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會計概要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本章,您應該掌握:
1.會計信息的作用和類別;
2.會計發展規律和會計含義;
3.會計規范及其構成;
4.會計職業基本狀況和會計機構設置要求。
[小故事/小案例]
B大學會計系教授L先生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上大學起,就與會計結下了不解之緣。但是,在上大學之前,他對會計工作的認識僅限于農村生產隊會計記工分之類的事情。L第一次去大學的路上,在S市火車站辦理行李托運時,一位也在排隊等候的老先生問L是否去上大學。在得到L的肯定回答之后,老先生接著問L被錄取在什么專業。L回答說是會計專業。老先生一臉疑惑:會計專業?會計還值得讀四年本科嗎?尚不知會計究竟為何物的L無言以答,陷于沉默。
四年后,L對會計學和會計工作的感覺依舊是索然無味。原因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會計工作相當機械——執行全國統一的會計制度;也不受社會的太多關注——主要為企業主管部門提供財務數據,盡管偶爾也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一些分析支持。為了暫時逃避從事無趣的會計工作,L選擇了報考研究生,也很順利地被R大學錄取了。
又過了三年之后,L還是不得不面臨工作選擇。去企業?會計工作的情形比三年前沒有實質的變化;去政府部門?感覺會計工作在其中難以發揮多大作用。在排除了這兩條道路之后,留給L的選擇似乎只有去高校教書了。正在猶豫之際,N大學求賢若渴般地希望L加盟。最終,L被N大學相關招聘負責人的熱情所打動,從此在N大學教起了會計學。但是,L的心中依然困惑:難道一輩子就跟學生解釋這一點無趣的會計制度規定嗎?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恢復了資本市場,并得到了迅速發展。資本市場的發展,至少從兩個方面推動了會計的發展:一是,外部投資人需要利用會計信息進行投資決策分析,從而使會計信息和會計工作備受大眾關注;二是,由于會計具有上述社會功能,公司高層管理者也就不得不真正重視起了會計工作,尤其是會計政策的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會計研究和教學也就變得越發有趣和重要了。為此,L常跟學生、朋友及家人慨嘆:當年被許多人認為是雞肋的會計工作,隨著環境的變遷而不再是雞肋,會計學研究和教學的內容也隨之變得日益豐富多彩,這是時代帶給我等“傻人”的“傻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