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手稿》研究:馬克思思想的轉折點
- 韓立新
- 2564字
- 2019-12-06 20:09:23
小結
在《德法年鑒》中,馬克思在沒有徹底達到黑格爾和斯密的水平的情況下,就否定了黑格爾依靠國家來解決市民社會矛盾的路徑,拋棄了國家與市民社會的二元框架,走向了靠市民社會來解決市民社會矛盾的道路。從結果上看,馬克思顯得有些性急,在理論上還有許多不成熟,但這畢竟標志著馬克思從國家到市民社會轉變的完成。
從整體上看,正如日本學者城塚登所言,在整個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時期,馬克思“主要是在與國家的關系上,即從法哲學角度考察的市民社會”,還不是“從經濟學角度考察的市民社會”[29]。而后者,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市民社會研究。而且由于缺乏國民經濟學的知識,他對市民社會的理解還是消極的,其結果對“人的解放”的描述還只能停留在“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其心臟是無產階級”的水平上。這與他后來曾在批判蒲魯東時所表明的立場,即對市民社會的問題“不能用咒罵來回答,而只能通過對現代‘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來回答”[30]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但在結束《德法年鑒》的工作以后,馬克思終于意識到了“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 [31],由此而進入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市民社會研究。1843年10月,馬克思告別了哲學王國德國,而去了法國。從巴黎時期開始,他開始在吸收國民經濟學成果的基礎上對市民社會進行批判,直至終生。關于這一時期馬克思思想的轉變歷程恩格斯曾有過一個精彩的概括:
“馬克思從黑格爾的法哲學出發,得出這樣一種見解:要獲得理解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鎖鑰,不應當到被黑格爾描繪成‘大廈之頂’的國家中去尋找,而應當到黑格爾所那樣蔑視的‘市民社會’中去尋找。但關于市民社會的科學,也就是政治經濟學,而當時要切實地研究這門科學,在德國是不可能的,只有在英國或法國才有可能。”[32]
無論怎么看,這一概括都是千真萬確的。
[1] Marx,MEGA Ⅰ-2,S.143。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頁。
[2] Marx,MEGA Ⅰ-2,S.141。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頁。
[3] Marx,MEGA Ⅰ-2,S.144。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頁。
[4] Marx,MEGA Ⅰ-2,S.146。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頁。由此看來,馬克思并沒有主張廢除宗教,而是相反,認為“信仰的特權是普遍的人權”(Marx,MEGA Ⅰ-2,S.157。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頁)。這與那些認為馬克思主張廢除宗教的說法是不同的。
[5] Marx,MEGA Ⅰ-2,S.144f。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頁。
[6] Marx,MEGA Ⅰ-2,S.145。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8頁。
[7] Marx,MEGA Ⅰ-2,S.148f。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73頁。引文有改動。
[8] Marx,MEGA Ⅰ-2,S.150。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頁。
[9] Marx,MEGA Ⅰ-2,S.156。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頁。
[10] Marx,MEGA Ⅰ-2,S.158。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3頁。引文有改動。
[11] Marx,MEGA Ⅰ-2,S.159。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頁。引文有改動。
[12] Marx,MEGA Ⅰ-2,S.159。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頁。引文有改動。
[13] Marx,MEGA Ⅰ-2,S.162。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188頁。引文有改動。
[14] Marx,MEGA Ⅰ-2,S.162f。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頁。引文有改動。
[15] Marx,MEGA Ⅰ-2,S.164。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頁。引文有改動。
[16] Marx,MEGA Ⅰ-2,S.165。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頁。
[17] Marx,MEGA Ⅰ-2,S.166。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4頁。引文有改動。
[18] Marx,MEGA Ⅰ-2,S.166。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4頁。引文有改動。
[19] Marx,MEGA Ⅰ-2,S.168。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頁。
[20] Marx,MEGA Ⅰ-2,S.166。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4頁。引文有改動。
[21] Marx,MEGA Ⅰ-2,S.320。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頁。
[22] Karl Marx,Aus James Mill:?léments d 'économie politique,In: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Exzerpte und Notizen 1843 bis Januar 1845,Text,MEGA Ⅳ-2,Dietz Verlag,Berlin,1981,S.448f.以下簡稱“MEGA Ⅳ-2”。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以下簡稱“《穆勒評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單行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6頁。引文有改動。
[23] Marx,MEGA Ⅰ-2,S.179。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頁。
[24] Marx,MEGA Ⅰ-2,S.177。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208頁。
[25] Marx,MEGA Ⅰ-2,S.181f。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頁。
[26] Marx,MEGA Ⅰ-2,S.33。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頁。
[27] Marx,MEGA Ⅳ-2,S.452。馬克思:《穆勒評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單行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頁。
[28] 參見《馬克思致斐迪南·拉薩爾(1858年2月22日)》的信和《馬克思致恩格斯(1858年4月2日)》的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157頁。
[29] [日]城塚登:《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勁草書房1975年版,第110頁。
[30] 馬克思:《論蒲魯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頁。
[31]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頁。
[32] 恩格斯:《卡爾·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