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 法律碩士聯考常考重難點專題講解(非法學與法學通用)
- 白文橋
- 3250字
- 2019-11-19 10:24:22
※【重點難點】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一種客觀的引起與被引起的聯系。這里的“危害行為”指的是實行行為。因果關系中的危害行為不包括預備行為,因為預備行為不可能發生實害結果,也沒有探討因果關系的必要。刑法中的因果關系只有在實害犯或結果犯中探討才有重要意義,因為實害犯的既遂必須以實害結果的發生為要件,并且這一實害結果必須與危害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如果某一結果的發生與行為人的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則不能要其對這一結果承擔責任。在行為犯和危險犯中,一般不存在解決刑法中因果關系的問題,自然沒有探討因果關系的必要。但是,在危險犯既遂后,如果出現加重結果,則可能屬于結果加重犯,對于結果加重犯,需要探討因果關系問題。
例3-1(單選):下列選項中,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存在因果關系的是( )。
A.甲自制一個面人,詛咒其仇人乙三日內出門被車撞死,結果乙在三日內果然出門被車撞死
B.甲意欲致乙死亡,便勸乙乘坐火車,期待乙在偶然的事故中死亡,乙結果死于火車事故
C.甲因心懷怨恨而放火報復,致使包括乙在內的多人被燒死
D.甲開車撞傷乙,乙在住院治療期間因病房樓起火被燒死
【講解】A項表述中,甲并沒有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故意殺人的實行行為,即甲的詛咒行為不是實行行為,且對于迷信犯、愚昧犯不定罪、不處罰,因此,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并不存在因果關系。B項表述中,由于甲的“勸說”行為并非實行行為,因而不能認定存在因果關系。C項表述中,放火罪屬于危險犯,不存在因果關系的認定問題,但放火致人死亡屬于放火罪的結果加重犯,對于結果加重犯,應當判斷基本犯中的實行行為與加重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否則不能認定為結果加重犯。甲放火燒死包括乙在內的數人,放火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D項表述中,乙的死亡因其他因素的介入(醫院起火)導致因果關系中斷,換言之,醫院起火才是乙死亡的直接原因,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答案】C
※【重點難點】非常態情形因果關系的認定:(1)在特定條件下的行為所導致的結果發生,應當認定存在因果關系。(2)行為與被害人行為相遇或被害人的行為介入導致結果發生,應當認定存在因果關系。(3)兩行為相接導致結果發生,應當認定存在因果關系。(4)數行為共同作用導致危害結果發生,應當認定存在因果關系。
例3-2(多選):下列選項中,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是( )。
A.甲與素不相識的乙發生口角,甲推了乙肩膀一下并踢了一腳,乙忽覺胸部不適繼而倒地,在醫院就醫時死亡。經鑒定,乙因患有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
B.甲在窮鄉僻壤致乙受傷,走兩天的路程才找到一所簡陋的醫院,乙不治身亡
C.甲欲殺乙,在山崖邊導致乙重傷昏迷后離去,乙蘇醒過來后,剛邁了兩步便跌下山崖摔死
D.甲存在殺人的故意,點燃乙身穿的衣服,乙跳入水中溺死
【講解】A項表述中,被害人乙受到打擊后導致心臟病發作而死,系危害行為與特殊體質結合導致危害結果,應當認定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B項表述中,甲將乙打傷,但因條件惡劣(窮鄉僻壤、醫院簡陋)乙不治身亡,甲的行為與惡劣條件結合導致危害結果,應當認定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C項表述的情形道理同B項,因為“在山崖邊上”也屬于惡劣條件。D項表述中,甲試圖燒死乙,乙為躲避危害行為而跳河淹死,即甲的危害行為與乙的行為相遇或相接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答案】ABCD
※【重點難點】因果關系的中斷:由于介入因素的存在,會導致因果關系的中斷。這里的“介入因素”不包括被害人本身的行為介入,因為被害人本身的行為介入應當認定為存在因果關系,對于被害人本身行為的介入,可以認定為“行為與被害人行為相遇”的情形。
例3-3(多選):下列選項中,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是( )。
A.甲以殺人的故意毆打乙導致乙受傷,乙乘救護車送往醫院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車毀人亡
B.甲以殺人故意用槍將乙打傷后,乙在醫院遇到火災被燒死
C.甲突然將乙推下車,導致乙被后面的車輛軋死
D.甲唆使趙某殺乙,并給趙某提供了殺人工具,趙某將乙殺死
【講解】A項表述中,甲出于殺乙的故意致乙受傷,但由于交通事故這一介入因素導致乙死亡,使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斷,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B項表述的情形道理同A項,其中導致因果關系中斷的介入因素是火災。C項表述中,甲將乙推下車,結果乙被車軋死,乙的死亡結果是甲的行為所致,存在因果關系。D項表述中,甲是教唆犯,趙某是實行犯,實行犯既遂,教唆犯也既遂(“一人既遂,整體既遂”)。在實行犯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那么,教唆犯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也應認定為存在因果關系。
【答案】CD
例題拓展
例3-4(單選):甲、乙、丙共同故意傷害丁,丁死亡。經查明,甲、乙都使用鐵棒,丙未使用任何兇器;尸體上除一處致命傷外,再無其他傷害;可以肯定致命傷不是丙造成的,但不能確定是甲造成還是乙造成的。關于本案,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丙不成立故意傷害罪
B.甲成立故意傷害(致死)罪,丙成立故意傷害罪但不屬于傷害致死
C.甲、乙、丙的行為與丁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D.丙的行為與丁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講解】A、B項表述中,對于共同犯罪,一人既遂,整體既遂。甲、乙成立故意傷害(致死)罪(故意傷害罪的結果加重犯),則丙也成立故意傷害(致死)罪。當然要區別對待,丙應認定為從犯(起次要作用的實行犯),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C、D項表述中,對于共同犯罪,在正犯或實行犯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時,其他共犯的行為也應認定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答案】C
例3-5(單選):關于因果關系的認定,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甲以殺人的故意對乙實施暴力,造成乙重傷休克。甲以為乙已經死亡,為隱匿罪跡,將乙拋入河中,導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殺人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B.丙基于殺害的故意用刀砍關某,見關某受傷后十分痛苦,便將其送往醫院。但醫生的治療存在重大失誤,導致關某死亡。丙的行為與關某的死亡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C.陳某違規將行人洪某撞傷,洪某昏倒在路中央,陳某駕車逃逸。1分鐘后,超速駕駛的馮某發現洪某時已來不及剎車,將洪某軋死。陳某的行為與洪某的死亡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D.丁傷害戊后,警察趕到。在警察將戊送醫院途中,車輛出現故障,致戊長時間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丁的行為與戊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講解】A項表述中,甲對乙的死亡存在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但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并不影響因果關系的認定,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B項表述中存在介入因素(醫生治療失誤),導致因果關系中斷,丙的行為與關某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C項表述中,陳某將洪某撞倒在路上(第一個行為),很容易導致躺在路上的洪某被過往的其他車輛再次撞擊(第二個行為)。相對于第一個行為而言,第二個行為應是“正常”的因素,換言之,實施第一個行為之后,發生第二個行為是高概率事件。因此,第二個行為不中斷第一個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陳某的行為與洪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關于C項表述的因果關系認定的情形,《考試分析》沒有闡述。具言之,《考試分析》對于介入因素的闡述,并沒有區分是通常的,還是異常的,僅僅說明介入因素會導致因果關系中斷。C項涉及的基本理論是:第一個行為是否可大概率導致第二個行為(介入因素)具有通常性?一般而言,如果第一個行為大概率導致第二個行為的介入,并且介入因素是通常的,則不阻斷第一個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就如C項表述的情形;倘若第二個行為的介入是異常的,或出現概率極低的,則阻斷第一個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D項表述中,丁打傷戊,但因遭遇惡劣條件(車輛出現故障無法及時送醫救治),導致戊死亡,應當認定丁的行為與戊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D項表述與上述例3-2題中B、C項表述的道理相同。
【答案】B
- 2017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應用心理碩士《心理學專業綜合》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北大、北師等)
- 2019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英語(二)
- 高考語文十年真題:考點精講與分類詳解(合并)
- 高考語文十年真題:答案全解全析
- DSE備考攻略
- 2016年法律碩士聯考考試大綱配套練習
- 2020年江蘇省高考英語復習全書【命題分析+核心講義+歷年真題】
- 高考語文十年真題:考點精講與分類詳解
- 2015年藝術碩士全國聯考高分突破 英語閱讀理解
- 2016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邏輯分冊
- 2019年成人高考高中起點升專科、本科《語文》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6年全國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模擬試卷
- 2017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邏輯歷年真題分類精解
-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邏輯(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