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概述

一、歷史文化特征

17世紀是歐洲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經濟制度劇烈沖突的世紀。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拉開了歐洲近代史的帷幕,標志著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已成為歷史的必然。但當時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仍舊處在封建統治之下,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呈現出不平衡性。

革命后,英國的上層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相妥協,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成了17世紀歐洲最先進的國家。

16世紀末,法國結束了延續30多年的胡格諾戰爭(1562—1598),建立起君主專制政體。為了復興經濟、重振王權,封建統治者急需獲得資產階級的支持,以對抗教會和封建主的勢力。資本主義在封建社會內部很快成長起來,僧侶階級、貴族階級和資產階級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漸形成。各階級之間的矛盾使君主得以保持其中立地位。

17世紀,歐洲各民族的歷史命運是各不相同的,封建勢力在很多國家加強了反動統治,在某些國家甚至還出現了歷史倒退現象。天主教會利用宗教裁判所等機構和火刑之類的殘酷刑罰迫害先進的思想和文化。西班牙在上兩個世紀曾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16世紀末隨著它的“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的全軍覆沒而走向衰落。1609年結束的尼德蘭革命更使它的經濟元氣大傷,日趨衰落和貧困。

意大利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曾經是歐洲和世界文化的中心,但世界貿易航路的改變對它的經濟造成了致命的影響,再加上外國干涉者連續的掠奪侵犯,致使意大利民生凋敝,文化也日漸衰落,天主教的反動勢力猖獗一時。

毀滅性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給德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國家陷于癱瘓,長期處于經濟文化的落后狀態。

東歐各國長期受異族欺凌,經濟落后,農奴制繼續發展。俄羅斯農民反抗沙皇和貴族的情緒日益高漲,農民起義所引起的社會動蕩削弱了封建宗教的統治。

在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并存和天主教勢力猖獗的17世紀,涌現出一些重要的科學家和哲學家,其中有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最后一位巨子伽利略(1564—1642)和17世紀歐洲的三大理性主義者——英國的托馬斯·霍布斯(1588—1679)、法國的勒內·笛卡兒(1596—1650)和猶太人班奈迪克特·斯賓諾莎(1632—1677),他們的發現和理論給歐洲的思想界和文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二、各國文學發展概況

(一)法國古典主義文學

17世紀下半期,世紀初產生的一種新的文學思潮——古典主義逐漸成為法國文學的主流,并傳到其他國家,成為17世紀歐洲文學的主潮。古典主義在法國興起,有其深刻的歷史必然性。16世紀后半葉的宗教戰爭使法國各地封建貴族的勢力被大大地削弱,波旁王朝得以重新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府,并不斷地加以強化。在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代,法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為了制止貴族的分裂活動,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王權采取了拉攏資產階級的政策。而資產階級由于力量尚不夠強大,也需要在王權的保護下發展并與貴族抗衡,于是出現了資產階級與貴族兩大勢均力敵的階級互相妥協、共同支持王權的局面。王權便成為這兩個階級之間“表面上的調停人”。

在政治斗爭取得基本勝利之后,王權立刻著手從思想上和文化上鉗制一切對其不利的活動,力圖以文化的一統局面來保證政治的一統局面,一方面利用金錢、地位網羅人才,一方面設立作品檢查制度,把他們置于王權的監督之下。1635年成立的法蘭西學士院是推行官方文化政策的機構,目的是要在文學生活乃至整個文化生活中建立統一的標準,培養統一的審美情趣。1661年親政的國王路易十四將法國的專制政體推向了頂峰,將他所說的“朕即國家”的君權神授原則變成了現實。在文化控制的手段上,他除了發揮物質誘惑的作用之外,還注意突出國王個人的形象,使王宮成為全國文化藝術的中心。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許多作家的思想感情,他們尊奉路易十四為“太陽王”,把國王的好惡褒貶當作自己創作的準繩。政治上的高度集中,形成社會意向的統一性和集中性,人們習慣于統一的中心、權威與法則。王權對文化的嚴密控制造成了一種為上層社會服務、代表上層社會藝術趣味、反映上層社會利益的文化。古典主義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政治基礎上,適應絕對王權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也迎合了貴族階級的趣味。

17世紀,歐洲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內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其中笛卡兒的二元論哲學與古典主義的關系最為密切。笛卡兒提出了唯心的理性主義哲學,既強調“物質實體”的存在,又強調“精神實體”的獨立性,認為人的存在標志是思維,從而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題。他強調理性,認為理性是先天的、永恒的,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和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張用理性克制情欲。在方法論上,他強調思維的邏輯性和明確性。笛卡兒對理性的推崇確立了理性在文學藝術表現中的主導地位。笛卡兒哲學和古典主義文學都萌芽于建立絕對王權的政治土壤中,二者并不存在因果關系,但它們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形成了17世紀后半期濃厚的理性氣氛。笛卡兒哲學為古典主義的理論總結提供了一種哲學依據,并為后人理解古典主義提供了一種哲學的氛圍。

另外,宮廷和沙龍社會生活的活躍也是促使古典主義在法國“定于一尊”的原因之一。從路易十三時期起,宮廷和以蘭蒲綺侯爵夫人的客廳為代表的眾多沙龍成為貴族文化生活的中心,對貴族階級的文化形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雖然沙龍的矯飾和夸張與古典主義的美學追求背道而馳,但是上流社會的交際生活、宮廷的語言和審美情趣為古典主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文化環境。

(1)古典主義文學的基本特點

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的首要特征是具有為專制王權服務的鮮明的政治傾向性。詩人馬來伯(1555—1628)首先提出詩歌要為王權服務,此后無論是悲劇作家高乃依、拉辛還是喜劇作家莫里哀都盡力歌頌賢明君主,要求把國家民族利益擺在第一位,批判有損于專制王權的行為。古典主義者擁護王權在當時有一定的進步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品反映的范圍。

古典主義的第二個特征是崇尚理性。這種理性泛指人類所特有的良知,古典主義者把理性看作時代精神的核心和創作評論的最高標準,主張用理性克制情欲,宣揚公民義務,建立君主專制下理想的道德規范。古典主義者對理性的推崇使作品思想明確,有說服力,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但也帶來了創作上的主觀性和片面性,使作品流于概念化和類型化。

古典主義的第三個特征是模仿古代經典,注重藝術形式的規范化。古典主義作家大都從古代作品中尋找創作素材、藝術形式和表現方法,把它們作為學習、仿效的典范,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從中找出寫作的規則和格律,以此規范文學寫作。實際上這些規則不完全是從古代作品中總結出來的,有些是為了當前的需要而托名古典的,例如著名的“三一律”就是如此。三一律是指戲劇創作中時間、地點、情節三者的完整同一,就是說一出戲只演一件事(情節單線索),劇情必須發生在同一地點,時間在一晝夜之內。古典主義的維護者說這一原則是亞里士多德規定的。其實不然,亞里士多德只提到劇本中動作和情節要一致,不可有枝蔓,并未對劇情的時間、地點作什么規定。作為一種戲劇形式,三一律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是要求人們死板地遵守這一規定,就限制了作家的創造性,不利于文藝創作的發展。

(2)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發展的三個時期

在17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古典主義文學興起,文學創作開始規范化,作品反映出階級妥協的精神,悲劇作家高乃依(1606—1684)是這一時期的代表。高乃依一共寫了30多個劇本,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劇《熙德》《賀拉斯》《西拿》和《波利厄克特》,其中《熙德》被看作古典主義悲劇的奠基之作。它取材于西班牙維加派作家卡斯特羅的劇本《熙德的青年時代》。主人公羅狄克是西班牙貴族青年,老將唐·杰葛之子。他和唐·高邁斯之女施曼娜相愛。唐·杰葛被任命為太子的師傅,唐·高邁斯妒忌他,打了他一個耳光而使唐·杰葛家族蒙羞。羅狄克于是處在劇烈的矛盾中:要封建家族榮譽還是要愛情。他選擇了維護榮譽而犧牲自己的情感,在一場決斗中殺死了唐·高邁斯,為父親報了仇,卻傷害了施曼娜。施曼娜經歷了同樣的感情掙扎,決定懇請國王懲辦兇手。正在這時候,摩爾人入侵。羅狄克率眾擊退敵人,成為民族英雄,獲得了“熙德”稱號。同時,施曼娜一直不斷地要求國王替她報父仇,國王耐心開導她以國事為重,放棄報仇的計劃,從而成全了這一對貴族青年的婚姻。《熙德》的悲劇沖突是責任和愛情、理性與感情之間的沖突,在作品中主人公壓制自己的情感,服從家族的榮譽,服從國家的利益,最后得益于國王的英明,解決了這一沖突,使之具有明顯的古典主義特點。

隨著路易十四專制統治的日益鞏固和首相黎塞留直接干預文藝,并成立了法蘭西學士院,籠絡和獎勵古典主義作家,古典主義文學創作進入巔峰時代。其代表作家有喜劇作家莫里哀、悲劇作家拉辛、寓言家拉封丹和文藝理論家布瓦洛。

讓·拉辛(1639—1699)的創作代表了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最高成就,他一共寫了12部悲劇和1部喜劇,代表作是《安德洛瑪刻》和《費得爾》。拉辛的悲劇不同于高乃依的悲劇。高乃依的代表作寫于專制君主政體上升時期,拉辛是在這個政體鞏固和衰落的年代進行創作的。高乃依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悲劇英雄形象,其目的是要引起人們的欽佩贊賞;拉辛卻著重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黑暗和罪惡,激起人們的恐懼和憤怒,他的作品具有更鮮明的現實意義。拉辛的悲劇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但他的創作仍然沒有擺脫宮廷趣味。

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義的發言人和立法者,他先后寫過12篇諷刺詩,1669年后陸續寫了一些《詩簡》及其他詩作。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詩體寫成的古典主義的權威作品——理論著作《詩的藝術》(1674)。在《詩的藝術》中,他闡明了古典主義美學觀點和創作原則,對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的成就進行了總結和概括。

讓·拉封丹(1621—1695)是法國古典主義詩人、杰出的寓言家。他寫過悲劇、喜劇、哀歌、民歌、故事詩等,但以《寓言詩》的成就最為突出,其《寓言詩》共12部,239篇。拉封丹形容他的《寓言詩》是一部巨型喜劇,幕數上百,宇宙是它的背景,人、神、獸扮演其中的角色。作者用動物影射人間社會,生動地揭示出統治階級的專橫暴虐、黑暗王朝的黑暗腐敗,表現出他對勞動人民有一定的感情,具有鮮明的民主傾向。

17世紀末期是法國古典主義文學衰敗的時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極而衰的時期。隨著資產階級的發展和封建貴族的沒落,階級妥協日益瓦解,產生古典主義文學的政治基礎已開始動搖,一些進步作家提出作品的現實意義,要求作品反映時代的思想,他們力圖打破常規,爭取更大的創作自由。“古今之爭”中厚今薄古派的勝利標志著法國古典主義的衰敗,預示著18世紀啟蒙思想即將來臨。

(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文學

英國在17世紀發生了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和隨后的復辟。英國是資產階級革命較早也較為深入的國家。17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海外貿易和工業日益發達,資產階級勢力不斷強大,農村中資本主義關系進一步發展。但國王查理一世仍然是最大的土地領主,控制生產和貿易的專利權,征收重稅,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王權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也尖銳化了。資產階級在國會里和經營工商業的新貴族結成同盟,反對王權,并在人民群眾支持下,于1642年發動革命。1649年革命成功,建立共和國,判處查理死刑,克倫威爾執政。共和國成立以后,人民群眾有進一步的民主要求。資產階級感到恐懼,在1660年和舊貴族妥協,迎回查理二世復辟。復辟后的政權日趨反動,詹姆斯二世想恢復天主教以鞏固他的反動統治,宮廷充滿了驕奢淫逸的風氣。資產階級在1688年發動政變,即所謂的“光榮革命”,迎來荷蘭的威廉作英國國王,建立君主立憲國家。從此資產階級的統治才逐漸鞏固下來。

在這一時期,由于自然科學的發展,英國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哲學體系。霍布斯是17世紀英國杰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他對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矛盾的不斷加劇有著獨到的見解,反對君權神授,主張君主專制,代表著新貴族和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他的哲學思想開闊了作家思維活動的空間。

17世紀的英國文學,由于受到人文主義文學、巴洛克文學和古典主義文學的影響,加之社會幾度變革,情況比較復雜。

初期的英國文壇,在詩歌方面出現了兩個主要的流派。一派是以約翰·多恩(1572—1631)為首的“玄學派”。他們的詩歌一般寫愛情、隱居生活或宗教感情。他們脫離現實,強調個人內心感受,詩歌的內容晦澀難解,以意象奇幻取勝,反映了當時一部分文人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理想失去信心。另一派是反映貴族階級沒落情緒的騎士派。他們在內戰期間多半參加過王軍或王黨,他們的詩多以愛情為主題,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缺乏真實嚴肅的感情。這兩個詩派的共同特點是內容虛幻,形式浮夸,具有明顯的巴洛克風格。這一時期的戲劇也分為兩個流派。一是以本·瓊生(1573—1637)為代表的具有民主傾向的進步作家。他的喜劇鞭撻貴族的腐朽沒落,嘲諷資產階級的貪婪,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一是以約翰·弗萊切(1579—1625)和弗蘭西斯·波門(1584?—1616)為代表的貴族派戲劇家,他們宣揚君權神授,維護封建貴族特權。

在資產階級革命期間,產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文學,其中包括利爾本(約1614—1657)和溫斯坦萊(1609—1652)等人民運動領袖寫的政論文,這些政論筆鋒犀利,對克倫威爾鎮壓人民的行為進行了激烈的批判,要求把革命向前推進一步,爭取廣大人民的政治和經濟權利。約翰·彌爾頓(1608—1674)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最卓越的代表。他積極投身于革命,寫了大量的政論性文章,抨擊保皇黨和英國國教;王朝復辟后,雖遭迫害仍筆耕不輟,創作出《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等表現資產階級清教徒的革命理想的傳世佳作。

隨著王朝的復辟,英國古典主義思潮興起。約翰·德萊頓(1631—1700)是復辟王朝的桂冠詩人。他站在保守立場寫了一些政治諷刺詩、宗教論爭詩和戲劇。他的戲劇主要模仿高乃依的風格,描寫榮譽、責任等理性戰勝愛情的英雄事跡。德萊頓也是英國文學批評的創始人。他在《論戲劇詩》和《悲劇批評的基礎》等作品中,較為系統地論述了古典詩學的原則,為英國古典主義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強調理性和規律,指出悲劇中三一律的重要性,主張形式完美。他的大量古典主義創作、系統的古典主義理論,他的諷刺詩、翻譯、散文,都對18世紀英國古典主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

約翰·班揚(1628—1688)是王朝復辟期間帶有民主傾向的清教徒作家。班揚來自社會的底層,曾被稱為“只讀過一本書的人”。他的創作完全出自宗教信仰,以整本《舊約》為背景創作出一部偉大的寓言——《天路歷程》(1678)。在這本書中,他以婦孺皆知的語言,以《圣經》最常用的方式,來講述他最熟悉的經歷——圣徒的經歷。小說的第一部分寫主人公基督徒從故鄉“毀滅城”逃出,開始了前往“天國”的艱苦歷程。他從“灰心沼”中脫身,路經“名利場”,爬過“困難山”,跨過“安逸”平原,趟過黑水湍急的“死亡河”,最后被天使迎到“天國”。第二部敘述基督徒的妻子悔恨當初不肯前往,在上帝的感召下帶領孩子和同伴們彼此愛惜,相互提攜,來到天國的故事。《天路歷程》以夢境游歷來描寫基督徒追求信仰的過程,這期間有軟弱、失敗,沿途也遇到過阻礙,但最終他使自己的心靈有所歸屬,不再孤獨。J. W. 麥凱爾說:“這部夢境寓言表現了一個探索生命深層之人的清晰視野。”同時這部作品也諷喻了現實,揭示了復辟時期的種種社會罪惡。如在“名利場”里,靈魂肉體、功名利祿以及各種感官物質享受都能自由買賣。作品也創作出一系列的諷刺形象,如“愛錢先生”“馬屁先生”和“話匣子”等,他們雖然代表宗教或道德上的抽象概念,卻也是現實社會中人物典型的生動寫照。《天路歷程》行文簡潔明了,語言生動具體,對英國小說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巴洛克文學

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自葡萄牙語barocco,原意是用來形容形狀不規則且有瑕疵的珍珠,含有珍奇、奇妙的意思。巴洛克作為一種藝術風格的術語最早是用來指稱文藝復興后期意大利建筑的特點,后來,藝術史家和文學史家發現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建筑領域,而且存在于繪畫、音樂,以至于文學領域。巴洛克文學產生于文藝復興之后,資產階級人文思想還沒有成熟,反動教會迫害人文主義者,天主教氣息彌漫的時代,人們用造作華麗的作品形式來掩飾貧乏空虛的內容。巴洛克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和當時的社會混亂形勢相適應的,情調沮喪、陰暗和絕望,表現了一種病態的人生哲學以及悲觀主義的情緒。它們偏向寫信念的危機和悲觀頹喪的思想,常用的主題是對宗教的狂熱,以及人類在上帝面前的無能為力和頂禮膜拜;在形式上,巴洛克文學講究語言的雕琢矯飾,手法怪誕夸張,形式混亂破碎。

巴洛克文學雖然存在著以上的共性,但在不同的國家,又有不同的表現。意大利的“馬里諾詩派”、西班牙的“貢戈拉主義”、法國的“矯揉造作派”和英國的“玄學詩派”是巴洛克文學在各國的不同表現。意大利巴洛克的代表是馬里諾(1569—1625),他的成名作《阿都尼斯》取材于羅馬神話,描寫愛神維納斯和美少年阿都尼斯之間的愛情,情節復雜離奇,用詞矯揉造作,大量運用晦澀的隱喻和夸張的手法。作品表現出浮華怪異的特點,反映了17世紀意大利文學衰落時期貴族階級的趣味。

(四)西班牙文學

在西班牙,巴洛克文學包括“貢戈拉主義”和“警句主義”兩個流派。貢戈拉(1561—1627)是一個才華橫溢但不得志的神甫,他創作的詩歌想象奇特,比喻詭秘,重形式輕內容,濫用夸張、冷僻字眼和典故,形成了晦澀難懂的夸飾主義風格。在他的筆下,“嘴唇”成了“紅寶石之門”,少女的明眸像“一對太陽把挪威烤焦”。這個詩派輕視人民群眾,提倡為“高雅人士”寫作。作品堆砌夸張的辭藻,充滿各種隱喻和難解的詞句。其內容大都是人生無常、終歸毀滅等悲觀思想。“警句主義”追求奇特別致的聯想和強烈的對照,常把思想凝練為簡短精致的警句,其代表作家是克維多(1580—1645)和格拉西安(1601—1658)。卡爾德隆(1600—1681)是西班牙巴洛克文學的杰出大師,也是這一文學形式的最高成就者。他的作品帶有濃厚的天主教氣息,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現實生活,少數作品還燃著人文主義的余燼。他的代表作《人生如夢》表現的不是貴族思想傾向,而是人文思想的危機。主人公是波蘭王子西吉斯蒙德。國王從天象中得知王子將是一個兇惡殘暴的人,因此從小就把他囚禁在邊塞的古塔里,過著半人半獸的生活。一天,國王用藥將他麻醉,送回宮中,等他醒來,給了他最高的地位和權利。西吉斯蒙德為了報復他所受的迫害,毆打朝臣,甚至威脅國王。國王認為他野性未馴,又將他麻醉,送回古塔。王子醒來,想起前事,認為這不過是一場夢,人生也不過是一場夢,從此個性大變。不久,國內爆發起義,起義者攻入宮中,擒住國王,西吉斯蒙德被擁戴為首領。但是這一次他卻賢明公正,宣布施行仁政,成為仁君,但他不明白發生的一切是真的還是在夢中。卡爾德隆用寓意的手法闡述哲理。西吉斯蒙德是一個象征性的人物。他最初是個性情暴烈的反抗者,斥責國王不該既給他生命又把他當野獸看待,實際上這是對天主教哲學的抗議。他雖奮起反抗,卻找不到出路,感受到天命難違,希望只在來世,因而變成一個溫順的懺悔者。“人生如夢”體現了巴洛克文學中普遍表現的生存感受。在劇中,場景轉變快速,情節變化迷離,豐富的人生體驗卻讓主人公感受到塵世的虛幻。內心的空虛只能在權力與財富的裝飾下得以掩飾,而這正是巴洛克文學的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德县| 买车| 金华市| 河池市| 新沂市| 达拉特旗| 和田市| 泸水县| 浑源县| 洛川县| 双城市| 温泉县| 蓬安县| 宣恩县| 霍邱县| 黄山市| 宁远县| 正安县| 道真| 涞源县| 普兰县| 栖霞市| 镇赉县| 时尚| 任丘市| 自贡市| 汤阴县| 清流县| 渝中区| 拜泉县| 德昌县| 客服| 麻江县| 永州市| 宝兴县| 苏尼特右旗| 朝阳县| 界首市| 汨罗市| 正蓝旗|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