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創新體系與企業研發中心建設模式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黃少堅
- 889字
- 2019-12-13 19:57:58
第二章 我國國家創新體系的發展與改革
近現代國家的創新體系主要體現在一個國家的科技部門、教育部門、產業部門的建立上,是否有國家創新體系相關的理論研究是一回事,客觀上只要是現代國家,它必然建立起相應的教育科技體制。所以,科技創新行為是客觀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國家都將其作為國家戰略優先發展。如中亞資源型國家主要是以開采地下石油資源為主體建立國家經濟體系,故稱之為資源型國家。那些以制造業為主體發展社會經濟,必然要更多地關注產品技術,如使科技創新成為國家戰略,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國家被稱為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通過將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不斷累積知識促進技術創新,最終依靠知識資本和人的聰明才智創造社會財富。凡是依靠智慧資本來發展的國家,一般都很重視教育,如美國、日本以及我國都是這樣。追索我國20世紀以來的國家科技教育發展戰略,思考國家管理創新的系統,有利于構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于創新驅動的國家創新體系。
近代以來,我國在科技教育上落后于發達國家,20世紀前50年我們處于戰亂之中,但是,中國科技教育在艱難之中還是取得了不少進步,并且建立起現代大學、產業和國家研究系統。新中國成立之后,百廢待興,國家以五年計劃、十年規劃的模式發展經濟,其中包括教育科技事業的發展。其間,我國經歷了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經濟體制,屬于世界上轉型國家中最成功的典范。今天之中國,已經是經濟、社會、科技、教育、文化等全面發展的現代國家。創新驅動已是國家戰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一個強大的中國必須依靠科技教育的發展。
總的來看,我國科技管理體制(國家創新體系)發生了四次較大的轉化,即由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化,由以科研院所為主體向以企業為主體的轉化,由精英創新向大眾創新的轉化,由引進技術、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的轉化。相應的要素、資源配置和組織體制等均發生較大變化。
建立適應全球化的科技教育發展體制,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們的偉大使命。本章主要回顧我國科技創新體制建設的過程,在不同時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應吸取的教訓,對建立適應新常態經濟發展的以自主創新為主體的國家創新體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