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王天有史學論集
  • 王天有
  • 1403字
  • 2019-12-27 16:41:06

新峰諸兄編纂天有老師論文集既畢,謬以序言相屬。我從未想到過擔此重任,然睹卷思人,往昔片斷記憶疊積目前,似有不可辭者。沒想到的未必不會發生,世事往往如此。筆端枯澀,言不盡意,能附天有老師大作以流傳,豈非幸事。

1982年我進入北大歷史學系讀本科,天有老師剛剛碩士畢業留系。那時候他基本上還屬于“青年教師”,與我班接觸不多。1989年我上了博士,由原碩士導師余大鈞先生繼續指導,專業方向依然是元史。但余先生沒有博導身份,于是我又被掛在方向臨近的明史博導許大齡先生名下,成了廣義上的“許門弟子”。“許門”中的大師兄,正是天有老師。許先生身體欠佳,時而住院,每次同門探病,天有老師一馬當先,眾弟子魚貫進入病房,資歷最淺的我通常都走在最后面,幾乎成為一道固定的風景。因為有這層師兄弟關系,我們的聯系逐漸密切。天有老師不久之后做了系領導,對我十分提攜。我博士畢業留系任教,與他的推薦大有關系。我打算開設本科生專業選修課,他擔心我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主動提出和我合開“元明史專題”。他從系主任崗位上卸任之際,又提名我接任新一屆系副主任。這些都屬于古人所謂“知遇之恩”的范圍,已非同門情誼所能局限。

天有老師執掌歷史學系系務的時間是1991年到2002年,先任一屆副主任,又連任兩屆主任。這段時間,我系在商品經濟浪潮沖擊下步履維艱,辦學條件差,工作待遇低。與我同時或前后留系的青年教師,或出國,或“下海”,紛紛離開崗位,我也是頻繁默念“有口飯吃就行”的六字口訣,才勉強堅持下來。天有老師在這樣的環境下挑起重擔,帶領全系平穩地度過了困難時期,維持了北大歷史學科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為新世紀以來學科建設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回想當時,盡管壓力巨大,工作繁重,可他永遠表現得不慌不忙、泰然自若,氣度令人折服。時過境遷,我陰差陽錯地坐到了天有老師曾經的位置上,逐漸感到其實受他影響不小,尤其是在處理矛盾、協調關系方面。每當遇到棘手問題,也還是難免設想他會怎么應付,可惜陰陽相隔,已經無從直接請教了。

天有老師研治明史多有創獲,這部論文集匯聚了他的主要研究成果。此外,還有專著《明代國家機構研究》和編著、史料整理若干種另行于世。面對資料繁劇、頭緒駁雜的有明一代歷史,天有老師善于從大處著眼,廓清迷霧,把握主要線索,“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這種以簡馭繁的治學風格,恰恰是其深厚功力的體現。他對明代國家運行機制、歷史發展線索和歷史地位的深入思考,從不同方面觸及了明史領域的諸多重大問題,對于后輩學者具有長遠的啟發作用。所遺憾者,在學術生涯的鼎盛時期出掌系務,大大耗費了他的時間和精力,天又未假以年,本來其成果當遠非此數編所限。好在天有老師培養的諸多弟子,大都已成為明史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薪火相傳,正無窮期,則斯人雖逝,亦可謂不死矣。

憶及三十年前,天有老師的成名作《明代東林黨議》付梓,先師許大齡先生親為撰序(見本書上編附錄)。其序斥去一般序文的陳套俗語,高屋建瓴,畫龍點睛,提出了明代歷史分期的“四分法”,又對東林黨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線索進行了宏觀概括,與原書彼此叩鳴,相得益彰,堪稱學術專著序言之典范。一次我陪侍許先生左右,大膽以上述感受面陳,先生頷首微笑,不以為諛。如今物是人非,為天有老師遺集作序的重任落于我身,既未能峻拒,只好強抑淺陋,略書數語。琴瑟不聞,鼓缶是聽,許先生和天有老師有知,當哂其不自量,而閔其不得已也。

是為序。

張帆

2017年7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葵青区| 江都市| 福清市| 玛曲县| 二手房| 绥芬河市| 胶州市| 永仁县| 宁远县| 新津县| 龙门县| 曲周县| 莫力| 彭州市| 永济市| 澄城县| 浠水县| 临猗县| 汝州市| 石林| 钟山县| 仙游县| 千阳县| 西吉县| 龙里县| 烟台市| 沙坪坝区| 莱芜市| 天峻县| 龙江县| 南平市| 应用必备| 庆云县| 城口县| 辰溪县| 西林县| 五常市| 潢川县| 绿春县| 蓝山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