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麗水的美麗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游弋于海外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中的那些事物,隨著詩人的成長,在不斷地變化,但他對土地、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卻無法忘懷。這種眷戀,就是“鄉愁”。

眾所周知,眷戀故鄉和懷鄉思歸的鄉愁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心理,中國當之無愧是世界上鄉愁情結最濃厚的國家。可以說,以鄉村為載體、以鄉村為根系形成的鄉情、鄉思、鄉戀已經融入華夏民族的血液和中華文明的基因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巨大變化,我們驀然發現,那個曾經生我養我的故鄉,正與我們漸行漸遠。于是,一棟老屋、一座老橋、一口老井,一塊香糕、一碗清面、一顆硬糖,一臺地方戲、一場雜技、一件往事,都成了凝聚于我們心頭的鄉愁。

地處浙江省西南浙閩兩省結合部的麗水,其地名的由來眾說紛紜——《元和郡縣志》:“麗水本名惡溪,以其湍流阻險,九十里間五十六瀨,名為大惡,隋開皇中,改為麗水,皇朝因之,以為縣名”;《栝蒼匯紀》:“縣北七里有麗陽山,下環清溪,縣名麗水以此。”但有當地人曾這樣向筆者介紹:“‘麗水’的‘麗’,在這里讀第二聲,意思是‘分離’,因為有六條江(甌江、好溪、飛云江、靈江、閩江、交溪水系)在此發源,而后各奔前程。”如果真有這層意思,那麗水自古就是鄉愁之地。因為鄉愁的滋生,總跟別離緊密相連。

麗水,這個曾經叫過括州、處州、麗水和蓮都的城市,始建于隋朝開皇九年(589),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為這個古城孕育了無數鄉愁元素:松陽高腔、青田石雕、龍泉青瓷、龍泉寶劍;處州方言、縉云話、青田話、景寧畬語;稀鹵魷魚、安仁魚頭、筍衣鋪蛋、高山田螺、紅燒溪魚、卷餅、縉云燒餅;龍泉大窯青瓷古窯址、蓮都通濟堰、景寧時思寺、縉云仙都摩崖題記、慶元如龍橋、松陽延慶寺塔;明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劉基讀書處、松陽兄弟進士牌坊、龍泉劍池遺址、縉云獨峰書院等。這一切,如今仍在麗水大地上熠熠生輝。

當然,這應歸功于麗水對綠水青山的呵護。不過,說來也是陰差陽錯,曾幾何時,當浙江的其他地區在改革的大潮中迅猛發展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時候,作為浙江生態屏障的麗水因區位限制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著窮日子。然而,也正因如此,保全了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使其生態環境質量位列浙江省第一、中國前列。自2009年起,麗水先后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優秀生態旅游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和“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這無疑為鄉愁的營造,積累了先天的資源優勢。

當前,麗水對鄉愁的營造,已由以前的任其自然轉變為高度自覺。他們準確把握鄉愁與城市之間相互依存、相融相生的關系,率先在所轄的縉云縣提出打造中國鄉愁旅游先行區的宏偉目標,并及時開展中國鄉愁文化的理論研究,依托地方文化優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在全市現轄的一區、一市和七個縣中,各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鄉愁符號。

“處州白蓮”在蓮都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種植歷史。蓮都區借此打造具有濃郁特色的蓮花生態養生旅游景區、連續舉辦了數屆“處州白蓮節”,以此打造“處州白蓮”金名片。

從20世紀70年代云和木制玩具萌芽,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沉淀,云和縣把木玩文化融入產業培育、城鄉建設、旅游發展中,把云和打造成不折不扣的童話世界。

曾在遂昌當過知縣的湯顯祖,其精神特質已深深融入這里的山山水水。遂昌縣將湯公文化與人文景觀、自然山水等進行有機整合,全力打造“湯顯祖文化”這一世界級文化品牌。

龍泉,一座劍瓷名城。龍泉市積極培育以山水觀光為主線、養生休閑為核心、鄉村旅游為基礎、劍瓷文化為特色的旅游產業體系,致力于創建“江浙之巔、劍瓷龍泉”旅游品牌。

慶元素有“古廊橋天然博物館”的美稱。隨著慶元廊橋保護、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夢幻廊橋”的品牌逐漸打響,使慶元人民追求人文和諧、永續發展的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傳承與弘揚。

素享盛名的處州府,始于松陽古市鎮。“古村落”是深藏于此的另一個貼切的詮釋。松陽縣將保護利用傳統村落納入全縣文化發展戰略,提出了打造“松陽傳統村落”特色品牌的目標。

縉云是傳說中黃帝鑄鼎煉丹、馭龍飛升之所,仙都是我國南方黃帝祭祀中心,祭祀歷史悠久。縉云縣努力挖掘黃帝文化,廣泛吸引炎黃子孫前往尋根問祖,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景寧是我國華東地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這里的畬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景寧縣借助當地璀璨的民族文化和濃郁風情,充分發揮畬族文化“金名片”的優勢,努力打造“文化名縣”。

一千五百多年前,青田人開始認識和利用青田石。從那時起,從青田石到青田石雕,一代代藝人流下的辛勤汗水匯成了一條藝術長河,從古至今奔流不息。今天的青田縣讓“精美的石頭”唱起了“新歌”。

由于鄉愁因子在麗水大地上廣泛撒播,那些在大山深處星羅棋布的高山遠村,通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歷史遺跡保護”,大力營造“小橋流水人家”“泥土坡頂青瓦房、石頭巷子黃泥墻”的原生態鄉村味道,使得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于是,那些承襲傳統文化、地域特色的村莊,在其古貌受到尊重的同時還被賦予現代生命。2013年,文化學者余秋雨游麗水后,由衷地感嘆:“麗水是中國最美的地方!”并題字“此行無悔,浙江麗水”。

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鄉愁則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坐標,是體現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是一座城市最能撩撥人內心情感的軟肋,是一座城市最柔軟最溫情最值得你去看去品去懷念的部分。隨著精神消費需求的迅猛增長,這些符號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在這一背景下,麗水市在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的同時,致力于以鄉愁為切入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竭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這個大背景下,在麗水廣袤的青山綠水間,在一批“干凈、整齊、鄉愁、特色、和諧”的美麗鄉村中,鄉村旅游線路、民宿、創意農業和可看、可住、有內涵的農家樂綜合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進一步促進了農民致富增收。這也使得那些昔日與工業文明和經濟發展格格不入的“落后區域”、年輕人大量涌出導致生機難再的“凋零之地”,一個接一個從滯后、凋敝、無從發展的層層束縛中“脫胎換骨”,而且更顯靚麗、更有活力、更具底蘊。

更令人欣喜的是,麗水已將鄉愁視作經濟、社會發展的內驅力。在“2013中國(麗水)生態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動推介會”上,麗水市委書記王永康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麗水的生態資源優勢就是‘無價之寶’。守住了這方凈土,就守住了‘金飯碗’。我們的發展理念,就是把麗水的生態元素、文化元素有機融合起來,大力發展以‘生態、休閑、養生’為主題的生態旅游業。”這也意味著大力發展鄉愁經濟是麗水順應時代潮流做出的戰略選擇,也是將“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

“一遇雨露就發芽,一得陽光就燦爛。”鄉愁,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時代的感召下,不僅留住了眾多麗水人的鄉村記憶,記錄了植根于處州大地的鄉村文脈,也傳承了麗水村落的千年文化,更促進了麗水經濟大發展,讓麗水人們走出了一條美麗環境與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互促互進的特色發展之路。同時,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也讓麗水這座蟄伏在浙西南廣袤林海中的山城,憑借醒目的辨識度,成為最具詩意的棲居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会市| 交口县| 莎车县| 小金县| 白朗县| 德昌县| 祁连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平潭县| 阆中市| 武宣县| 张北县| 遂昌县| 泸溪县| 淅川县| 嘉禾县| 庄浪县| 尼玛县| 麦盖提县| 通河县| 连城县| 蓬溪县| 贞丰县| 同心县| 奇台县| 广德县| 伊川县| 盘锦市| 永登县| 揭西县| 甘南县| 合川市| 河间市| 桃园市| 宁化县| 柳江县| 福州市| 德钦县| 诸城市| 霍州市|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