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擁有青春就是擁有明天
- 讓心靈去旅行
- 李澤鋒
- 1351字
- 2019-11-19 18:30:15
青春,是個光彩奪目的字眼。古往今來,圍繞青春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不勝枚舉,詩詞歌賦更是不乏其例。對我來說,最為鐘愛的是一篇題目就叫《青春》的散文,我是這篇美文的忠實粉絲。
有這么一件趣事:某一天,美國影片銷售協(xié)會主席羅森菲爾德參加日本實業(yè)界的聚會,晚宴之前的談話,他隨意說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在座的各位實業(yè)界領(lǐng)袖大為驚訝,其中有一位一邊激動地說“我一直隨身帶著它呢”,一邊從口袋里掏出了《青春》。這個故事可以證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
據(jù)一位資深的觀察家說,在日本實業(yè)界,只要有成就者,沒有哪一個不熟知不應(yīng)用這篇美文的,就連松下電器的創(chuàng)始人松下幸之助幾十年來也把《青春》當作他的座右銘。除此之外,赫赫有名的麥克阿瑟將軍也特別喜愛這篇文章,在他駐守日本期間,極力推崇它,才有了眾多的日本粉絲。另外,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也曾把這篇美文掛在白宮的辦公室里,鐘愛有加。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塞繆爾·厄爾曼(Samuel Ullman),他1840年生于德國,兒時隨家人移居美利堅,參加過南北戰(zhàn)爭,之后定居伯明翰,經(jīng)營五金雜貨,年逾古稀開始寫作。這篇文章很短,不足300字,且有不少版本的中文翻譯。我比較偏愛王佐良的譯文。
該譯文如下: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懦,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人的心靈應(yīng)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斷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駐、風華長存。
一旦心海枯竭,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虛懷若谷,讓喜悅、達觀、仁愛充盈其間,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這篇短短的文章激勵了不少人奮發(fā)向上,不斷超越自我。
某雜志曾登載一篇文章,題目為《皺紋長在心里才算老》。文章中講一個老太太30歲時才參加高考,36歲考研究生,43歲報考博士研究生,60歲退休后又去學國畫,學生說她“不服老”,她說:“我就是不服老,雖然我是長了很多皺紋,但是,皺紋長在臉上不算老,只有長在心里才算老。”我覺得她在不斷地學習中讓自己充滿了青春和活力。不斷汲取營養(yǎng),不斷發(fā)掘自身潛力,而不至于如同空殼一樣,空虛而乏味。
在生活中,有的人年紀輕輕卻老氣橫秋,有的人始終充滿活力,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未來存有期待,因此年齡增長并不意味著青春不再。當然,這不是說如同老黃瓜刷上綠漆一樣裝嫩,而是要用一顆年輕的心來面對生活。有的人退休之后依然精神抖擻,他們的皺紋僅僅只是在臉上;有的人卻一下老得步履蹣跚,滿面滄桑,退休了很快走進墳?zāi)怪校驗樗麄兊陌櫦y長在了心里。
生命就此一次,青春也是一樣,擁有青春,也將意味著擁有未來。青春一旦蹉跎,便再也尋覓不到。生命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可以借助青春的優(yōu)勢讓生命不斷增值,也可以盡量保值,但是頹廢墮落就只能讓生命不斷貶值。至于是保值、增值還是貶值,主動權(quán)在我們自己手中,關(guān)鍵在于積極與否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