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未成年人犯罪
- 法律碩士聯考常考重難點專題講解(非法學與法學通用)
- 白文橋
- 4651字
- 2019-11-19 10:24:22
※【重點難點】我國刑法將刑事責任年齡分為:(1)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刑法》第17條第1款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3)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不滿14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4)減輕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未成年人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
例4-1(單選):甲15周歲,對于甲實施的下列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是( )。
A.綁架罪
B.盜竊罪
C.搶奪罪
D.販賣毒品罪
【講解】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8種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包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
【答案】D
※【重點難點】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這8種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1)8種犯罪指的是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14~16周歲的人,只要實施上述8種犯罪行為,就應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該行為包括在其他罪名中,應當單獨評價該行為,從而進一步認定為8種罪名。例如,綁架殺人,行為人雖然對綁架行為不負刑事責任,但對殺人行為負刑事責任,因而應當認定為故意殺人罪。(2)8種犯罪行為中包括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不包括輕傷在內。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包括轉化犯,如使用暴力使被非法拘禁的人重傷或者死亡;但對于結果加重犯不負刑事責任,如非法拘禁致人重傷或者死亡,不負刑事責任。當然,如果行為人對結果加重犯的基本犯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其也承擔加重結果的刑事責任。例如,14~16周歲的行為人,搶劫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應對搶劫罪和強奸罪的基本犯和結果加重犯都承擔刑事責任。(3)8種犯罪行為包括強奸,這里的強奸包括普通的強奸罪和奸淫幼女。換言之,14~16周歲的行為人,實施奸淫幼女行為的,即使是在經幼女同意自愿與行為人發生性關系的情況下,一般也應承擔強奸罪的刑事責任。但是,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該條款一般是指男少年與幼女因談戀愛而自愿發生性關系,家屬不要求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幼女的父母不要求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4)8種犯罪行為中包括搶劫。這里的搶劫包括《刑法》第263條規定的普通的搶劫罪、第267條第2款規定的攜帶兇器搶奪、第289條規定的首要分子實施的聚眾“打砸搶”。但14~16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刑法》第269條規定的轉化型搶劫行為,不能認定為搶劫罪,可以以手段行為定罪(故意傷害罪重傷、故意殺人罪)。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盜竊、詐騙、搶奪他人財物,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當場使用暴力,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殺人的,應當分別以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此外,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罪與一般的搶劫罪構成特別法條和一般法條的法條競合關系。因此,14~16周歲的人,實施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行為的,應當承擔搶劫罪的刑事責任。但是,對于搶劫商業秘密、印章、國有檔案等非財物的,不承擔刑事責任。
例4-2(單選):甲(15周歲)實施的下列行為中,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是( )。
A.甲駕駛汽車撞死撞傷多人后逃逸
B.甲受王某指使將王某仇人的汽車砸毀
C.甲幫助乙將其偷來的一輛汽車賣掉
D.甲幫助乙將債務人丙非法拘禁,在拘禁期間,甲將丙打成重傷
【講解】A項表述中,交通肇事罪為過失犯罪,對于過失犯罪,14~16周歲的未成年人都不負刑事責任。B項表述中,王某把甲當作犯罪工具利用,王某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甲不構成犯罪。C項表述中,甲的行為屬于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行為,但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D項表述中,乙構成非法拘禁罪,甲的行為雖不構成非法拘禁罪,但在非法拘禁丙期間,甲將丙打成重傷,甲應對故意傷害行為負刑事責任。
【答案】D
例4-3(單選):下列關于未成年人行為的定性,正確的是( )。
A.甲,15周歲,在火車站搶奪一女游客金項鏈,為窩藏贓物而將該女游客打成輕傷,甲構成故意傷害罪
B.乙,14周歲,在商場盜竊數枚金首飾,為抗拒抓捕而當場使用暴力,將售貨員打成重傷,乙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
C.丙,15周歲,將大量毒品走私出境,對丙應以走私毒品罪定罪處罰
D.丁,14周歲,搶奪大量國有檔案,對丁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
【講解】A項表述中,15周歲的甲為窩藏贓物而將被害人打成輕傷,由于并非重傷,因而甲對其搶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B項表述中,14周歲的乙盜竊后為抗拒抓捕而將售貨員打成重傷,不能認定為轉化型搶劫,而應以故意傷害(重傷)罪定罪處罰。C項表述中,8種犯罪行為包括販賣毒品,但不包括走私毒品。D項表述中,14~16周歲的人實施搶劫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行為的,應當承擔搶劫罪的刑事責任。但是,對于搶劫商業秘密、印章、國有檔案等非財物的,不承擔刑事責任。
【答案】B
※【重點難點】(1)刑法所規定的年齡,是指實足年齡,刑法特別使用“周歲”一詞,旨在限定為實足年齡,而不是指虛歲。周歲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從周歲生日的第2天起算。例如,已滿14周歲,是指過了14周歲生日,從第二天起,才是已滿14周歲,即整整活了14年。(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習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具有上述情形的,一般也不認為是犯罪。(3)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或者尋求精神刺激,隨意毆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對其他未成年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公私財物,擾亂學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秩序,情節嚴重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4)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實施盜竊行為未超過3次,盜竊數額雖已達到“數額較大”標準,但案發后能如實供述全部盜竊事實并積極退贓,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①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②在共同盜竊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或者被脅迫;③具有其他輕微情節的。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盜竊未遂或者中止的,可不認為是犯罪。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盜竊自己家庭或者近親屬財物,或者盜竊其他親屬財物但其他親屬要求不予追究的,可不按犯罪處理。(5)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極其嚴重的,才可以適用無期徒刑。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一般不判處無期徒刑。除刑法規定“應當”,對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未成年罪犯實施刑法規定的“并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應當依法判處相應的財產刑;對未成年罪犯實施刑法規定的“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或者罰金的犯罪,一般不判處財產刑。對未成年罪犯判處罰金刑時,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判處,并根據犯罪情節,綜合考慮其繳納罰金的能力,確定罰金數額。但罰金的最低數額不得少于500元人民幣。對被判處罰金刑的未成年罪犯,其監護人或者其他人自愿代為墊付罰金的,人民法院應當允許。
例4-4(單選):關于處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對未成年人不得判處剝奪政治權利
B.對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罪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罪犯,不適用死緩
D.對未成年人犯罪不得獨立適用附加刑
【講解】A項表述中,除刑法規定“應當”,對未成年罪犯一般不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B項表述中,對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罪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C項表述中,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罪犯,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D項表述中,對于未成年人犯罪,除刑法規定“應當”,不得獨立適用附加刑。
【答案】C
例4-5(單選):下列關于處理未成年人犯罪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對未成年人適用罰金刑時,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判處
B.對未成年人犯罪不能適用無期徒刑和死刑
C.對未成年人盜竊病人財物致使病人無錢治病死亡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D.對未成年人犯罪不得適用沒收財產刑
【講解】A項表述中,對未成年罪犯判處罰金刑時,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判處,并根據犯罪情節,綜合考慮其繳納罰金的能力,確定罰金數額。B項表述中,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極其嚴重的,才可以適用無期徒刑。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罪一般不判處無期徒刑。C項表述中,14~16周歲的未成年人對盜竊罪不負刑事責任。D項表述中,對未成年罪犯實施刑法規定的“并處”沒收財產的犯罪,應當依法判處;對未成年罪犯實施刑法規定的“可以并處”沒收財產的犯罪,一般不判處。
【答案】A
例題拓展
例4-6(單選):甲男(15周歲)與乙女(16周歲)因缺錢,共同綁架富翁之子丙,成功索取30萬元贖金。甲擔心丙將來可能認出他們,提議殺丙,乙同意。乙給甲一根繩子,甲用繩子勒死丙。關于本案的定性,不正確的是( )。
A.甲、乙在故意殺人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
B.甲構成故意殺人罪,乙構成綁架罪
C.甲、乙構成綁架罪的共同犯罪
D.對甲、乙不適用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講解】A、B、C項表述中,甲、乙在故意殺人的范圍內成立共同犯罪,但甲不構成綁架罪,乙構成綁架罪。甲對綁架罪不負刑事責任,因而甲、乙二人不成立綁架罪的共同犯罪。D項表述中,甲、乙都不滿18周歲,因而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
【答案】C
例4-7(案例):沈某,2000年7月11日出生。2012年至2014年6月之間,沈某伙同他人多次盜竊,累計盜竊各類財物總計約10萬余元。2014年7月11日晚,沈某被幾個朋友邀請到一酒店吃飯,當晚10時許,因沈某等大聲喧嘩導致鄰座幾個客人不滿,雙方發生爭吵,沈某一怒之下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將對方的趙某刺倒,致其當場死亡。沈某見狀,立即外逃。當晚11時許,在外逃途中,沈某看到路上一人臂下夾著手包,一邊走一邊打手機,心想該人肯定有錢,想到其外逃不知何時是個終點,需要錢,隨即掏出匕首將持包人刺傷,把包和手機搶走,包內有現金1萬余元和其他物品。沈某到鄉下親戚家躲避1年多。2015年10月11日,沈某外出閑逛,見路邊停著一輛轎車未鎖車門,將車開走準備賣掉。行駛途中,因操作生疏,轎車撞上一棵大樹,沈某棄車逃跑。事后查明,轎車的司機當時正在5米外的煙攤買煙,認為很快就會回來,沒有鎖車。2016年7月12日0時5分,沈某在一車站搶奪一女子挎包時,被當場抓獲。挎包內有錢包、手機等物品,總價值約1萬余元。沈某被抓獲后交代了上述全部行為。
請分析沈某的行為性質及量刑情節。
【參考答案】(1)沈某的行為性質:①沈某2012年至2014年6月之間實施盜竊行為時,不滿14周歲,不負刑事責任。②沈某2014年7月11日晚實施的故意殺人行為和搶劫行為,是在其生日當天實施的,盡管與已滿14周歲僅不足兩小時和一小時,也屬于不滿14周歲,因而也不負刑事責任。③沈某2015年10月11日盜竊機動車并致機動車撞毀的行為,不屬于《刑法》規定的8類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因而也不負刑事責任。④沈某2016年7月12日0時5分搶奪挎包時,盡管剛過其16周歲生日5分鐘,也屬于已滿16周歲,應當追究其搶奪罪的刑事責任。
(2)沈某存在的量刑情節:①沈某被抓獲后交代了搶奪行為,該行為為司法機關已經掌握,可以成立坦白,可以從輕處罰。②沈某未滿18周歲,對其所犯搶奪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 2017年法律碩士(非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聯考標準化題庫·語文分冊
- 2019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高等數學(二)》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上海理工大學考博英語歷年真題及詳解
- 2014年在職攻讀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聯考專業綜合考試大綱
- 2017年法律碩士聯考重要法條釋解
- 2020年江蘇省高考英語復習全書【命題分析+核心講義+歷年真題】
-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考前點睛·綜合能力歷年真題精解及全真預測試卷:5年最新真題精解+5套全真模擬實戰(第5版)
- 2019年成人高考高中起點升專科、本科《語文》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9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教育理論》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考博英語核心詞匯全突破【附高清視頻講解】(上)
- 2017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寫作分冊
- 2015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考試綜合輔導
- 2019年成人高考專科起點升本科《藝術概論》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6年法律碩士聯考大串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