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金融更簡單:我的互聯網金融運營觀
- 余軍
- 2044字
- 2020-11-28 14:44:52
團貸網綜合科技金服路線圖:從沐金農開始
如果要講起團貸網的綜合科技金服路線圖,還要從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講起。普惠金融是互聯網金融最能施展優勢和發揮作用的一個領域,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是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優勢,引領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從普惠金融概念在2005年的首次使用到中國正式將普惠金融寫入發展規劃,這一面向所有群體的金融概念已經出現了10年時間。2015年年末,國務院正式出臺了《普惠金融五年規劃》,確立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手段。“普惠金融”這一概念越來越多地被我國領導人在重要場合中提及。
從概念來看,普惠金融是指將金融普遍惠及所有群體,特別強調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地區,以及殘疾人和其他弱勢群體中提供金融服務。不過就目前而言,傳統金融體系里還沒有普惠金融的位置,因為服務那些偏遠地區居民、城鎮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業等對象,對大部分金融機構來說,是不經濟的。而在農村資金供給嚴重不足的背景下,仍有大量資金通過農業銀行、郵政儲蓄等渠道,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農業流向非農產業,城鄉金融發展的錯位被進一步加劇。
通過對近幾年農商銀行及相關銀行涉農產品的分析,我們發現,當前農貸行業存在著諸多痛點,包括借款人綜合情況的真實性不準確、借款用途不明、五戶聯保執行難、抵押物變現速度慢等。這些不利因素也導致大部分國有銀行不愿意做農貸。據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稱,2014年中國農業增加值為53882億元。全國農戶貸款余額為5.4萬億元,但是貸款投入需求大約為8.45萬億元,“三農”金融的缺口約為3.05萬億元。
這一數據明確表明,隨著新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進行,正規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村經濟對資金的需求。作為目前中國體量最大的市場,農貸不僅是未來金融發展的方向與重點,更是亟須整個金融體系重視和支持的重要部分。如何以合適的價格讓農民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一直都是中國金融行業探索的領域,三農金融需要先驅者探路。
在團貸網召開的“C輪融資暨集團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上,發言人代表集團宣布進行戰略布局升級。整個集團將分為資產端和互聯網端,互聯網端包括P2P、網絡小貸、私募基金、代銷基金、保險經紀等業務。資產端將包含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小額信貸、消費分期、倉儲物流、三農等多條業務線。
這一計劃在2016年10月末獲得了重要突破,團貸網正式對外宣布與專注三農金融的沐金農達成戰略合作。這次合作,意味著團貸網將以農業大省廣東省為核心根據地,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布局三農金融,進軍農村金融領域。沐金農是一家垂直領域的科技金融公司,深耕三農資產端,為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提供助貸、資產推薦、資產保全等方面服務,致力于助力新農業和新農人,開啟農村理財先鋒,貫通產業鏈垂直領域,致力于用金融手段解決三農問題。
沐金農專注于打造三農動態信用評分系統,獲得包含產業生產周期、資金周轉周期、需求周期、技術更迭周期、行業發展周期等一系列行業標準數據,結合特定借款人自身特征及社群資本特征,與第三方征信公司、評級公司合作,參考國際國內信用評級方式(比如FICO和芝麻信用等),形成符合三農特點的動態信用評分系統,實現沐金農生態系統信貸技術的智能化、標準化。
利用移動互聯網的長尾特性、時空配置特性、網絡特性,將線上陌生人借款與線上、線下熟人社群管控相結合,形成陌生人資本與熟人社群資本嫁接,以及雙向約束機制。沐金農與熟人社群中的網絡節點,比如特定行業的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社群意見領袖等,形成約束性合作,由關鍵節點對推薦的借款人進行擔保和監督,根據小額分散原則,共同對借款人、社群完成授信、融資以及貸后管理工作。
2014年11月,沐金農獲得了由瀚霖資本投入的百萬級天使輪投資。2016年年末,沐金農再次對外宣布獲得了由團貸網、水木資本、珠海薛蠻子基金、勢界資本領投,玖富玖創資本、瀚霖資本跟投的3000萬元A輪融資。其中,國內知名P2P理財平臺團貸網已是新三板上市企業,珠海薛蠻子基金為著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創立,玖富玖創資本投資過沐金農的資金渠道玖富,并且在天使輪投資的瀚霖資本也在A輪跟投,說明資本看好沐金農的業務模式。
在團貸網與沐金農達成合作后,雙方一起扶持三農產供銷上下游產業鏈及農戶金融服務,解決三農融資難等問題。這次合作不僅有利于團貸網進一步加強資產端建設,加速在三農領域的發展,也能夠使雙方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
近年來,農村經濟正在走上“電商化”“信息化”的道路,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隨著農村電商的持續發展,當電商化比例達到一定程度后,互聯網金融就能通過與新經濟形式的深度融合促進自身探索發展,在中國農村金融領域找準自我定位,成為中國農村跨時代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有專家學者表示,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依附于農村電商下鄉的步伐。農村金融創新的核心在“創新”,從農民角度出發如何適應新動能和供給側改革,都是創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