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故事思維的九種常用方法
老實說,故事思維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復雜。只不過故事本身具有復雜性和多層次性,習慣以單一視角和單一維度看問題的人感到不適應罷了。培養故事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九種方法來打開自己的思路,補強自己的薄弱環節,把故事思維深深地刻入自己的腦海中。
1.觀察生活
一切故事都是從生活中來的,生活之于故事好比土地之于草木。即使是虛構故事,也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折射,能反映出作者對現實的認識水平。因此,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是培養故事思維最基本的辦法。
你所見的僅僅是世界的一角,你對周圍的很多人和很多事并沒有真正了解。去觀察,仔細觀察,長時間觀察,掌握更多的素材,分析更多的細節,用心體驗生活中的甘苦冷暖。久而久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由一串串片段式的小故事組成的集合。你會覺得自己有很多感受不吐不快,希望分享給別人。那就是你自己找到的故事。
2.勤寫日記
沒經過烹調的食材索然無味,不配被稱為美食。同樣,未經過加工的生活素材支離破碎,根本不是一個故事。想要培養故事思維,只止步于觀察是不夠的。你必須邁出關鍵的一步——動筆寫故事,以寫日記的方式進行就好。把你聽到的和看到的生活素材寫進日記,可以按照高興的事、難過的事、憤怒的事、憂愁的事、疑惑的事來分類記錄。
寫日記不只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活動,也是一個練習寫故事的過程。剛開始可以只用只言片語一筆帶過,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漸把篇幅增加到一兩段話,甚至一整篇。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自己原先總是覺得無話可說,現在卻能講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3.學會詳細描述
有些人只會講快訊,而不懂得講故事。故事跟快訊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具體而詳細的,后者僅僅是概括。講不好故事的人,普遍缺乏詳細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沒法把自己遇到的人和事清晰地表述出來。說者缺乏生動的細節講述,聽者自然是云里霧里,無法理解,說服也就無從談起了。
我們要試著把時間、地點、人物、背景等細節詳細地交代清楚??梢栽谀X海中回想當時的情景,把畫面一點一點地還原,不斷提示自己“還有什么沒說到的地方”。通過反復練習,你對故事的本質就會有更充分的認識,能夠學會詳細描述自己看到的東西。
4.學會構建角色
人物是故事中的一個基本要素。故事說服法最常見的套路,就是用某個代表性人物的經歷來啟發對方改變自己的行為。當別人說你講的故事沒意思時,問題很可能出現在人物塑造上。假如不能塑造出一個形象豐滿的故事角色,你的故事是不可能被接受的。關于塑造角色的方法,我們會在后面的章節詳細講解。
5.了解聽者的現狀
故事是說給別人聽的。我們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必須牢記,講故事只是手段,說服才是目的。不顧聽者的需要來強行講一個自己認為有趣的故事,無異于削足適履,肯定會讓聽者感到不舒服。他們會覺得你的故事跟他們的生活毫無關聯,繼續交流只是在浪費時間。
主動去了解聽者的現狀,也是故事思維的一種體現。自古以來善于講故事的人,都會抓住聽者的心結,對癥下藥地講故事。這樣才能讓故事說服法真正發揮效力。為此,我們要學會傾聽、詢問以及換位思考。只有了解聽者的心聲,才能觸動他們的靈魂。
6.借助腳本來加深對故事的認識
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只能算是漫無邊際地聊天,而不能算是講故事。講故事的人必須把握好故事的主題思想、人物關系、劇情脈絡、細節描寫、敘事節奏等環節,否則無法講出流暢生動的故事。遺憾的是,很多說服者沒有做到這一點。講故事時不是缺頭少尾、主題模糊,就是結構和節奏雙雙混亂。
在講故事前先準備一個簡約的腳本,這有助于提醒我們避免這些誤區。圍繞腳本來練習講故事,不要背臺詞,每次都順其自然地組織語言,可以刺激你的想象力和敘述力。通過反復演練,你將會對自己要講的故事了如指掌,知道怎樣把故事講得更有趣。
7.快速進入正題
有的人認為不把與故事有關的背景信息解釋清楚,對方肯定會聽不明白。于是就把時間花在解釋背景上,不斷追加其他信息。他們自認為是在給故事做鋪墊,殊不知,聽眾討厭的事情之一,就是講故事的人一直在說跟故事無關的信息,半天不進入正題。說到底,還是缺乏故事思維的緣故。
聽眾最感興趣的是故事本身,然后才會愛屋及烏地接受故事中包含的其他信息。啰唆了半天還沒進入正題,聽眾會因心理期望落空而很快失去興趣,變得越來越不耐煩。這種心情跟買了門票卻遲遲進不了公園一樣。沒人愛聽冗長的背景講解,在簡要鋪墊后快速進入正題,才是故事的正確講法。
8.增加故事的戲劇性效果
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戲劇性,而最能體現戲劇性的就是懸念。學會賣關子,對說書人很重要,對說服者也很重要。試想一下,對方以為你會這么說,結果你卻說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內容,那么他對你的認識必然有所改觀,很可能會重新考慮你的意見。
想要制造具有戲劇性效果的懸念,可以采用原因倒置的技巧,即先講事情的結果,最后再向迷惑不解的聽眾解釋原因。聽眾恍然大悟,心里會生出更多快感。實踐證明,原因倒置的效果比平鋪直敘的效果強多了。
9.講好第一句話
缺乏故事思維的人,可能知道故事的亮點在哪里,也知道別人哪里講得不對,但輪到自己講的時候,也難免會卡殼,比如不知道該怎么說開場白,沒法自然流暢地引出故事來。這樣的尷尬越積越多,最后干脆就失去了用故事講道理的信心。
善于講故事的人,沒有不重視第一句話的。除了措辭之外,語音、語速、語調都十分重要。第一句話講好了,聽眾才會被你吸引,你講故事的節奏才會順暢。若是在最初環節失誤了,后面的溝通就會變得比較別扭。所以,我們一定要精心構思第一句話,保持氣定神閑、揮灑自如的姿態,不可慌張忙亂地講故事。
總之,我們通過上述九種方法,可以培養出成熟的故事思維。這將讓你成功地發揮故事說服法的效力,成為更受歡迎的溝通對象。
說服心理學冷知識
故事影響思維
一般來說,我們不太容易說服別人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錯誤習慣。如果我們直接講道理,對方不僅不會馬上認同我們的觀點,還可能會把充滿良苦用心的建議拋到腦后。但是,如果我們給他講一個故事,即使沒有馬上說服他,也會在他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包含了某種道理的故事仿佛一款App,會在聽故事的人遇到類似情景時自行打開。他們觸景生情,回想起我們講的故事,會重新思考其中的道理。經過反復思考后,他們會用新的認識來覆蓋以前的想法,按照我們提供的建議來改變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