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異家庭兒童心理研究
- 申繼亮
- 936字
- 2019-12-06 20:02:17
問題:離異、沖突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何關系?
已有大量的研究證明,離異和父母沖突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消極的影響。那么,離異、父母沖突究竟是怎樣對兒童青少年產生影響的?總體而言,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存在四種模型(可能性)。
第一種模型認為,父母沖突和離異分別獨立地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第二種模型強調父母沖突的影響,認為父母沖突不僅是導致離異的一個原因,也是影響兒童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原因之一。因此,離異影響兒童青少年的適應可能只是一種表象,真正影響兒童青少年適應的是父母之間的沖突。有些追蹤研究(Block et al.,1986;Cherlin et al.,1991;Doherty et al.,1991)支持了這一假設,發現表面上看起來由離異導致的適應不良,都可以用父母沖突來解釋——至少對一部分兒童青少年是如此。
第三種模型認為,離異作為中介變量影響了父母沖突和兒童青少年適應的關系。也就是說,父母沖突導致了離異,而離異導致了兒童青少年的適應不良。
第四種模型認為父母沖突與離異有交互作用,離異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取決于離異之前的父母沖突狀況。
結合已有理論觀點,在質性研究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通過量化研究考察了離異導致的父母沖突狀況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具體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問題:
問題一:離異家庭兒童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沖突的基本特點
已有研究(張錦濤等,2004)報告了中國樣本的父母沖突狀況,但是其關注點在于沖突的頻率和沖突的內容,缺乏對父母沖突解決和沖突強度等方面的考察。并且,這些研究都是針對正常家庭開展的,未關注離異家庭中父母沖突的特點。因此,本研究將通過兒童回憶,了解離異家庭的父母沖突特征。
問題二:離異家庭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特點分析
使用修訂或自編問卷,了解當前離異家庭中兒童青少年的自尊、主觀幸福感、被歧視感和問題行為等心理健康的基本特點,以及主要人口學變量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
問題三:離異、父母沖突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已有研究(Grych et al.,2000,2003,2004;Cummings et al.,2002,2004,2005)探討了父母沖突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這其中,大部分研究是從沖突頻率的角度來進行研究。除了沖突頻率,父母沖突的特征同時還包括強度以及沖突是否解決。為了更完整地反映離異家庭兒童心理發展狀況,本研究將同時從這三個維度上探討沖突的特征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