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其他專家的看法
- 避開思維陷阱:跟心理學大師克蘭學習正向思維
- (美)阿倫·馬丁·克蘭
- 6165字
- 2019-11-19 17:15:11
當代一位著名的作家有感于蘇格拉底說過的一句話,他曾這樣說:我們永遠都不應該詢問到底是哪些人在宣揚什么教義,而只應該去了解這樣的教義是否具有真理。一個哲學原理或者原則,一旦變得清晰且通俗易懂,就不會因為任何權威的支持或反對而削弱其正確性。雖然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一些最為睿智的人在看到其他睿智的人對自己的觀點持一種肯定態度的時候,自信心還是會膨脹。因此,當一些人看到其他人在某個研究領域比自己更加用心、做出更大的發現的時候,他就會為自己辯解,找出一大堆借口。可見,人的心智活動始終走在身體活動之前,因為這樣的原因能夠引起最后的結果。
克拉克大學的霍爾校長在位于波士頓的美國醫學生理學協會上發表演說時說:“身體與情感之間的關系是最為緊密的,每當我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我們的身體肌肉也必然隨之發生變化。”與此同時,他還暗示一點,那就是在思考的過程中,依然有可能對身體的肌肉進行某種鍛煉。按照霍爾校長的觀點,恰當的思考過程有助于肌肉保持自身的活力。
普林斯頓大學的巴爾德溫教授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每一種狀態下的意識,都會通過恰當的肌肉活動展現自身的狀態?!?
哥倫比亞大學的斯特朗教授這樣說:“近代的心理學家在給我們灌輸一個觀點,那就是所有的心靈狀態都會引發一連串的身體變化——簡單來說,就是意識最終能夠讓人做出某種行動。對于欲望、情感、歡愉、痛苦或者對諸如感知與思想這些看似缺乏沖動的狀態來說,都是如此。簡言之,這幾乎囊括了我們心靈生活的全部范圍。當然,身體所感受到的影響并不局限于隨意肌,更在于心臟、肺部、胃部以及其他內臟或者血管等方面出現的改變,當然也少不了對腺體分泌所產生的影響?!?
哈佛大學的詹姆斯教授這樣說:“所有的心靈狀態(就其功用性而言,不管其處于怎樣的狀態)都會伴隨著某種類型的身體活動。這些心靈狀態往往對呼吸、血液流通、肌肉一般性的收縮、腺體分泌或者其他內臟活動產生不知不覺的影響。即便心靈狀態沒有對隨意肌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這樣的情況也是存在的。不僅是在某些特定的心智狀態之下(比如自愿),還有心智所處的一般性狀態,這不單純包括思想或者情感,因為這些都是造成最終結果的動力?!蔽覀兯褂玫恼Z言不可能更加肯定或者更加清晰了,但在這之后,我們也許可以用相對缺乏技術性的語言去描述這樣的事實。
“事實上,根本不存在著分類的意識,無論是在感知、情感或者思想等層面上,這些都不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或者釋放出某種驅動的效果。驅動的效果并不總是我們外在行為的一種體現。可能只是我們心臟跳動或者呼吸方面的微調,或者血液流通的一些細微改變,從而以臉紅或者臉色蒼白的表象呈現出來,或者以流眼淚等情況作為表現。但無論在什么情形下,只要意識還存在,這樣的意識就會以某種形態存在。很多人認為這是現代心理學中一個最基本的理念,認為任何一種有意識的過程都可以形成某種活動,不管這些活動是開放式的還是被隱藏起來的。”
耶魯大學的拉德教授這樣表示:“即便是從身體變化所具有的單純生長力而言,都要取決于我們心智之前所處狀態所具有的品格?!?
哈佛大學的蒙斯特博格教授在洛威爾機構發表演說時,就曾談道,哪怕是一個最為微弱的想法,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整個人的身體。他接著說:“在我們的心智里,構成任何思想的一個微粒,都必然是引發外在表現的一個起點?!碑斎?,我們也可以用更加通俗的語言去表達,那就是心智的思想是引起人的身體作出反應的原始動力。蒙斯特博格教授在闡述這個觀點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的思想會在一分鐘之內讓皮膚排出更多的汗??茖W家們使用了準確的儀器證實了這一點:一個人的思想,的的確確會對這些腺體分泌的強度產生影響。
哈德森這樣表示:“任何科學家都不會否認,在我們的內心存在著一個核心的智慧源泉,這個智慧源泉控制著身體的各種機能,通過交感神經系統讓非隨意肌做出行動,然后讓身體這架機器保持正常的運轉。”
一位著名的法國心理學家的觀點可以正確地解釋有關恐懼或者其他情感方面的問題。他這樣說:“如果我們對危險感到無知的話,那么我們根本就不會對此感到恐懼。”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一種體驗。正如每個人都知道的,恐懼代表著一種心靈活動以及狀態,因此恐懼產生的影響必然是心靈活動所產生的結果。
下面一段話能夠比較綜合地闡述這個觀點:“他們(心理學家)都認可一點,那就是在對一個符合邏輯的需求進行反饋的時候,每一個精神的事實都必然需要生理層面做出反饋?!钡材匪菇淌谠谒闹鳌杜c老師交談》一書里曾這樣表示:“心靈因素自然而然會以外在的行為終結?!痹诖嘶A上,他還說這樣的事實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樣的思想本身就會從他手中的筆下寫出來。
英國著名的自然學家羅曼尼斯遵循著相同的研究方向,他說肌肉有選擇的收縮,其實就是衡量心智的標準以及意識的一種指標。他發現能夠做到肌肉有選擇收縮的動物其實依然停留在最低級的層面上。他還說:“所有可能存在的心靈狀態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信號。”這些信號必然會通過外在的情況表現出來,而這樣的外在表現也是通過心靈狀態呈現出來的。
普林斯頓大學的麥克科什教授在談到情感的時候,這樣表示:“情感始于一種心靈活動,而這樣的心靈活動究其本質就是心智的一種活動。如果我們審視任何一種情感,始終都會發現,一種思想可以作為其中任意一個的整體基礎。”
我們在上文已經引述了意大利心理學家莫索教授的觀點,不過莫索教授還建造了一個趨于水平狀態下的儀器,能夠讓人的身體處于一種平衡狀態。這個儀器會按照人的呼吸頻率搖擺。莫索教授說:“如果我們對某個水平躺著的人用絕對柔和與平靜的語調去說話,躺著的人就會產生朝著向上移動的傾向,他的雙腳會變輕,而頭部則會變得沉重起來。這樣的情況是會發生變化的,如果實驗者身上的疼痛沒有消失的話,他就不會想著要改變原先的呼吸節奏,從而讓血液都集中往大腦方向流去。”
莫索在談到該實驗的時候,還指出:“當試驗者處在睡眠狀態的時候,如果想進入房間的人去觸摸房門的把手,試驗者的頭部可能會輕微地移動,但他整個身體可能依然保持現在的位置五到六分鐘,甚至能夠保持十分鐘的靜止狀態,當然,這要取決于試驗者在睡眠過程中感受到的不安程度。當一切安靜下來之后,我們就會聽到咳嗽、用腳擦地或者搬動椅子等雜音,試驗者的頭部就會再次輕微移動,而身體的其他部位依然會在長達四到五分鐘的時間里保持靜止。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試驗者不會注意到外部的環境,也不會醒來。我這個試驗就說明了一點,哪怕是輕微的情感刺激,都會讓血液朝著大腦的方向流去?!?
這些試驗都證實了一點,那就是哪怕心理活動最為輕微的改變,血液的流向都會發生改變,從而大量流經頭部,這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身體的平衡。試驗同時還說明一點,那就是哪怕思想發生了輕微的改變,都會產生生理影響。正如那個在睡眠狀態下的人,他所產生的思想可能是他之前從未察覺到的,所以他不可能從睡眠中醒來,因為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事實。
耶魯大學體育研究院的威廉·安德森教授也對大學里的運動員做出類似的觀察,發現了相同的結果。他讓一個人身體平躺在桌子上,處于一種絕對平衡的狀態。如果這個人在心里幻想著自己進行體操訓練,他就會發現自己的雙腳在下沉,這就是他在思考著移動雙腳,但他的雙腳并沒有出現移動。這說明了思考本身會讓血液傳送到雙腳,即便他本人處于一種靜止狀態中。在記錄下實驗結果之后,他又讓學生保持之前的平衡狀態,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測驗,發現學生的身體重心朝著頭部移動,從1/16英寸到大約2.5英寸不等。
安德森教授這樣說:“從事讓人愉悅的運動,以及那些讓人感到惱怒的運動的實驗,說明了人在從事感到愉悅的運動時,身體血液的流動速度要比從事惱怒的運動更快。愉悅的思想能夠讓血液流向大腦,不愉悅的思想讓血液的流動緩慢一些。”不僅是思想本身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種思想的品格或者質量都能夠影響到生理活動。一位古代詩人曾經這樣說:“做讓你出汗的事情,并且沉浸其中?!?
也許,思考的行為對產生不正常的極端生理狀況下出現的紅斑,依然是無法解釋的。阿西斯城的圣·弗朗斯可以說是這方面最好的例子。他對耶穌基督的傷口進行沉思的程度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階段,長時間專注的思考與沉迷最終讓他的身體出現了類似于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傷口。不僅如此,他的手臂、雙腳都出現了被釘子釘過的傷痕。即便在他去世之后,人們想要擦掉這些傷痕,都無濟于事。從圣·弗朗斯之后,大約還有90~100個這樣的例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都認為這是他們自己故意造成的傷口,或者認為這些故事都是偽造的。當然,其中一些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其他一些例子則真實到可以消除我們所有的懷疑。關于心理暗示對生理的作用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現在的實驗都是在高級的實驗室里完成的,通過對心靈活動的刺激發現了類似于那樣的紅斑。諸如此類極端不正常的生理狀況完全是由思考所造成的,當然,要想保持健康或者快樂,我們也可以通過心理的調節去實現。
華盛頓心理與生理實驗室的艾爾瑪·蓋茨教授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現出心智行動具有的相同驅動影響以及效果。他講述將手臂插入一個裝滿水的水壺,直到水壺里的水溢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位置,沒有任何移動。然后他將自己的思想轉移到了手臂上,結果發現血液都往手臂上流去,導致水壺里的水繼續滿溢。這個例子從另外一方面闡述了莫索教授與安德森教授所提出的觀點。
蓋茨教授的實驗并沒有就此結束。每天,他都將自己的思想轉移到手臂上,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想象自己的手臂在逐漸變大,而且變得越來越有力量。他也向其他一些人講述這個方法,從而讓身體的其他器官也出現類似的變化。蓋茨教授的實驗證明了霍爾校長的論述是準確的,即肌肉不僅可以通過鍛煉增強能量,通過思考的過程也可以得到增長。
上面所講述的只是比較簡單的例子,蓋茨教授還通過全方位且讓人信服的實驗證實了一點,即思考本身是能夠對身體產生影響的。蓋茨教授發現了一點,那就是心靈狀態的改變,能夠改變排出身體的汗液的化學成分。當我們使用化學試劑去對這些汗液進行檢查的時候,就會發現那些憤怒之人排出的汗液會呈現出一種顏色,而那些悲傷之人排出的汗液則是另外一種顏色,幾乎處在各種不同心靈狀態下的人所排出的汗液顏色都是不一樣的。不斷重復這樣的實驗過程,就可以發現每個人的心靈狀態,都能夠展現出某種特殊的結果。這些實驗都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一點,就像詹姆斯教授所說的那樣,即每一種類型的思考方式,都能夠通過對腺體或者內臟活動產生影響,從而產生不同類型的化學物質,最后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當參與蓋茨教授實驗的志愿者呼出的氣體通過一個管道,再用冰塊冷卻之后,就會讓原先變化無常的物質變得穩定,最終變成一種無色的液體。蓋茨教授要求志愿者不斷朝著試管呼氣,同時讓志愿者憤怒起來,五分鐘之后,試管之內出現了一些沉淀物,這說明了心靈狀態的變化會導致生理活動出現變化,從而產生另外一種全新的物質。憤怒會在人體內產生一種棕色的物質,悲傷則會產生一種灰色的物質,悔恨則是粉色的,等等。在對排出的汗液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每一種思想的狀態都會讓人產生某種特定的物質,而這些物質都是我們身體不斷努力想要排出去的。
蓋茨教授得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他說:“每一種心靈活動都會產生一種明確的化學變化,以及在動物的肢體結構上產生一種明確的改變,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心靈活動?!彼又f:“人類結構下的心智可以通過恰當地運用意志的能量,產生大量的分泌與排泄物。如果心智活動能夠對身體的細胞或者機能組織產生某種化學影響,就會伴隨著正常的生理過程以及心理過程呈現出來。而心智的活動是壓制、加速或改變這個過程的唯一途徑。這就需要我們用恰當的方式去做,改變這一心理與生理的過程,使之循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币簿褪钦f,改變這些精神過程最為有效且最佳的方法,就是改變我們的思想。蓋茨教授接著說:“對人來說,無論是健康還是疾病,其實都是心智活動的結果。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控制心智活動的過程,就能夠治愈疾病——而且可以說是治愈所有的疾病?!痹诹硗庖粋€場合下,蓋茨教授說:“心智活動能夠產生一種機能結構,而這樣的結構則是心智活動的充分體現?!?
愛丁堡大學邏輯與形而上學研究會主席安德魯·塞弗教授也完全同意蓋茨教授的觀點。他在一場研討會上談到了心智所具有的優先地位,他這樣總結道:“從任何層面上來看,身體的結構組織都是走在智慧與意志之后的,身體只是意志運行與使用的一種途徑而已。從嚴格意義上說,意志能夠創造出反射機制,之后幫助我們實現這些功能。但是,意志卻代表著一種心靈行動或者狀態,因此心智活動在所有行動的次序中,始終排在首位?!?
柯普教授在他詳盡的演說里,用清晰簡短的話語表明了心智的優先地位及其所具有的創造性能量。他說:“結構就是心智通過對物質進行控制所產生的影響。”可以說,沒有比這更加明確的闡述了。幾乎生理的所有結構都是通過心智創造出來的,所以心智活動是人類所有活動的一個根本原因。
克里斯蒂森這樣說:“生物學上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功能走在機能之前。同樣,我們也可以說正是身體的必要性才讓這些功能不斷得到發展。從相同的意義上看,我們可以說事物存在的必要性是發明的源泉。顯然,使用這樣的途徑去實現某個特定的目標,說明了某種特殊潛能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而這些潛能只是尚未得到開發而已。因此,在大腦成形之前,人的心智肯定就必然已經存在了?!睋Q言之,正是這樣的必要性首先存在了,之后才可能產生任何一種行為。但是對這種必要性的認知其實就是一種心靈的行為,而這樣的心靈行為又走在所有其他行為的前面。
達爾文學說最好的贊同者,著名的拉馬爾科教授這樣說:“真正形成習慣或者某種特殊功能的力量,并不存在于器官或者身體的本質屬性上;相反,習慣、生活方式以及個人所處的環境都與此息息相關。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就會變成身體行為的一種常態,從而影響身體器官的運轉,讓身體器官能夠發揮正常的功能?!?
柯普教授說:“一般來說,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的話,生命是走在身體結構之前的,而我們的論述也是基于這樣的大前提?!痹谡劦脚c“使用或者功能法則上”的聯系時,柯普教授接著說:“無論是在直接或者間接的層面上說,動物的結構都受動物本身行為的影響。因為動物的動作首先是由感知、意識所決定的,而意識則是動物形態演進的一個首要因素。一個行為的發端其實就源于意識?!彼羞@些都指向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心智是機能結構的發源,因為意識就代表著心智的某種活動。
埃文斯教授在談到初始行為的時候,也談到了相同的一件事。他說:“動物體內的微生物就好比是植物的種子,每一個能夠在未來發育的集體都具有富于生命力的思想。這樣的思想會按照自身的形態去建構起來。正是這樣的功能(思想)創造出了恰當的器官,而不是器官本身就具有這樣的功能。比方說,心臟是用來跳動的,心臟這樣的功能,在心臟肌肉仍處在原生質果膠的狀態下,就已經擁有了。所以說,正是功能,或者說思想,能夠在機能層面上得到展現。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樣的功能或者思想對于整個身體的出現都是必需的。”
這種先后順序的排列肯定會得到無限的延伸。上面所引述的專家觀點已經能夠充分證明一個最為基本的觀點,即思考是所有行動里最先出現的,所有的身體行動都追隨著思想的指引,從而產生最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