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說服力
- 曾杰
- 1354字
- 2019-11-27 18:36:42
一個好故事是怎樣煉成的
對于什么是爛故事,即使是偏好不同的人也可能達成共識。但什么是好故事,則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故事的類型五花八門,每個人的口味也各不相同。男聽眾津津樂道的故事,可能在女聽眾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把外國人感動得稀里嘩啦的經(jīng)典故事,不一定個個都能引發(fā)中國人的共鳴。雖然沒有絕對標準,但相對標準還是存在的。通常而言,能滿足以下條件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令人喜歡的好故事。
1.主旨鮮明
故事說服法有著強烈的目的性,必須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來講故事。故事是為主題服務的,不是僅供打發(fā)時間的消遣之物。沒有主題的故事,只是瞎聊。當你的溝通對象聽到這種沒有主題的故事時,只會感到一頭霧水,根本不明白你想表達什么。這就失去了講故事的意義。
2.真實可信
相對于虛構(gòu)的故事,真實的故事更有震撼人心的說服力。因為虛構(gòu)的故事跟現(xiàn)實存在一定的距離,對實踐的指導意義較為有限。真實的故事則不然,它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可能有一天就會發(fā)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這會使聽眾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代入感,對你的說辭更加信服。
3.真情實感
每個故事都對應了人的一種核心情緒,比如喜悅、悲痛、憂愁、憤怒、焦慮等。當故事的核心情緒與聽眾的情感處于同一個頻道時,就會引發(fā)共鳴。就算故事本身有瑕疵,講故事者的表達技巧比較生硬,只要情緒對了,聽眾就會喜歡。因為他們有代入感,心中的濾鏡會自動美化你的故事。
無論是真實故事還是虛構(gòu)故事,都不可缺少真情實感,虛情假意必然會招致對方的反感。相對于情感共鳴,戳中對方的情感痛點更容易產(chǎn)生強烈效果。此外,我們還要注意選擇更感性的方式來講故事,不要在交談中插入過多的邏輯分析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不夠感性的元素。
4.出乎意料
人人都有好奇心,喜歡聽具有新鮮感的信息。一聽開頭就能猜到經(jīng)過和結(jié)局的故事很難吸引人。用對方早已聽爛了的故事講道理,結(jié)果無非是自討沒趣。說不定,對方會反過來用新的視角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聽,最終反倒是你被他說服了。
只有出乎意料的故事才能給對方意外之喜,動搖他們的現(xiàn)有認識。我們可以給故事設置一個充滿懸念的開頭,或者在中間突然來個意外轉(zhuǎn)折,或者設置反轉(zhuǎn)型結(jié)尾,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為了標新立異而標新立異。請牢記,故事是為你的目標服務的,為了制造意外效果而影響核心觀點的表達,就本末倒置了。
5.生動具體
人不同于機器,有五感聯(lián)通的能力。當我們讀到生動具體的文字,或者聽到生動具體的話語時,大腦會調(diào)動五感,形成一幅想象的畫面。呆板乏味的故事無法調(diào)動人們的想象力,不能營造這種畫面感,故而不被人喜歡。
好故事往往有很強的畫面感,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角度勾勒出鮮活形象的細節(jié),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盡得其中妙味。不過,我們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時也要注意刪繁就簡,不要讓細節(jié)描述喧賓奪主,淡化了內(nèi)在的主題。
說服心理學冷知識
導向性問題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一些溝通高手用導向性問題牢牢掌握談話的主動權(quán),讓對方不得不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一步一步“入坑”。這是因為人們面對自認為簡單的問題時通常會直接給出答案,而不去更深入地思考。
導向性問題的巧妙之處在于給對方提供了某些信息,使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你提供的現(xiàn)成思路。他們對事情的回憶過程會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覺得自己確實看到了你提示的東西,從而做出你所期待的行為。這個技巧多用于法庭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