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道德推理的內涵和特征

隨著道德理性的雙重內涵的彰顯,道德推理的意涵所指也即開始浮現。道德推理作為道德理性的動名詞形式,更多地表現為道德理性的功能性,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個功能。道德推理的成果體現為道德理性為自己立法,體現為道德主體對自我的自覺約束,體現出一種規范性,而這種具體的規范性的不斷積累就成為道德推理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研究是從道德理性的功能的角度來定義道德推理的,但道德推理還有一種很有價值并且應用廣泛的定義方式,即從“道德推理”是“推理”的種概念的角度進行定義,將它視為“推理”的一種特殊類型。“推理”是從一個或者一些已知命題得出新命題的思維過程或形式,在這個意義上,道德推理則是道德主體在掌握一定的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斷的基礎上,由一個或一些道德判斷推出另一些道德判斷的思維形式。

我們之所以在兩種定義方式中選擇前一種,是因為前一種定義方式更富于倫理學的理論內涵,而后一種方式更多是從邏輯學的角度而言的,而且前一個角度的探討也必然會涉及對道德推理的思維形式的探討。

道德推理是一種具有實踐品格和內在邏輯的理性過程,它具有自身的目的性,即探求評價道德主體、道德行為以及指導行為和解決道德問題的最佳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道德推理呈現出追求道德進步和道德自由的品格特征,同時具有自己的內在邏輯。

首先,道德推理具有實踐性的品格。道德推理并不是純粹的理性活動,它包含著直接的目的性和現實性,擔負著事實認定、道德評價、道德決定等實踐任務。里德認為,“我認為一切推理作用,是被用來證明:這樣的行為是對的,值得從道德上加以贊美;或那樣的行為是錯的,或是中立性的(即就其本身來說,它在道德上既非善,又非惡)”[1]。而證明道德實踐行為對錯的目的和價值就在于指導道德實踐。當道德推理的結論付諸人的行動,轉變為人的實踐活動時,道德推理的價值就得到了直接的體現。

現代元倫理學強調道德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中的“祈使成分”,實際上是強調結論對行為的引導作用,強調道德推理的實踐性。如黑爾認為:“如果一組前提中不包含至少一個祈使句,則我們就不能從這組前提中有效地引出任何祈使式結論。”“無論借助何種推論(不管這些推論是多么不嚴格),我們都無法從一組在任何情況下也不含蓄地包含一種祈使句的前提之中,獲得一種對‘我該做什么?’這一問題的答案。”[2]如果在前提中不包含祈使成分,也即不包含對實施某一行為的要求,那么,它的結論就無法提供對如何行為的指導。黑爾認為,如果一個判斷沒有提供做某事的理由,它就不是道德判斷。他將道德判斷、道德推理與直接的道德行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強調道德推理的“祈使”性特征。

其次,道德推理具有追求道德進步的品格。道德推理是一個由實然探索應然的過程,它根據已有的道德事實和道德主體的價值觀念,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抽象、歸納、演繹等道德推理過程,使道德主體的認識從“實然”中衍生出“應然”。“應然”既體現了“實然”的客觀要求,又高于“實然”。當人們認識到什么是自己行為中的“應然”,明晰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的時候,道德主體就實現了在該行為上的道德進步,這種進步的不斷累積,便是個人道德能力和境界的提升。

道德推理也是一個由已知探索未知,透過道德現象的表層和外部聯系發現道德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道德現象、道德生活的認識更加深刻,認識成果的積淀又成為下一次道德推理的基礎。道德推理使人們的道德認識不斷更新,道德新知不斷取代已知,推動著人類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不斷進步。

再次,道德推理有追求道德自由的品格。盧梭對道德自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認為:“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類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僅有嗜欲的沖動便是處于奴隸狀態,而唯有服從人們自己為自己所規定的法律,才是自由。”[3]而自己給自己立法,必然由人的理性經過道德推理來實現。現實的世界是一個善惡交錯、真假并存的錯綜復雜的世界,生活于這一世界的道德主體面臨著各種復雜的道德沖突、道德評判的處境,道德推理的目的便是解析這種復雜性,對自己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為做出規劃和決定,使自己擺脫道德困擾,按道德行事,自覺自為地生活,獲得道德上的自由。

最后,道德推理具有其內在的思維規律。列寧在讀黑格爾的《邏輯學》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并在旁邊反復標注了“注意”:

“行動的推理……”對黑格爾來說,行動、實踐是邏輯的“推理”,邏輯的式。這是對的!當然,這并不是說邏輯的式把人的實踐作為它自己的異在(=絕對唯心主義),而是相反,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復,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式固定下來。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億萬次的重復才有著先入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

第1個前提:善的目的(主觀的目的)對現實(“外部現實”)的關系

第2個前提:外部的手段(工具),(客觀的東西)

第3個前提,即結論:主體和客體的一致,對主觀觀念的檢驗,客觀真理的標準。[4]

這些邏輯的“式”正是推理的規律性。邏輯的形式、規律、規則都是客觀事物在人的主觀意識中的反映,是通過千百萬次實踐的重復而在人的意識中固定下來的思維規律和結構。思維的邏輯性反映了客觀實踐的規律性,而對實踐推理邏輯性的強調也就在于人的認識對于預見性和確定性的要求,因而它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穩定性的心理需要,增強人們對推理結論的確信。

總之,道德推理是指道德主體運用已有的道德認識分析道德情境,做出分析、評價和選擇,形成新的道德認識,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得出道德結論的思維過程。它是道德理性的功能性的體現,與道德理性的規范性緊密結合在一起。道德推理秉承了道德理性的基本性質,同時又具有自己獨特的品格特征。道德推理具有實踐性品格,具有追求道德進步和道德自由的品格,并且具有內在的思維規律。


注釋

[1]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輯: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339.

[2]黑爾.道德語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47.

[3]盧梭.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6.

[4]列寧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广宁县| 额济纳旗| 象州县| 安丘市| 莱阳市| 米林县| 东兴市| 黎城县| 柘城县| 文山县| 深州市| 綦江县| 宁都县| 晴隆县| 滁州市| 上虞市| 九寨沟县| 五家渠市| 横山县| 遂宁市| 新余市| 清丰县| 新龙县| 天镇县| 侯马市| 涿鹿县| 五莲县| 长乐市| 美姑县| 朔州市| 巧家县| 湖北省| 闻喜县| 图木舒克市| 界首市| 三穗县| 惠来县| 美姑县| 威海市|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