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致敬前輩先驅

美國管理學會之戰略管理分會成立于1976年。以此為分水嶺,其重要研究主要是在此之前完成的重要學者,基本上列為“前輩先驅”。原因在于:一是因為當時戰略管理學科并未真正建立,二是早期論著的實際影響力難以準確地被估量,三是相關信息較為缺乏。雖然某些先驅至今仍然在從事研究和發表文章,但已是“趙云不敵姜維”,強弩之末。拿他們現在的狀態和影響與當下的同行比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公正的。但他們終身致力于學術研究的精神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Kenneth Andrews

戰略管理的奠基工作主要體現在20世紀60年代。Kenneth Andrews,哈佛企業政策(Business Policy)學派之集大成者,1965年與Learned、Christensen和Guth合作出版《企業政策:文本與案例》(Business Policy:Text and Cases)一書,推出SWOT分析等經典框架;1971年又在《公司戰略的概念》(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一書中詳細闡述了哈佛企業政策研究自1912年以降的成果和精華,強調一般管理的重要性,并認為戰略的要務是制定和尊崇統一一致的總體經營方針和管理綱要。

代表作:

Andrews, K. R.1971.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Homewood, IL:Dow Jones-Irwin.

Igor Ansoff

Igor Ansoff,公司戰略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于1965年出版《公司戰略》,首次提出公司總體戰略和企業發展向量(Growth Vector)等概念,推出了產品和市場組合的戰略矩陣,并明確地提出了競爭優勢等概念。Ansoff強調總體規劃與設計,他后來與Mintzberg展開過一系列辯論,認為戰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仍然是重要的,雖然Mintzberg更強調所謂自生戰略或曰涌現戰略(Emergent Strategy)的普遍性甚至不可避免性。

代表作:

Ansoff, H. I.1965.Corporate Strategy.New York:McGraw-Hill.

Joseph Bower

Joseph Bower,戰略過程研究的鼻祖之一。他于1970年出版《資源分配過程之管理》,揭示了公司的重大財務決策通常不是按照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或者凈現值(NPV)等財務分析模型進行,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行為政治過程,需要基層、中層和高層的上下往返互動。后來,Bower成為哈佛商學院一般管理研究的擎旗者,并在并購與創新等領域有持續貢獻,曾經提攜過提出顛覆性創新概念的Christensen等后起之秀。

代表作:

Bower, J. 1970.Managing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Homewood, IL:Irwin.

Edward Bowman

Edward Bowman早年主要從事生產運營管理研究,后來專注于管理決策和公司戰略研究。自1952年起的三十年間,他曾先后分別三次出任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正教授,并短暫任職于耶魯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教學管理崗位。從1983年至1998年去世前,一直任教于沃頓商學院。早在1975年,他就在《加州管理評論》(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上發表文章,開始提倡研究企業的社會責任。其后,他是公司戰略和風險研究的重要貢獻者,曾經力推用公司金融的視角來研究戰略和技術管理。他也是實物期權研究法在戰略管理領域應用的最早倡導者。

代表作:

Bowman, E. H.and Hurry, D.,1993.Strategy through the option lens:An integrated view of resource investments and the incremental-choice proces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8(4):760—782.

Archie Carrol

Archie Carrol長期任職于佐治亞大學,最早的研究非市場戰略(Nonmarket Strategy)的學者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其總體戰略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在之后的三十多年間,卡羅爾教授一直堅持不懈地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他是前輩先驅中較為罕見的在退休以后仍然堅持從事研究和發表文章的學者。他在最近幾年發表的文章仍然頗具影響力。如今,企業社會責任這一領域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視,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方向。

代表作:

Carroll, A. B.,1979.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4):497—505.

John Child

John Child教授早在1972年就闡述了戰略選擇(Strategic Choice)之說。他認為管理者具有政治意識和權力并因此擁有戰略選擇的能動性。他們并不只是被動地為應對外界環境壓力而選擇組織結構,而是主動地去操縱和改變外部環境以及相關的績效評判標準。這種對戰略選擇的推崇乃是支撐戰略管理的一種至關重要的精神資源。Child教授曾經執教于劍橋大學等著名英國學府,如今任職于伯明翰大學。在西方管理學界,他是最早關注改革開放后經濟轉型中的中國企業各項管理問題的主要學者之一。

代表作:

Child, J.,197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The role of strategic choice.Sociology,6(1):1—22.

Alfred Chandler, Jr.

Alfred Chandler教授乃是商業史學大家、普利策獎獲得者。其1962年的《戰略與結構》、1977年的《看得見的手》(The Visible Hand)、1990年的《規模與范圍》(Scale and Scope),可謂三部經典,三座豐碑,尤其是1962年那本書,勾勒了美國企業從單一業務向多元化業務轉變的過程,首次給出了戰略的一個經典定義,并提出結構跟隨戰略以及事業部制對多元化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催生了哈佛商學院以Rumelt的論文為代表的一系列博士論文去研究多元化戰略、公司總部職能、組織架構體系及其對績效之影響等課題,影響深遠。

代表作:

Chandler, A. D.,1962.Strategy and Structure.Cambridge, MA:MIT Press.

Arnold Cooper

Cooper教授曾與Hofer和Schendel一起將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打造成戰略管理研究早期的一個重鎮。他在創業學領域亦有卓越貢獻。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小企業的管理和創新。他在普度大學培養了眾多的戰略管理學和創業學的后生學者,榮獲1997年美國管理學會戰略管理分會的“杰出教育家獎”。筆者曾在頒獎現場聆聽老先生的獲獎感言,如沐春風。老先生不僅學問博大精深,而且為人極為謙和友善,有口皆碑。

代表作:

Cooper, A. C.,Gimeno-Gascon, F.J.,and Woo, C.Y.,1994.Initial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as predictor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9(5):371—395.

Charles Hofer

Hofer教授也是早年致力于戰略管理并逐漸轉向創業學研究的一位重要前輩學者。他曾與Schendel一起,為戰略管理學科的正式成立做出過重要貢獻。他們二人與同事們組織召開了戰略管理學科正式成立前期的第一次全體大會——1977年的匹茲堡大學集會(Pittsburgh Conference),并出版了大會的論文集(Strategic Management: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and Planning,1979),在學科成立之初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代表作:

Hofer, C. W.and Schendel, D.,1978.Strategy Formulation:Analytical Concepts.St.Paul:West Publishing.

William Glueck

Glueck教授長期任教于密蘇里大學和佐治亞大學,早在1975年即當選美國管理學會院士,是戰略管理分會的第一任主席。他是最早出版以戰略管理為主題之著作(Glueck,1976)的學者之一,提出了有關戰略管理和一般決策的多種模型。至今,美國管理學會戰略管理分會的最佳論文獎(Glueck Best Paper Prize)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代表作:

Glueck, W. F.,1980.Business Polic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New York:McGraw-Hill.3rd Edition.

John Grant

Grant教授早年執掌另外一個戰略管理學研究重鎮匹茲堡大學。在20世紀80年代曾親自培養或指導過Irene Duhaime, Paul Shrivastav, V.Ramanujam, N.Venkatraman, Ari Ginsburg, Deepak Datta, Abdul Rasheed, N.Rajagopalan等多名優秀學生。其主要研究結果集中在戰略決策方面,尤其是有關并購與剝離的決策方面。

代表作:

Venkatraman, N.&Grant, J. H.,1986.Construct measurement i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research:A critique and propos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1(1):71—87.

William Guth

Guth教授是早期哈佛企業政策研究傳統(1965)的參與者和締造者之一,后來轉任職于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20世紀80年代之后,主要致力于研究戰略變革和中層管理在戰略實施中的作用等多個課題,再后來也涉及創業和創新管理的研究。曾在紐約大學提攜過包括著名的創業學和戰略管理學名家Ian MacMillan在內的在戰略管理領域做出過重要貢獻的諸多學者。

代表作:

Guth, W. D.&MacMillan, I.C.,1986.Strategy implementation versus middle management self-interes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7(4):313—327.

Bruce Henderson

也許,Bruce Henderson最為著名之處,乃是其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創始人的身份。此前,他曾擔任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管理學教授。他的研究以及BCG早期的工作以概念創新和實證數據分析為導向,深具實戰色彩和實用特色。他所推出的經驗曲線(Experience Curve Effect)、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作為戰略本源的獨特性(Uniqueness as the Origin of Strategy)和邊緣(弄險)政策(Brinkmanship)等概念與框架,無疑是戰略管理應用研究和實踐的上佳典范。

代表作:

Henderson, B. D.1979.Henderson on Corporate Strategy.New York:Mentor.

William Newman

Newman教授應該是筆者這里提及的最早的前輩先驅,堪稱一代宗師。他曾在沃頓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學術生涯長達六十余年。其研究采用一般管理視角,關注一般管理者與戰略的關系。其1940年的著作《企業政策與管理》(Business Policies and Management)很可能是最早的戰略管理方面的論著,比哈佛商學院的成果要早25年!

Newman教授曾在1936年參與成立美國管理學會,于1951年榮任其主席,1953年當選其院士,并在其后長期擔任院士團的主席(Dean of Fellows)。在整個管理學界榮譽等身、備受尊崇。在哥倫比亞大學,Newman教授曾提攜過Hambrick、Harrigan和陳明哲等重要的戰略學者。

作為中美建交后最早訪問中國的美國管理學界人士,Newman教授1979年曾到大連干部管理學院為中國的管理學教師和管理干部進行培訓。

代表作:

Newman, W. H.&Logan, J.P.1971.Strategy, Policy, and Central Management.Cincinnati:South-Western Publish Co.

James B.Quinn

Quinn教授曾任教于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數十年。20世紀80年代以“邏輯漸進主義”(Logical Incrementalism)而著稱于世,把企業戰略決策看成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著力強調與正式理性分析相匹配和補充的社會行為視角的重要性。他與Mintzberg等編著的教材《戰略過程》在全球范圍內廣受好評。20世紀90年代,他的重要貢獻在于智能企業和知識管理,尤其是在服務企業中的應用,以及外包與創新等。

代表作:

Quinn, J. B.,1980.Strategies for Change:Logical Incrementalism.Homewood, IL:Irwin.

Dan Schendel

戰略管理學領域,可能沒有人不知道Schendel教授的。Schendel教授是《戰略管理學期刊》的創始主編,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眼看著一茬又一茬的新人入行成長、掉隊落伍。他親手簽發過無數的“命運審判書”——令少數人欣喜若狂的論文錄用信和令大多數人痛不欲生的拒稿函。Schendel教授1965年開始任教于普度大學,與Hofer和Cooper一起將普度大學建成早期的戰略管理高地。20世紀70年代,他開始提倡用嚴謹的實證分析來替代原先盛行的案例方法。他是最早的研究戰略群組以及企業間利潤率差異的學者,培養了Karel Cool等若干重要的戰略學者。Schendel教授也是在戰略管理之學科制度建設和成果發表載體(《戰略管理學期刊》)的構建、維護與發展上最為重要的貢獻者。他與同事共同發起組織了學科歷史上兩次重大的學者集會:1977年的匹茲堡會議和1990年的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會議。前者為戰略管理學科正式定名定調,后者則幫助進一步界定了戰略管理領域的核心要義與研究主題以及博士生培養的大政方針。Schendel教授還是戰略管理學會的創始主席和首任院士團主席。

代表作:

Cool, K.&Schendel, D.,1988.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among strategic group member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9(3):207—223.

George Steiner

George Steiner教授乃是戰略管理領域前身之戰略規劃時代(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最為重要的代表學者之一,強調戰略規劃在公司戰略中的核心作用。1937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之后,他曾在美國聯邦政府任職,并在50年代中期擔任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此后,Steiner教授長期執教于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直至榮休。他曾于1958年參與創辦《加州管理評論》,1964年當選美國管理學會院士,1972年擔任美國管理學會主席。

代表作:

Steiner, G. 1979.Strategic Planning.New York:Free Press.

Charles Summer, Jr.

Charles Summer教授乃是筆者從未謀面的師爺。與當年哥倫比亞大學的Newman和UCLA的Koontz一樣,屬于研究一般管理的老一代學者。講究管理學研究與教學的實用性,尤其強調對學生的概念性能力的培養。其學術研究注重一般管理視角和戰略決策的過程特點。在他與同事的努力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成為早期的戰略管理學重鎮之一。他們早年培養的學生有LJ Bourgeois, David Jemison(筆者的導師),Kenneth Smith, Gregory Dess和James Fredrickson等在學科發展早期或者持續做出重要貢獻的諸多學者。

代表作:

Summer, C. E.,Bettis, R.A.,Duhaime, I.H.,Grant, J.H.,Hambrick, D.C.,Snow, C.C.&Zeithaml, C.P.,1990.Doctor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policy and strategy.Journal of Management,16(2):361—3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城县| 克什克腾旗| 崇仁县| 安泽县| 曲周县| 白银市| 郴州市| 兰考县| 吉木萨尔县| 上栗县| 周口市| 阳谷县| 贡山| 伊金霍洛旗| 兴城市| 崇信县| 靖宇县| 德化县| 涿鹿县| 奇台县| 夏邑县| 沙田区| 长垣县| 商都县| 樟树市| 北宁市| 广西| 新河县| 安庆市| 沾化县| 泰兴市| 桦南县| 棋牌| 互助| 太白县| 曲松县| 宁陵县| SHOW| 彩票| 徐汇区|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