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蟬蛻:晚清大變局中的經學家作者名: 胡小遠 陳小萍本章字數: 3206字更新時間: 2019-12-27 16:42:13
第五章 茶山品梅
孫家因潘岱演下老宅毀于戰火,在瑞安城里又沒有宅院,一時無處安身。眾鄉紳紛紛邀請他們住到自己的宅子去,但孫衣言一概謝絕,唯獨選中了水心街許家老宅,說是那里清凈,好讓德涵安心讀書。
孫詒讓把自己關在房中,每日伏案讀書,但哥哥的音容笑貌老是浮現在字里行間,他又怎能讀得下書來。悲痛難忍的孫詒讓寫了數十首《溫州雜事詩》。[29]他是流著淚水寫下這些詩的,詩的內容涉及這些年來國家遭受的蹂躪,家人面臨的苦難。他把幾首追念德滋哥哥的詩拿到后院,用火點燃燒了去。深夜,他在睡夢中哭喊:“哥哥,你讀到弟弟為你寫的詩了嗎?”
凝香聽見兒子凄厲的哭聲,連忙摸黑推門進去。她摸摸德涵的腦門,沾了一手黏糊糊的冷汗。
回到臥房里,見丈夫也醒過來了,正睜大眼睛等著她說話,便道:“涵兒心里苦,卻不說出來。”
孫衣言的眼睛不覺地濕了,說:“孩兒小,難為他了。”
兩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聽外面小巷里敲響的梆聲,已是三更了。凝香輕輕推衣言,說:“前日茶山諸家托人帶信來,說楊梅熟了,讓老爺去嘗鮮,老爺您何不答應他們,帶涵兒去散散心。”
孫衣言握住凝香的手,道:“如此甚好,正合我意。”
五月的茶山,的確能讓人暫時忘卻一切憂愁和悲苦。那滿山的楊梅,在如畫的雨簾中探出臉來。在端午前的一場場梅雨過后,掛滿枝頭的楊梅褪去青色,變紅泛紫。一筐筐的楊梅由山上蜿蜒而下,一直延伸到溫瑞塘河岸邊,讓一只只扁舟載了,在淺綠色的水面上悠然而去,或運往溫州,或運往瑞安。
茶山位于大羅山脈,屬于甌海,距離瑞安城約三十里,以盛產楊梅名聞遐邇。楊梅熟時,此地的大戶人家人氣最旺。有楊梅林的,便讓佃農、幫工們傾巢而出,忙著上山采梅。又寫了書信,讓仆人捎到親朋好友處,請他們來茶山嘗梅。這時節,平日里緊閉的黑漆大門,從早到晚洞開著,車來人往絡繹不絕。
諸寶善字增蘭,號靜山,是茶山首屈一指的富戶,有田地千畝。當年,他曾與孫衣言、孫鏘鳴同赴府試,可惜不第,靠著殷實的家產,在縣上加捐任訓導。[30]對于后來同擢翰林的孫家兄弟,諸訓導可謂是欽佩之至,心悅誠服,并常常引以為榮。得知孫家祖屋被金錢會燒焚,一家老少只得暫住城內許宅時,便一連好幾次邀請他們到茶山小住嘗梅。前幾天,有孫家仆人報信,說老爺將帶妻兒前來時,他趕緊吩咐家人收拾出諸家最好的房間來,以盡地主之誼。隨后又親自到埠頭,迎來孫衣言一家。
詒讓在諸家住下,足不出戶,依然整日與書做伴,在經史典章中遨游,心情已好了許多。那日,正在讀書,聽見幾只山雀在窗外啁啾,覺得聒耳,便放下書來,推門去趕鳥。山雀見有人來,早就振翅飛走,留下詒讓一人在屋檐下。
屋檐下的水溝好生奇怪,這幾天并沒有下雨,溝里的水卻漫出溝外,且流得湍急,間或還漂著幾張楊梅葉子。詒讓順著水流走出天井,只見大院屋檐下的水溝里也都充溢清水,汩汩有聲。詒讓索性隨意走去。諸家的房子好大,前后三進。怪的是水溝始終貫通全府,把前前后后幾十間房子都連貫起來,使它們宛如被溪流圍著擁著,妙曼愜意。詒讓忽然悟到,諸家人聰明,把大羅山上流下來的溪水引入宅第里來了。
不知不覺間,詒讓已來到后院。一棵杏樹下面,坐著三位小姑娘。陽光從綠葉的縫隙中漏下來,似一只只蝴蝶,在她們粉色的綾襖和繡花小鞋間,上下飛舞著。烏發梳成的許多條小辮子,偎貼在她們的頰上,把她們美麗的臉蛋襯托成鮮嫩的花朵兒,鮮亮嫵媚。
這就是諸家的三位千金了。
大小姐蕙屏背對詒讓,教兩位妹妹念三字經:
“習女德,要和平,女人第一是安貞。父母跟前要孝順,姊妹伙里莫相爭——”
“姐姐,什么叫安貞?”妹妹們問。
“安貞就是安分守己,保持女兒貞操。”蕙屏柔聲答道。
“什么叫貞操呢?”諸蕙屏的妹妹繼續問。
“貞操就是堅貞不移的節操。”蕙屏耐心地解釋。
“節操又是什么呢?姐姐,我們還是不懂。”兩位妹妹仍然一臉迷惑。
“謹女言,要從容,時常說話莫高聲。磨牙斗嘴非為好,口快舌尖不算能。小妹你再問下去,就算是磨牙斗嘴了。”蕙屏柔聲說。
詒讓在一旁聽了,覺得甚是滑稽,不禁笑出聲來。
這一笑驚動了杏樹底下的三姐妹,她們齊齊轉過臉來,只見圓洞門下站著位少年貴公子。他身穿月牙色鍛袍,外套青緞馬褂,雖略嫌瘦削卻帶了幾分疏朗。一頂鑲著翡翠的瓜皮帽,遮不住寬闊的天庭。眼睛雖顯得憂郁,卻帶了溫柔和睿智。
除了家人,諸家小姐幾乎沒有見過任何陌生男人。蕙屏又驚又羞,只覺得臉上又紅又燙,連忙拉起兩個妹妹,疾步回到閨房里去。
詒讓意識到了自己的唐突與冒昧,他很想對她們表示一下歉意,然而,杏樹下面的粉色衫裙已倏然不見,留下來的是三張空蕩蕩的尚帶有體溫的竹椅子。他惶惑地站著,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彌補剛才無意的傷害。
端午嘗梅。新摘的楊梅,擺在中堂的金漆八仙桌上,遠看紅盤綠蒂,可謂碧綠欲滴,紅玉流紫。近看,果球由無數根細長的肉柱組成,柱肉外端紫色,根部水紅色,由深到淺,飽滿晶瑩,用牙齒輕輕一碰,那酸酸甜甜的果汁便會從肉柱中溢出來,滿口飄香。
諸訓導一邊招呼客人嘗梅,一邊侃侃道來:“楊梅古稱機子,又稱朱紅、梅樹。李時珍道:其形如水楊,而味如梅,故稱楊梅。據舊志記載,楊梅,茶山丁岙者味尤勝。你們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丁岙楊梅,個大、核小、色艷、味佳。”[31]
“增蘭兄真是博聞強記。”孫衣言連連點頭稱是。

5-1 楊梅扇面(王學釗)
“孫大人,我這點墨水,在您面前還不是班門弄斧嗎?”諸訓導道。
“在茶山小住,可真是大飽口福啊。”孫衣言說。
“有梅無酒總是不對,孫大人您意下如何?”諸訓導問。
“增蘭兄既然有此雅興,衣言我只有舍命陪君子了。”孫衣言客隨主便。
丫鬟秋云把楊梅酒端了上來。諸訓導笑逐顏開道:“這是大女兒做的楊梅酒,孫大人、孫夫人,今兒請大家一起品嘗。”
孫夫人道:“何不把諸小姐請來,讓她也高興高興。”
諸訓導巴之不得,連聲吩咐秋云:“快把大小姐喚來。”
秋云應聲下去,不一會兒又折回來說:“小姐怕羞不愿來呢。”
“這孩子人長大了,膽子卻越來越小了。”諸訓導笑道。“秋云,你去跟她說,為父命她速來。”
蕙屏終于從閨房出來,到中堂向大家欠身行了禮,羞答答地在八仙桌邊坐下。還是那身粉色緞褂,彎彎的柳眉下面,低垂著眼簾。鬢角上垂下的細辮兒,一左一右托著她胭紅的酒靨兒。
坐在她對面的孫詒讓想起那日在后院的事,心里打算賠個不是,拿眼看她,臉上卻也赤紅一片,趕快喝了一大口楊梅酒掩飾窘態。
孫衣言還以為是德涵貪酒,說:“涵兒,這楊梅酒喝時甘醇好下口,但后勁十足,不可濫飲。”
諸訓導是豪爽之人,道:“孫大人多慮了,公子喜歡喝就讓他盡興。”又吩咐蕙屏給詒讓斟酒。
蕙屏不敢違抗父親,往杯中斟滿了酒,離座端給詒讓。因為羞怯,端酒的手微微顫抖,使那杯中瀲滟起琥珀紅的酒波。
見諸小姐端了酒站在面前,詒讓連忙接過來杯子,仰臉干了杯中之酒。
諸訓導道:“孫公子豪邁,將來前途無量。”
“增蘭兄抬舉他了。”孫衣言答,又對詒讓說:“還不謝過諸小姐。”
“謝小姐。”詒讓向蕙屏作揖道。
詒讓從小就隨父親住在北京,所以說的是官話,偏蕙屏聽不懂官話,一時回不過神來,呆站在那兒害羞。
孫夫人看了心疼,道:“涵兒說方言。”
詒讓聽話,改用方言道:“謝、謝謝小、小姐。”
詒讓說方言口吃,蕙屏低頭掩口一笑,臉更紅了。
諸訓導道:“孩兒下去罷。”
蕙屏低頭瞅了一眼詒讓,向客人行了禮,像飛出籠兒的鳥一般離開中堂。
孫夫人稱贊道:“真是大家閨秀。”她這幾日見諸家的三位小姐個個嬌媚動人,聰明嫻靜,尤其是大女兒蕙屏,一舉一動處處蘊含著賢惠與溫良,一言一行無不流露出當姐姐的謙讓和周全,便想如果有這樣的姑娘當媳婦,她是最放心不過了。
諸訓導好像猜出孫夫人想的是什么,道:“寶善愚鈍,且居偏僻山地,日思夜想,能與孫大人結成兒女親家。可惜諸家無福,想歸想,終是南柯一夢。”
孫夫人早就聽出諸訓導的弦外之音,不禁喜出望外,對孫衣言耳語道:“大人還不趕快答應下來。”
孫衣言早已對諸家女兒心存好感,說:“增蘭兄愿將千金下嫁孫家,衣言豈有不允之理。”
諸訓導雙手作揖,正色道:“諸家高攀了。”[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