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
- 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教材編寫組編著
- 1470字
- 2021-03-12 19:18:39
第三節 領導決策
考點六 決策過程
赫伯特·西蒙認為決策過程可以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1)智力活動:這是最初的過程,包括對環境進行搜索,確定決策的情景。
(2)設計活動:這是第二個階段,包括探索、發展和分析可能發生的行為系列。
(3)選擇活動:最后一步,在上一步可能的行為系列中選擇一個行為。
【例2-11】 西蒙把決策過程分為( )。(2015年單選題)
A.智力活動、設計活動、選擇活動
B.確認階段、發展階段、選擇階段
C.知覺活動、邏輯活動、選擇活動
D.探索活動、發展階段、選擇階段
【解析】A 西蒙的決策過程:(1)智力活動:最初的過程,包括對環境進行搜索,確定決策的情境。(2)設計活動:包括探索、發展和分析可能發生的行為序列。(3)選擇活動:在第2步中選擇一個行為。
明茲伯格認為決策過程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1)確認階段:認知到問題或機會的產生,進行診斷。
(2)發展階段:個體搜尋現有的標準程序或者解決方案,或者設計全新的、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的過程。
(3)選擇階段:確定最終的方案。
考點七 決策模型
領導行為決策的模型包括經濟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社會模型。
(一)經濟理性模型
經濟理性模型認為決策者在任何方面都是完全理性的,決策者要具備如下特征。
(1)從目標意義上分析,決策完全理性。
(2)存在完整和一致的偏好系統,使決策者在不同的備選方案中進行選擇。
(3)決策者可以知道所有備選方案。
(4)對計算復雜性無限制,可以通過計算選擇出最佳備選方案。
(5)對于概率的計算不存在任何困難性。
由此可見,決策者是完美的,有能力使組織目標最大化,使得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MC=MR)。雖然這個模型過于理想化,并不能夠很好地描述現實的決策行為,但是該模型對于有效決策還是有著重要的貢獻。許多成功的大型公司依靠強大的數據支持,仍然采用這種模型進行決策。
(二)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具有如下特征。
(1)在選擇備選方案時,決策者試圖使自己滿意,或者尋找令人滿意的結果。
(2)決策者所認知的世界是真實世界的簡化模型。
(3)由于采用的是滿意原則而非最大化原則,決策者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不必知道所有可能的方案。
(4)由于決策者認知的是簡化的世界,因此可以用相對簡單的經驗啟發式原則,或者商業竅門,以及一些習慣來進行決策。
與理性模型相比,西蒙的模型同樣是理性和最大化的,但是這里的理性受到了限制,決策者以滿意為決策的終點,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做到最大化。所以有限理性模型與理性模型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程度上,而非質的差異上。
(三)社會模型
社會模型來自心理學。該理論認為心理對人的決策行為會產生重要影響。所羅門·阿什的一致性實驗表明,人們會迫于團體壓力,做出非理性的選擇。
另外,有一部分決策者認為人們有堅持錯誤決策的傾向,他們稱之為投入的增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四個:項目的特點;心理決定因素;社會壓力;組織決定因素。
考點八 決策風格
根據價值取向與模糊耐受性兩個維度,可以得到如下4種不同的決策風格(見圖2-3)。

圖2-3 決策風格
(1)指導型:決策者具有較低的模糊耐受性水平,傾向于關注任務和技術本身。解決問題的時候一般是有效的、合乎邏輯的、程序化的和系統的。
(2)分析型:決策者具有較高的模糊耐受性以及很強的任務和技術取向,喜歡對情景進行分析,傾向于過度分析事物。
(3)概念型:決策者具有較高的模糊耐受性,并且傾向于對人和社會的關注。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視角廣闊,喜歡考慮不同的選擇以及將來的可能性。
(4)行為型:決策者具有較低的模糊耐受性,傾向于對人和社會的關注。這類決策者可以與他人進行很好的合作,喜歡公開交換意見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