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國夢的豐富內涵
- 重大時代課題與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當代中國書系)
- 顏曉峰
- 5451字
- 2019-11-19 11:07:08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根本戰略任務。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體現在用中國夢凝聚共識、激勵人心、引領未來上。深入領會、全面貫徹中國夢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強大動力和重要保證。
1.中國夢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標志性范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薪火相傳、持續推進的偉大事業,是已經留下了精彩篇章的一篇大文章。歷史的接力棒在黨的十八大交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深知責任重大,必須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推進新事業、開創新局面。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同志把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聯結起來,把民族復興偉大事業和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每個人的夢想聯系起來,把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當代中國人的前途命運統一起來,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此后,在視察廣州戰區、全國人大講話、出訪發表演講、勞模代表座談、青年代表座談、與航天員通話等場合,習近平同志從不同角度對中國夢進一步做出深入闡發,思想體系逐步展開。
范疇是思維的結晶,反映了事物的本質。中國夢這一范疇,凝練地概括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拼搏、奮斗、追求、自強的深厚情結和不竭動力,鮮明地表明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堅定信心。
范疇是實踐的概括,體現了時代的精神。透視理論邏輯背后的實踐邏輯,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全面小康的戰略目標,開拓創新的改革任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挑戰,都要求我們黨把民族復興作為國家戰略、全民事業來推進,作為執政之本、興亡之道來對待,作為聚心工程、聚力平臺來實施,用中國夢團結、喚起、振奮全黨全國人民。
范疇是理論的元素,構成了創新的標志。如果說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等成為鄧小平理論的標志性范疇,黨的先進性、先進生產力等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標志性范疇,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等成為科學發展觀的標志性范疇,那么可以說中國夢是黨的十八大后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標志性范疇。
范疇是體系的起點,牽引著發展的方向。歷史與邏輯是統一的,作為理論創新的歷史起點,往往也是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資本論》從分析商品范疇、解剖商品的內在矛盾入手,經過一系列的理論闡述,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同時,商品也是資本的歷史起點。中國夢的提出呈現了從邏輯起點到理論展開的清晰脈絡。
中國夢是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動員令,是黨和人民不畏艱難險阻、戰勝風險挑戰的宣言書,是全體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振興中華的交響詩。中國夢這一范疇提出后,全黨全社會、海內外反響強烈、普遍贊許,充分表明中國夢的巨大感召力、高度輻射力和廣泛群眾性。
2.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眾化表述
對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毛澤東用《漢書》中的“實事求是”四個字來表述,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一個創造、一個成功。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概括性表述,已深深根植于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心理之中,滲透于中國人民的認知模式之中。中國夢是民族復興的形象表達,便于傳播、便于接受、便于使用。更重要的是,中國夢蘊含著豐富信息,需要做深入解讀。
中國夢更加強調民族復興的現代性質。夢想具有想象、憧憬、遠望的成分。“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夢。用中國夢指稱民族復興,立足歷史,著眼現代、著眼未來,是對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向往。遙想當年,大秦王朝,一統天下;大唐盛世,百國來朝;一代天驕,鐵騎歐亞,都是中國古代的輝煌歲月,俱往矣。我們要的民族復興,是指追趕世界現代化潮流,以現代化中國的國力和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同歐洲文藝復興不只是回歸古希臘文明的復興,實質是西方走向現代化的思想啟蒙;我們的中國夢恰恰是在悠久文明基礎上的鳳凰涅槃。
中國夢更加強調民族復興的激勵功能。夢是理想的象征,具有信念的意味。人是理想的動物,做夢、追夢、圓夢是生命的動力、意義和樂趣所在。馬丁·路德·金以“I Have a Dream”為題的著名演講,激勵著美國有色人種和進步人士為消除種族歧視、爭取平等權利而奮斗。民族、政黨、軍隊也都有自己的夢想,是動員人民、鼓舞全黨、鞭策三軍的精神動力。唱響中國夢、弘揚中國夢,本身就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進軍號。全黨全軍全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鍥而不舍、不懈奮斗。
中國夢更加強調民族復興的人文價值。中國夢這一名稱,不僅表達形式更加通俗生動、凝練簡潔,更有親和力,而且就其價值取向而言,也更加注重把民族復興與人的利益、人的權利、人的發展需求融為一體。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更加富足、平等、自尊、愉快、自由、發展、安全的渴望,是值得珍重、值得鼓勵、值得保護的普通而又純真的夢想。這就要讓所有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中國夢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夢。
3.中國夢是包含目標與道路、理想與籌劃、動力與綱領的創新型戰略
中國夢不僅是輝煌夢想,而且是深邃思想;不僅是大眾話語,而且是理論創新;不僅是奮斗目標,而且是行動綱領。必須深入領會、系統把握中國夢的豐富內涵。
國家、民族、人民既是中國夢的奮斗主體,又是中國夢的價值主體。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國家、民族、人民共有、共建、共享的同一個夢。這就把國家、民族的價值追求與人民的價值追求統一起來,把黨的歷史使命與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統一起來,把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與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行動綱領統一起來,揭示了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國家夢是民族夢、人民夢的政治前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讓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國家夢、民族夢是人民夢的可靠保障,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人民夢是國家夢、民族夢的根本目的,國家的強盛、民族的興旺,都要以人民的權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實現、幸福得到滿足為條件和目的。為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提供良好條件、制度保障、環境空間,做的就是讓國家好、民族好的好事情,就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根本職責。只有中國夢成為人民的夢,夢想才有生命,夢想才有根基,夢想才有力量。
中國夢依托強軍夢,強軍夢支撐強國夢。中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中國夢是強軍夢的基本依托,只有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了,國防建設才能有更大發展。強軍夢是中國夢的有力保障,沒有一個強大的軍隊,便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強軍夢不圓,中國夢難圓。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能夠快速發展、穩定發展、持續發展,離不開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的安全保障。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更加迫切需要國防和軍隊的堅強保障,更加需要強大軍隊的力量支持。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而奮斗,是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全軍官兵的重大使命。
中國道路保障、中國精神引領、中國力量支持。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三大要素,同時也構成當代中國的道路自信、精神自信、力量自信。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正確方向。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構成了當代中國的精神主流。中國力量就是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雄厚基礎。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構成實現中國夢的基本支撐。
和平發展、造福世界、國際共贏。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是中國的福祉,也是世界的福祉。中國夢包含中國的“世界夢”,也就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作為社會主義大國,不僅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而且要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成就,在當代世界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中國發展壯大,帶給世界的是更多機遇而不是什么威脅,中國夢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增進人類共同利益的重要積極因素。
4.中國夢是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攻堅式實踐
中華民族是一個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既富于理想信念、又崇尚埋頭苦干的偉大民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空想、幻想,不是夢境、仙境,而是包含目標與道路、理想與籌劃、動力與綱領的系統工程,是可望而又可即、可知而又可行的發展戰略,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實現中國夢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困難和考驗,必須聚合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形成推進中國夢的強大合力,攻堅克難、創造未來。可以說,中國夢不是舒緩浪漫的小夜曲,而是奮發昂揚的進行曲。
以社會發展規律為依據。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然也是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融合,是遵循規律的夢想。
以時代進步潮流為取向。中國夢是百年夢、民族夢、時代夢,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廣闊的社會基礎、嶄新的現代情懷。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是當代中國的價值夢,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趨向。中國夢應當而且必須走在時代前列。
以全體人民愿望為支持。中國夢,人民的夢。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中國夢的動力來自廣大人民。生活在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是廣大人民的國家理想和社會信念,是一代代中國人的畢生愿望和追求。人民是中國夢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中國夢的積極踐行者。
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經濟總量已經躍升到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因此,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國夢。
以科學規劃藍圖為框架。黨的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布局,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強調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手制定中長期改革方案,都是中國夢的理性化科學化體現。
以辛勤勞動為支撐。中國夢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創造之夢,是中華民族物質、精神、社會財富的增長之夢,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之夢,歸根到底是依靠勞動才能實現的夢想。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只有依靠從不停止的勞動、腳踏實地的勞動、精益求精的勞動、科學求實的勞動,中國夢才能走進生活、成為現實。
以真抓實干為途徑。“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深刻闡明了從夢想到現實的基本規律,表明了從“憧憬世界”到“改變世界”的實踐取向。一個富于實踐品格的政黨,一個不懈奮斗、注重實干的民族,必須切實推動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重在實際和效果;推動從目標到步驟的細化,重在落實和遞進;推動從問題到行動的深化,重在解決矛盾、破除障礙。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攻堅期表明改革的艱巨性增加,深水區表明改革的風險性加大。全黨全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越是存在著阻礙深化改革、形成合力的因素,越是要增強推進改革勇氣,激發籌劃改革智慧,越是要凝聚社會共識,集聚推進改革的強大力量。
以培養青年為大計。自然法則決定了當代青年是中國夢的力量所在、命運所系,中國夢希望在青年。正因如此,習近平同志深情寄語廣大青年,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中國夢一代代薪火相傳,關鍵在一代代新人的健康成長。
以黨的堅強領導為保證。中國共產黨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力量,中國夢能否實現關鍵在黨,在黨能不能肩負起歷史重任、經受住時代考驗。打鐵還需自身硬。人民為中國夢不懈奮斗,建立在對國家命運、民族未來充滿信心,對黨和政府充分信賴的基礎上。增強信心、信任、信賴最有效的辦法在實踐、在行動。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先從改進工作作風做起,以作風建設推動黨的各項建設,以改進作風促進黨的各項工作并收到明顯成效,有力增強了中國夢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強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信心和希望。根據中央部署,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是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