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慢養生:讓生命之弦保持彈性
作者簡介:
楊力:著名中醫學家、易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研究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著有《周易與中醫學》、《中醫運氣學》、《中醫疾病預測學》、《楊力養生23講》等著作。她從事研究生教學20多年,近年來又開展健康公益講座,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5歲,人們能否在此基礎上再多活10年呢?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中國有經過5000年考驗的傳統養生經驗,如果能夠將其發揚,并應用到養生實踐中去,就一定能夠健康長壽。
養生的宗旨就是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陰陽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如果陰陽失衡,那么就會患病,早衰,甚至死亡。那么怎樣才能維持生命陰陽平衡呢?
我們知道,人的生命儲備是有限的,任何一個產品,包括人的生命,其能量的儲備都是有限的,要合理安排。人的生命好比是一根燃燒著的蠟燭,燃燒得越旺,熄滅得越早。所以,維護生命陰陽平衡要注意節能養生這個問題。節能養生包括慢養生、靜養生和低溫養生這三大法寶。節能養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陽氣和陰氣,避免不必要的損耗,從而維護生命的陰陽平衡。
應該說,生命儲備主要依靠飲食、睡眠和性這三個方面。這三大本能是維持身體陰陽平衡的主要環節。食養生就是對生命的營養,通過補和泄來維持生命的陰陽平衡;眠養生是對生命的充電,睡子午覺對身體的休整有很大益處;性養生是對生命的協調,使人體陰平陽秘,延緩衰老。
所以,慢養生、靜養生、低溫養生,是生命的節能養生;食養生、眠養生、性養生是生命的儲備養生。互相結合,互相配合,對維護人體的陰精和陽氣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人們健康一生的基礎。
在這里,我們主要談一下慢養生對人體的益處。
慢養生就是慢用腦、慢動作、慢吃、慢睡、慢說話、慢做家務、慢散步。總之,一切都應慢節奏。然后達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進人慢節奏的生命狀態,最終達到慢衰老。
慢養生的關鍵在于“心慢”
要讓生命的節奏慢下來,首先要心先慢、神先慢,只有心先慢下來,生命的節奏才可能慢下來。試想,一個成天心急火燎的人,一個急性子的人,他的心慢不下來,呼吸能慢得下來嗎?心跳能慢得下來嗎?所以,心該慢的時候一定要放慢;心急時,心跳、呼吸都會加速。有些時候,就是要放心,只有放心,才可能安心、養心。
慢養生貴在張弛有度
對“上班族”來說,上班時,進入快節奏的生命狀態,下班回家后,緊繃著的神經就應該放松。這樣,白天緊、晚上松,生命之弦才不致被折斷。不上班的人在一天之中、一月之內、一年之中,應安排好快慢節奏,有張有弛,才能讓生命之弦有彈性。慢養生是節能養生,慢下來,體溫才能降得下來;慢下來,才能靜得下來;靜下來,心跳、呼吸才能慢下來;心跳、呼吸慢下來,生命活動才能節約能量消耗。所以慢養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節能,減少消耗,達到保護陽氣和陰精、延緩衰老的目的。
“在家族”以中老年人居多,有年紀大的,有離退休的,有下崗的,有無業的,有生病的。總之,每年都在增多,他們“慢養生”的條件很好,但很多人并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而是成天忙忙碌碌的,到底忙什么呢?自己也說不清。所以,“在家族”如果不注意放慢節奏而成天瞎忙,白天忙家務、忙看孩子、忙采購,晚上忙打牌,是達不到養生效果的。所以,“在家族”同樣要安排好快慢節奏。
“在家族”與“上班族”的快慢節奏恰恰可以顛倒:白天,該上班的都上班了,該上課的也去上課了,此時“在家族”可以松散一些,放慢節奏,慢慢地來。晚上家人都回來了,節奏就應該加快一點,因為你白天已經松弛夠了。總之,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原則是:有快有慢,有緊有松,有忙有閑。
“五十營”的啟示
什么叫“五十營”?“五十營”是《黃帝內經》強調的準則。營,就是周(人體氣血循經絡運行一周)的意思。“五十營”就是五十周,指人氣晝夜運行五十周。
那么,人氣又是什么呢?人氣指的是人的經氣,具體指營衛之氣。人氣的循行與天體(日、月)運行息息相關,所以人的攝生一定要按五十營的陰陽氣化消長規律進行。
人應根據“五十營”的原理調節呼吸節奏。古人強調的“五十營”,是一種深長而緩慢的呼吸形式,要求把呼吸節奏掌握在270息,經過換算相當于一呼一吸6.4秒,這樣才是人體經氣與自然界陰陽氣化相應的最佳節奏。這就是“五十營”攝生的精髓所在。
現在的人,呼吸速度比《靈樞·五十營》所載的要快一倍,每息只需3.33秒,原因在于社會因素的影響。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緊迫感日甚,導致今人的呼吸節奏竟比古人快一倍!
根據“五十營”養生之道,今人必須盡量減慢呼吸節奏以使之與天地同步。即在快節奏工作的八小時之余,盡量減慢節奏,可以通過靜坐、午休、散步、下棋、繪畫及聽音樂等活動進行調整。因為呼吸節奏的減慢意味著血流速度的減慢、心臟負荷的減輕以及物質耗氧的減少,從而使壽命延長,這就是《靈樞·五十營》中“五十營備,得盡天地之壽”的奧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