沒有區分原因和結果,特質與績效之間的相關研究并不能解釋是因為具有某些特質才導致成功,還是因為成功才建立了這些特質。本題正確答案為BCDE選項。
11. 【解析】BCDE 路徑—目標理論由羅伯特·豪斯提出。該理論采納了俄亥俄模型的工作取向和關系取向的思路,并同激勵的期望理論相結合。該理論認為,領導者的主要任務是幫助下屬達到他們的目標,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以確保下屬的目標與群體或組織的目標相互配合。領導者的行為如果想要被下屬接受,就必須能夠為員工提供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既有關于現時的,也有關于未來的。本題正確答案為BCDE選項。
12. 【解析】ABD 路徑—目標理論提出了兩個權變因素作為領導的領導行為與結果之間的中間變量。其中之一是下屬控制范圍之外的環境因素,如工作結構、正式的權力系統、工作團隊等。
13. 【解析】BCE 交易型領導強調的是一個人在組織中的與位置相關的權威和合法性,強調任務的明晰度、工作的標準和產出,他們很關注任務的完成以及員工的順從。這些領導更多依靠組織的獎勵和懲罰來影響員工的績效。本題正確答案為BCE選項。
14. 【解析】CD 改變型領導通過更高的理想和組織價值觀來激勵他的追隨者。改變型領導能夠為組織制訂明確的愿景,他們更多地通過自己的領導風格來影響員工(如增強員工的動機)和團隊(如調解團隊內部的沖突)的績效。改變型領導會導致組織在革新和變化中的超額績效,會使組織有效地運轉并且健康地成長。本題正確答案為CD選項。
15. 【解析】BC 俄亥俄模式領導行為的兩個核心維度是:關心人和工作管理。關心人是指領導者注重人際關系,尊重和關心下屬的建議與情感,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關系。高度人際取向的領導者愿意幫助下屬解決個人問題,友善而平易近人,公平對待每一個下屬,關心下屬的生活、健康、地位和滿意度。工作管理是指領導者為了達到目標而在規定或確定自己與部屬的角色時所從事的行為活動,包括組織工作任務、工作關系、工作目標。高度工作取向的領導者關注員工的工作,要求維持一定的績效水平,并強調工作的最后期限。本題正確答案為BC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