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說話有重點,雙方溝通更高效

俗語講“一句話使人笑,一句話使人跳”,只有把話說到點子上,才會達到“一句話使人笑”的說話效果。如今,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下,沒有人會對你不著邊際的話感興趣。如果想讓彼此的交談愉快地進行,說話時必須把握重點,否則對方聽得一頭霧水,你們的談話就很難繼續下去。

說話時要抓住重點信息

我們經常在各種場合見到一些夸夸其談的人,如果你認為他們這樣就叫口才好,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個口才好的人,根本不會在別人面前用侃侃而談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只有那些整天言之無物的人才會如此。

俗話說:“豆腐多了都是水,話多了都是唾沫。”話說得再多,抓不住重點也是沒有益處的。

一個禮拜天,馬克·吐溫在教堂聽一位慈善家演講。演講過了五分鐘后,馬克·吐溫覺得慈善家講得不錯,決定一會兒捐出50美元。可是這個慈善家講了十多分鐘還沒有停的意思,這時馬克·吐溫有點兒厭煩了,決定將捐款減至25美元。當慈善家繼續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小時之后,馬克·吐溫決定把捐款減至5美元。而當慈善家喋喋不休地講了整整一個小時,拿起缽子向大家索求捐助的時候,馬克·吐溫非但沒有捐錢,還從他的缽子里拿走了2美元!

馬克·吐溫的這一行為讓我們忍俊不禁,但是仔細想想,這看似不合情理,卻也是理所當然。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而故事中的那位慈善家將本來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的演講,拖至整整一個小時,致使他的形象一落千丈,引起馬克·吐溫的反感,以至于不但沒有得到馬克·吐溫的捐助,還被馬克·吐溫拿走了2美元。

可見,說話多有時候并不是一件好事,并不能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說話總是抓不住重點,絮絮叨叨說一大堆,把別人搞得很煩。而有些人說話則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一位保險推銷員撥通了李先生的電話。

推銷員:“您好,您是李××先生嗎?”

李先生:“我是,你哪位?”

推銷員:“我叫××,我們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種新產品……”

這位推銷員開始了標準的推銷演講,一分鐘過去了,他仍然沒有明確說出自己推銷的產品是什么。李先生忙打斷了他:“我沒興趣,不需要。”

“我還沒介紹是什么產品呢,您怎么就認為自己不需要呢?”推銷員很驚詫地問。

“你是推銷保險的吧?”李先生耐著性子問道。

“是的。”

“我對保險沒興趣,不要了,謝謝。”

“可是您為什么不買保險呢?”

嘟嘟嘟……還沒等這位推銷員說完,李先生便掛了電話。

在這段對話中,推銷人員雖然說了一大堆話,但是都沒說到點子上,并且一大堆的問題讓李先生感到反感。

來看看下面這位推銷員是怎么做的。

推銷員:“您好,請問是李××先生嗎?”

李先生:“我是,你哪位?”

推銷員:“我是××人壽保險公司的劉海軍,是您的朋友趙光介紹我打這個電話的,我只占用您幾分鐘的時間,您方便嗎?”

李先生:“你有什么事嗎?”

推銷員:“我打這個電話,是因為昨天您的朋友趙光從我這里購買了一份保險,同時他認為此險種非常好,特別適合您這樣的成功人士,因此他特意向我推薦您。當然,我還不確定您是不是有興趣,所以想和您約個時間當面聊聊,您看您周二下午或者周四下午有時間嗎?”

其實,李先生有買保險的念頭,但是最近有點兒忙,于是回道:“對不起,我最近很忙,沒有時間。”

推銷員:“李先生,這點我當然理解。正是因為您很忙,所以我才特地打電話來和您預約,以免浪費您的時間。我們周二或者周四見個面,只占用您30分鐘即可。”

李先生:“那好吧,周四。”

推銷員:“那好,我們周四一起碰個面,請問您幾點有時間?”

李先生:“下午5點。”

這位推銷員自始至終都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即時間對于客戶的重要性,所以他開門見山,先是詢問自己能不能占用對方幾分鐘的時間,然后簡明扼要地表達了自己的來意,在對方拒絕時,又一次以避免浪費對方的時間為理由,成功說服對方和自己約定時間見面。像這樣的推銷員,能句句說到點上,抓住客戶的需求,客戶是很難拒絕的。

所以,我們在說話時一定要抓住重點、切中要害,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出你心中的所想,達到溝通的目的。

有效挖掘彼此之間的共同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聊天,天南海北,滔滔不絕;遇到陌生人,就變得笨嘴拙舌、語無倫次。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但從口才學的角度去觀察,這其實是一種不會說話的表現。

同陌生人交談困難與否,重點不在于雙方的關系、各自的性格或者彼此的身份,而在于能否快速、有效地挖掘出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可以是興趣愛好,也可以是工作、專業、家鄉等。只要找到了和陌生人的共同點,就相當于找到了話題,接下來的談話也就很容易走上正軌。

王女士到醫院就診,坐在候診大廳里正閑得無聊,這時鄰座的一位大姐因為視力不太好,讓王女士幫忙看屏幕上面的一個數據。剛沒說幾句話,大姐就好奇地問:“你是來看什么病的?聽口音不像本地人,老家是哪里的?”當得知王女士是大連人時,她便很高興地說:“大連很美,我以前出差去過幾次……”王女士也問道:“那你在什么單位工作呀?”于是,她們便親切地交流起來。等到就診時,她們已是熟悉的朋友了,臨走時,還互邀對方到自己家里做客。

這種融洽的聊天效果,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實際上也有其必然的原因。只要善于觀察,發現彼此的共同點,交談就會順暢地進行。

楠楠剛到公司上班,心里面有點兒緊張,和同事打完招呼,接下來就不知道該聊什么了。中午吃飯時,同事愛玲特別熱情地和她聊了幾句,突然問道:“楠楠,你是財大畢業的吧?”

楠楠驚奇地說:“是呀,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手鏈很漂亮,而且是自己DIY的。去年財大特別流行這種DIY樣式的手鏈。看,我手上也有一個幾乎和你一樣的手鏈。我也是剛從財大畢業的。”愛玲一口氣說出了原因,還炫耀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手鏈,確實和楠楠的非常像。

知道了她們是校友后,楠楠的拘束感立刻就消失了,而且和愛玲越聊越投機。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只要善于思考,掌握正確的方法,選對角度,就能找到共同點。比如一位老師和一位泥瓦匠,貌似很難找到共同點,但是如果這位泥瓦匠站在學生家長的角度,二者就可以就子女教育這一塊交流看法。我們常說:“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理,人與人之間并不缺少共同點,只是缺少發現共同點的方法與技巧。人們常用的發現共同點的技巧有察言觀色、以話試探、聽人介紹、探索揣摩等。針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采用靈活的方法,找到共同點,與陌生人無話可講的局面自然就不難打破了。

說話分三點,更具條理性

一個人說話總是毫無邏輯、不著邊際,即使說得再多,別人也很難明白他說的是什么。而如果能把想說的話分成一、二、三點,即運用“黃金三點論”,對方就會很容易理解你的意圖。

“黃金三點論”,看似是一個專業術語,實際上我們對它再熟悉不過了。比如,學生“三點一線”的生活——宿舍、食堂、教室;時間段的劃分——過去、現在、未來;事情的始末——開始、過程、結尾……

就說話技巧而言,“三點論”則是演講界的萬能模板之一。運用“黃金三點論”可以使我們的語言更具有條理性,更能突出重點,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新生代演員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佳新人獎,以下是他的獲獎感言。

“此時此刻,我真是百感交集,覺得有很多話想要和大家分享,不過我想用三個詞來概括我此時的感受。”

“第一個詞是感謝。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謝所有為這部劇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感謝我的老師……總之,我感謝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

“第二個詞是責任。雖然我還很年輕,但這并不意味著要逃脫責任。對于一個演員來說,我的責任就是竭盡所能為大家帶來更好的作品。”

“第三個詞是行動。紙上談兵終究使不得,作為一個演員,我更加明白行動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演藝道路上,我會腳踏實地,用作品說話,謝謝!”

這位演員用寥寥數語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獲獎時的感受,相信每一位聽者的腦海中都會不斷回蕩著這三個詞:感謝、責任和行動。這便是運用“黃金三點論”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這個事情呢,我想分三個方面來談……”“這種方法雖好,但是有三點需要注意……”“要想順利完成這個任務,我們需要這樣做,首先……其次……最后……”毫無疑問,這些話都運用了“黃金三點論”。

不過,有時我們覺得“黃金三點論”所表達的主要觀點有些分散,這時我們可以把零散的重點收集起來,總結出一個中心要點,這樣,講話的中心思想就會一目了然,并且有利于加深聽者的記憶。

在一次產品推銷會上,一位推銷員這樣介紹自己的產品:

“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謝一下主辦方,能讓我有這樣一個展示自己公司產品的機會。其次要感謝現場的觀眾,是你們的熱情讓我有信心站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產品。大家知道,我們公司生產的手機一直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這是因為我們的產品質量有保障、服務最到位、價格最優惠。為什么這么說呢?下面我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第一,質量有保障。我們公司采用的是德國進口的精密儀器、上等制作材料,并采用科學化的管理體系,嚴格按照質量體系標準執行,所以堅實耐用是我們手機的一大特點。”

“第二,服務最到位。很多消費者擔心購買了產品后售后服務不到位,對于這一點,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我們公司的售后已經遍布全國各地,哪怕是在一個小小的縣城,也會有熱情的服務人員接待您。”

“第三,價格最優惠。‘好用又不貴’是我們公司的重要理念之一,雖然我們的產品質量和服務都是一流的,但是手機的價格并不是最貴的,我們始終堅信只有質優價廉的產品才是客戶最需要的產品。”

“接下來,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我們今年的旗艦手機……”

上述例子中,推銷人員在開始分點講述自己的產品之前,先是用一句話概括了該公司生產的手機的主要特點:質量有保障、服務最到位、價格最優惠。這時就已經抓住了現場觀眾的心,然后詳細講述這三點內容,可謂深入人心,反響強烈。

以下是常用的“三點論”話術,僅供大家參考:

“我講三點……”

“我講三個例子……”

“我們分三個步驟走……”

“我就三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心得……”

“我們目前有三個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我就產品、市場和服務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先結論后原因,對方會迅速理解

由于說話習慣,通常對于一件事情,我們總是習慣以流水賬的方式講述。就像小時候寫日記一樣,我們本來是想記錄一件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但是翻開日記本時,卻這樣寫:“早上起床,吃早飯,學校集合……”寫到最后才說大家被動物園中的大老虎嚇了一跳。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說,但是如果時間有限,或是對方根本不喜歡我們的長篇大論,我們就很可能會失去繼續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而如果采用金字塔原理,讓結論先行,然后再解釋具體原因,便能突出說話的重點,讓對方更容易理解。

下面有兩個故事,你更喜歡哪一個版本呢?

版本A:

一年除夕,一位白發老人把兩張紅紙貼在門上,然后點燃了蠟燭和爆竹,嚇跑了怪獸。哦,對了,這個怪獸常年居住在海底,頭上長著觸角。這個怪獸叫“年”,而且怕火光、紅色和響聲。每年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燭火通明,貼上紅紙,燃放爆竹。這是因為每到除夕,“年”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破壞莊稼。

版本B: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這個怪獸頭上長著觸角,十分兇猛,平時深居海底,但是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破壞莊稼,人們為此擔驚受怕。

這年的除夕,村里來了一位白發老人,幫助村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在門上貼上了兩張紅紙,點燃了蠟燭和爆竹,“年”就被嚇跑了。原來“年”怕紅色、火光和炸響。于是,從此以后,每年除夕,家家都燭火通明,貼紅對聯,燃放爆竹。

同樣一個故事,版本A讓人摸不著頭腦:為什么人們點燈火、貼對聯、燃爆竹就把怪獸嚇跑了?這個怪獸是怎么回事?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看似是想要采用倒敘的手法講故事,但是講出來卻毫無重點與邏輯可言。

而版本B則采用了金字塔原理,先講述村里來了一位老人,幫人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再細講老人是怎么做到的。相對而言,版本B的故事思路更清晰:哦,一個怪獸叫作“年”,因為每到除夕就上岸傷人性命,所以人們想辦法趕走了它。

對于一些復雜的話,最好采用金字塔原理,先說事情的結果,再分析事情發生的原因,這樣便能有條理、有邏輯、有重點地把事情講清楚。

經理讓小李安排一個會議,小李說:“經理,王主任說他今天有事來不了;周總監出差了,明天晚上才能趕回來;趙主管說會議可以晚一點開,不過最好是在明天中午以后,因為在這之前,她沒有時間。還有,明天的會議室被其他部門占用了,所以您看要不把會議安排到周四?”

經理聽得一頭霧水:“你重新理理,想好怎么說再來向我匯報!”

小李一頭霧水地關上門出去了,心想:自己說的沒錯啊,該說的事一件沒落下,不該說的話一句也沒說,怎么就惹經理生氣了呢?同事小胡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你講了半天才建議把會議安排在周四,還講了一大堆沒用的,毫無邏輯,沒有重點,難怪經理會生氣。”

小李聽后恍然大悟,把自己的話整理了一番,再次推門進來:“經理,我建議把今天的會議改到周四。因為王主任和周總監今天來不了,所以今天不行;而明天會議室又被占用,所以明天也不行。您看這樣行嗎?”

經理聽完點了點頭:“那就這樣安排吧。”

越是復雜的事情,越需要先給出結論,這樣才能讓對方第一時間聽明白你的講話內容。金字塔原理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論,先說結論,然后再講述事情的經過,這樣對方才會迅速理解你的用意,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善抓關鍵詞,掌握對方說話的重點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聽他人講話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又或是身陷迷霧中,毫無方向感。明明已經打起十二分精神,可還是跟不上對方講話的節奏。

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于,我們總是抓不住別人說話的重點。抓不住別人說話的重點會使我們很難融入他人的談話之中。那么,該如何抓住別人說話的重點呢?

這里我建議大家,在與他人談話的過程中,要善于抓住對方話語中的關鍵詞。那么何謂關鍵詞呢?關鍵詞都有這樣的特征:描繪一些具體事實的字眼,透過這些字眼你能了解對方的興趣所在,能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或者說,關鍵詞就是句子中去掉修飾,剩下的主干部分。

實際上,如果抓住了聊天中的關鍵詞,就等于掌握了整個談話的重點。比如,對方說“最近幾天的天氣實在是太糟糕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有個大晴天”,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就是“天氣”,這時你可以回應對“天氣”的感受、看法,如:“是啊,每天連個太陽也見不著,早晚還挺冷。”這時,對方就會覺得你是在認真地聽他說話,于是就會繼續跟你聊起來。

那么具體該怎么做呢?很簡單,只要在和對方聊天的時候,抓住對方話語中的某一個關鍵詞,然后根據這個關鍵詞表達一下你的想法、感受,或是講述一些和關鍵詞有關的事就可以了。這里有一些具體的技巧,大家可以參考。

1.重復句尾關鍵詞

與對方聊天的時候,如果對方說話內容的關鍵詞在末尾,就可以用疑問句重復一次,這樣對方就會很有興致地和你繼續聊下去。

甲:“昨天,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打了近一個小時。”

乙:“一個小時?”

甲:“是啊,他說他的心情十分糟糕,我一問才知道他被騙了。”

乙:“被騙了?”

甲:“對,他說他中午吃飯的時候收到了一條短信。”

乙:“一條短信?”

甲:“嗯,是騙子發來的,短信上說他中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于是……”

2.延續核心關鍵詞

在聊天的時候,對方的一句話中可能包含幾個關鍵詞,這時可以選取任意一個你感興趣或是想要說的關鍵詞來延續話題。

甲:“今天真倒霉,被主管罵了,心情真是糟糕到了極點。”

(這句話中有三個關鍵詞——主管、被罵、心情糟糕,選取一個即可。)

乙:“因為什么事情?”

甲:“都怪我粗心大意,沒注意稿子中的錯別字,差點兒鬧笑話。”

乙:“我也有粗心大意的時候,然后被領導批評,心情糟糕透了。”

甲:“對啊,而且我覺得在公司被罵很沒面子,一整天心情都不好。”

乙:“我懂,我心情不好時特別想去購物,而且會瘋狂消費,你也會這樣嗎?”

3.尋找共同話題的關鍵詞

人們都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喜歡將自己的知識、觀點、看法和對方分享,如果能在談話中找到共同話題的關鍵詞,就能迅速打開話題,拉近和對方之間的心理距離。

甲:“我晚飯后出去跑步了,繞著我們小區跑了三圈!”

乙:“哦,你也喜歡跑步啊!我通常都是早上跑步。”

甲:“早上我也跑步,不過時間太倉促。”

乙:“其實你可以買臺跑步機,天氣不好時,在家里跑就行。”

甲:“這個主意不錯,可是我不大懂這個,你買了嗎?”

乙:“嗯,買了,我給你推薦一個吧……”

表達精準,遠離不必要的誤會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笑話:

一個男子被判刑十年,監獄中的日子對他來說每一天都是煎熬,更別提十年了。由于待著無聊,他每天都對著墻壁自言自語。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了一只小螞蟻,更有意思的是,這只小螞蟻竟然能聽懂他說話。于是,男子開始和這只小螞蟻一起玩兒。就這樣等到男子出獄的時候,這只小螞蟻不但學會了倒立,還會翻筋斗,令他頗為得意。

男子出獄的第一天,朋友邀請他去酒吧,說是給他去去晦氣,好開始新的生活。而他也準備向朋友炫耀一下他的小螞蟻。到酒吧后,朋友為他點了一杯酒,這時他把螞蟻從口袋里掏出來放在桌子上,得意地對朋友說:“看看這只螞蟻……”那酒保一看是一只螞蟻,趕緊把螞蟻拍死了,然后很抱歉地說:“對不起,我馬上給您換一張桌子!”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誤會的產生往往是因為表達不清楚,如果這位男子說“你看,我的螞蟻會跳舞”,酒保聽到后的第一反應將會是好奇,仔細察看一番,而不是把螞蟻拍死。就像這個笑話所描述的一樣,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表達得不精準而使對方產生誤會。

楚健到一家新公司去上班,在公司里結識了一位新同事,而且兩個人住得比較近,又都十分喜歡釣魚,所以漸漸熟絡起來。一個周末,這位同事給楚健發了一條信息,邀請他一起去釣魚,楚健回道:“不好意思,今天有事,不去玩了。”這位同事就拿起魚竿自己釣魚去了。可是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他打開手機一看,發現朋友圈被楚健“刷屏”了,一會兒是游樂場,一會兒是公園,一會兒又跑到了電影院。這位同事有點兒氣憤,不是說有事不去玩了嗎,怎么自己出去玩了?同事覺得楚健這個人說一套,做一套,所以后來漸漸疏遠了他,而楚健還不知道自己得罪了這位新同事。

其實之所以產生誤會,正是因為楚健表達得不準確,楚健的意思是不和同事出去了,但是沒說自己不出去玩,而同事則理解成楚健因為有事,所以不能出去玩了。可見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表達精準,否則一不小心就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那么,該怎樣清晰、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呢?

1.不要丟掉主語和關鍵詞

在與人交流時,人們為了說話簡潔,經常把句子的一些成分省掉,這樣雖然聽起來簡潔,但是稍有不慎就會使人產生誤解。比如,一個人說話結巴,挑中了一雙鞋,說:“大,大。”于是售貨員給他拿出了小一號的鞋,結果這個人還是說“大”,售貨員看了看這個人的腳說:“再小,你就穿不上了啊!”男子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是說,腳,腳大。”

可見,在說話時,不能為了說話精簡而丟掉必要的成分,比如主語和一些關鍵詞。

2.盡量少用方言

常言道:“五里不同語,十里不同俗。”因地域、文化等的差異,同一個意思,各地方言的表述方式不盡相同,所以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在我國,有一些地區會把“孩子”說成“鞋子”,所以不知道這一方言差異的兩個人見面,就很可能會鬧出笑話。

有一次在街上,甲碰到了新來的同事乙,熱情地上前跟他打招呼:“你到哪里去呀?你一個人呀?你的鞋子呢?”乙納悶地看著自己的腳,心想:我的鞋子不是穿在腳上嗎?他怎么問我的鞋子呢?

其實,甲只不過是在問乙他的孩子去了哪里,怎么沒跟他在一起罷了。

可見與人交談時要想精準表達,就要少用方言,否則就會像上面一樣鬧出笑話,讓人誤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那坡县| 德州市| 内丘县| 静安区| 祁门县| 云梦县| 象州县| 长春市| 拉萨市| 贵州省| 紫金县| 缙云县| 肇州县| 宁夏| 辽阳市| 车险| 荣昌县| 正镶白旗| 双桥区| 新闻| 东源县| 安康市| 祁连县| 鱼台县| 交城县| 虞城县| 高雄市| 双桥区| 延长县| 翼城县| 沂水县| 连州市| 宜州市| 井研县| 和硕县| 综艺| 容城县| 大竹县| 宜城市|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