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狼戰術:華為銷售團隊建設與激勵法則(華為營銷方法叢書)
- 周慶 易鳴 向升瑜
- 3868字
- 2019-12-13 19:08:07
2. 按作戰陣型配備人才
按照華為狼性銷售團隊的架構,各代表處還需要為此找到合適的作戰人選,組建項目團隊。一般而言,無論是以區域劃分的銷售團隊還是以項目劃分的團隊,建立團隊的第一步當然是確定團隊的核心成員,確定核心成員后再根據需求去配置其他人員。面對人才需求,華為很少從外部臨時招收,絕大部分都來自公司的人力資源池,這也是華為公司的特別之處。
2.1 找準作戰團隊核心人才
在華為人看來,最優秀的人才,靠一般的流程是招不來的,越優秀的人才,越關鍵的人才,越不缺發展的機會和空間。這就需要變成伯樂,擦亮眼睛主動去尋找。
華為曾經有一個“狼狽組織”的說法。在任正非看來,華為的一線團隊要像“狼狽”那樣精誠合作。而作戰團隊的核心成員就是這匹“狼”,要能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戰略方向,還要有周密的策劃能力,能帶領團隊攻占山頭,“多打糧食”,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雖然如今華為已經不怎么提“狼狽組織”這一概念,但華為對于“狼”的基本要求卻從未降低過,甚至還更加嚴格了。
余承東這種“野路子”,讓華為在歐洲硬生生地從那些通信業巨頭里面“啃出幾塊肉來”。其實,余承東帶領的團隊也有遭遇低谷的時候,但余承東總是能找到突破點,抓住客戶的需求,實現絕地反擊,包括任正非在內的諸多華為高管最認可余承東的地方就在這里,這也是任正非堅持信任余承東的原因。在任正非看來,沒有人是不會犯錯的,《亮劍》中的李云龍雖然總是犯錯,但依然是優秀的干部,華為一線作戰團隊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敢戰能戰的勇將。
2.2 列出人才需求清單
在組建團隊時,團隊管理者首先需要知道自己需要哪些人才,列出人才需求清單,然后看看缺少哪些,確定是從公司內部調遣還是外部招聘,就能有針對性地補充人員。在華為,團隊和組織建設是主管的第一職責和責任,機關或者人力資源部門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起主要作用的還是項目負責人。
在組建團隊的過程中,如何找到合適的人選,達到合理的人員配置,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尤其對于項目型團隊來說,時間短、任務重,更加難以達到理想的狀況。在華為也不例外,很多時候想要的人要么調不來,要么正在忙別的項目,而能使用的人員要么經驗不夠,要么能力專業不對口。華為西歐地區部總裁彭博曾經回憶他剛到歐洲一線時,為了組建團隊,找到合適的人才,不管是見客戶還是和機關、其他區域的同事吃飯,都要問一問對方能不能向他推薦人。
為了解決找人難的問題,華為建立了內部人才市場,同時推行內部轉崗機制。即如果某部門缺少人手,首先會在華為內部的招聘網站上發布招聘信息,在十多萬名華為員工中甄選合適的人選,而如果有員工適合該崗位,并且對該崗位有意向,可向自己所在的部門提出轉崗,取得部門領導的同意后,便可以實現內部轉崗。
通過內部人才市場,華為極大地提升了對一線作戰團隊的人員支援力度,提高了一線團隊組建的效率。當然,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他們并沒有那么多的內部人才可供調用,利用客戶資源、獵頭或者外部招聘網站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2.3 對準作戰,合理配置人才結構
團隊組建完備,人員已經就緒,但是團隊的人才結構可能還沒達到合理的狀態。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成員由于經驗或能力的原因,達不到團隊作戰的要求。例如在華為,圍繞著一個項目,許多部門都參與進來,研發、行政、財務、采購、市場等,由于不同部門的參與程度不同,配置到項目的人員難免存在差異,不一定是最適合這個項目的,而項目負責人也不一定對所有成員都非常了解,只有團隊運行一段時間后,才能發現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對人員結構進行優化,使團隊作戰能力最大化。
有時候,團隊人員的配置也會出現能力“溢出”的情況,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就是說,團隊可能只需要一個“連長”,配到團隊來的卻是一個“團長”,甚至是“旅長”“師長”。就公司層面而言,這無疑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就團隊本身而言,也要考慮投入和產出的問題,團隊成員能力固然越高越好,但高能力也往往意味著高成本,如果高投入不能換來高產出,肯定是得不償失。
在任正非看來,將來華為的一線作戰,可能是21級的“將軍”帶著一批13級的“班長”和“排長”小規模作戰,如果是帶一群18級、19級的“團長”和“旅長”打陣地戰,那成本就太高了,華為也承受不起。稻盛和夫大力推行的“阿米巴經營組織”實際上就是合理配置人才結構的一種體現。
因此,作為銷售團隊,合理配置人才結構,選用合適的人才,是打造高效作戰團隊不可或缺的環節。華為與稻盛和夫推崇的“阿米巴經營組織”理念有相似之處,都是用一套量化的會計核算體系來衡量每個人的價值和能力,然后進行調配。當然,具體的執行過程,華為和日航差別比較大,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企業文化和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