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啊

2.1.1 “啊”的用法

“啊”作為語氣詞的身份毋庸置疑,但它表達的語氣意義卻眾說紛紜,難以統(tǒng)一。有的從篇章角度看,如Boya Li(2006)認為“啊”強調其上下文相關;也有的試圖給出統(tǒng)一的語義解釋,如Li & Thompson(1981)認為其作用是舒緩語氣。

觀察“啊”的分布,適合各種句類。1892年《官話類編》對語氣詞“啊”的用法觀察得非常仔細:

啊A1,é1:有不同用法的句末小品詞:

1.正式稱呼或祈禱的結尾:我們在天上的父。|李四,為人都有個天理良心哪,你這樣糟蹋好人,是有罪的呀。

2.疑問的結尾:才回來嗎?家里都好?|你要和我一塊兒走,還是要先走哪?

3.強調命令或宣告:天不早喇,你得趕快的走。|張三哪張三哪,我們姓張的臉,都叫你自己丟了

(第六十一課)

“啊”在不同的句類中作用不全然一致,對命題的肯定程度和對說話者的態(tài)度都有不同。北大中文系(1982)認為“啊”在問句中使語氣緩和而不生硬,在陳述句中表示解釋、申明、顯而易見。“解釋、申明”常與表現強硬的態(tài)度相聯系,那么陳述句中的“啊”和疑問句中的“啊”就是矛盾的。

呂叔湘(1942)指出,多數“啊”語句只表示說話人的精神相當緊張或興奮。這一點啟發(fā)我們,這種緊張或興奮,是在會話中面對聽話人才具備的。屈承熹(2005)把“啊”稱為“關心虛詞”,指該句所表述的內容代表說話者個人的關心。屈承熹(2006)還認為“啊”表示“個人介入”,包括說話者的關切和肯定的程度。關心、關切和介入,都是需要對象的。所以,“啊”的基本功能在于表現說話人對聽話人的關注[5],即不僅是說話人的自我表達,更是面對聽話人傳遞命題的主觀情緒,因而多見于對話材料。“啊”傳遞的情緒是由不同句類的主觀情態(tài)意義決定的,它在不同句類中出現的頻率也不同。以下按“啊”所出現的句類分析其作用。

2.1.1.1 感嘆句

“啊”所在的感嘆句大多有情態(tài)副詞,如“真、可、好”等。說話人通過命題傳遞信息,通過副詞傳遞主觀情感,通過“啊”傳遞對聽話人的關注,全句表示說話人向聽話人傳遞對命題的深信不疑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慨:

(1)a.雨太多了,住了罷,一陣陣下的焦心的!(《尋津錄》)

b.看起這個來,是“有志者事竟成”,和“有志不在年高”,這兩句話是不假!(《語言自邇集》)

c.可巧琴童出來,見他主人在半懸空里爬著墻,急忙的叫說:“老爺可別撒手,小心摔下來,不是玩兒的!”(《語言自邇集》)

d.要知道生意的工夫,從小兒直學到老,也是不能學完的,常言道:“長到老,學不了。”這實在是頂有理的話!(《支那語書取研究》)

2.1.1.2 疑問句

“啊”本身不表示疑問語氣,但可以對問句的語氣起到增強或減弱的作用,這是由它所附著的不同問句類型決定的。

反問句功能和感嘆句相當,以問句形式傳遞信息和主觀態(tài)度,是無疑而問。“啊”的作用是表現對問句命題的強烈主觀態(tài)度并傳遞給聽話人,增強質問的語氣:

(2)若不懂好歹,不明道理,與那畜牲何異?(《語言自邇集》)

真性問句中,特指問句的疑問語氣由疑問詞和語調承擔,反復問句的疑問語氣由AB-NEG(-AB)句式承擔,是非問句的疑問語氣由句調承擔,都與“啊”無關。發(fā)問就是“求應”,從禮貌原則上看是有損他人的表達,而“啊”的作用是表現對聽話人的關注,也就可以緩和質詢的語氣,所以趙元任(1968/1980)說問句中不用“啊”有點生硬,用了“啊”語氣就和緩客氣一點。如:

(3)a.兄臺,你打量教我們的是誰?(《語言自邇集》,特指問)

b.想必是我們家里的人們,說我沒在家,你惱咯,是這個緣故不是?(《語言自邇集》,反復問)

c.——前次兄弟曾托孔兄來,面求老兄一件事,今日我斗膽特來奉懇。——不是為令弟的那件事情?——不錯,就是那件事。(《官話指南》,是非問)

選擇問句的疑問語氣主要由多個選項并列的句式來承擔,有時還加上句末語氣詞“呢”。大多數情況下,“啊”出現在前一選項末,作用與句中停頓的“啊”一樣,關注聽話人,控制話語權(參見2.1.1.5節(jié))。如:

(4)要從此成名,還是要靠著這個過日子?(《語言自邇集》,選擇問)

早期北京話語料中,“啊”出現的是非問,近一半是見面問候,以問句形式傳遞信息問候對方,是儀式化的問句。如:

(5)兄府上都好?(《語言自邇集》)

2.1.1.3 陳述句

呂叔湘(1942)強調,并非用了“啊”就算感嘆語氣。“啊”用于陳述句中,附在完整的命題之后,句中沒有情態(tài)副詞,因此全句比“啊”感嘆句的主觀色彩弱。陳述句和感嘆句的區(qū)別正是在于說話人主觀情緒的強弱程度不同。帶有語氣詞“啊”的命題,情態(tài)副詞的有無決定了主觀性的強弱程度。“啊”陳述句多用于對話環(huán)境,雖然主觀性稍弱,但仍能關注到聽話人,即具有交互主觀性:

(6)a.雨是足夠用的了,地里的莊稼,都緩過來了,河里井里都有了水了,人心也就定了。(《尋津錄》)

b.想來說話、行事還正派,故此,人家都服我,愿意給我出力。(《語言自邇集》)

2.1.1.4 祈使句

祈使句的基本交際功能是命令、禁止聽話人做某事,充分表現了說話人對聽話人的注意,因此可以不用“啊”。但祈使句的話語功能是威脅面子行為〔FTA, face-threatening act(s)〕,Brown & Levinson(1987)在禮貌原則下提出相應的對策,見圖2.2。

圖2.2 環(huán)境決定對策(Brown & Levinson,1987)

在祈使句中使用“啊”就是實施禮貌策略的積極禮貌手段之一——照顧聽者〔Notice, attend to H (his interests, wants, needs, goods)〕,中和了FTA,是補救措施,因此有緩和語氣的作用。如:

(7)a.別錯過了機會!(《語言自邇集》)

b.奉求奉求!叫門哪叫門哪!救人!(《日清會話附軍用語》)

c.請拿菜來。(《速修漢語大成》)

以上考察了“啊”在不同句類中的作用,歸納如下:

表2.1 “啊”在不同句類中的作用

可見,“啊”對句子語氣的作用是增強還是減弱,取決于“啊”所處句子的交際功能。“啊”在互動等級序列中處于較低的一端,把它放到互動功能較強的疑問句和祈使句中,就拉低了句子對聽話人的要求。

2.1.1.5 句中

句中停頓處使用“啊”,最常見的情況是用在呼語后,呼語的交際功能很明確,加上“啊”更突出了近距離的交互作用:

(8)一天,眾蝦蟆聚會,一齊仰天求告說:“老天爺,賜給一個管理我們的好主人罷。”(《伊蘇普喻言》)

假設小句和話題這兩種句中停頓加上“啊”可以關注聽話人,示意話輪尚未完成,從而控制話語權而不出現話輪轉換,趙元任(1968/1980)把這種作用稱為“讓說話人自己有時間想想下面該說什么”:

(9)a.您若是上郵政局去,勞您駕,就手兒給我買一塊錢的信票。(《華英文義津逮》)

b.這個肉,是祖宗的克食,有強讓的理么?(《語言自邇集》)

“啊”用在列舉項后示意話輪未完,然后繼續(xù)列舉,因而起到分隔音節(jié)的作用:

(10)我先是順著風兒走還好些兒,后來迎著風兒走的時候兒,那臉、腮,就像針兒扎的似的,凍得疼。(《語言自邇集》)

2.1.2 “啊”的主觀性

上節(jié)討論了“啊”的功能是關注聽話人,體現了說話人的主觀性。以下從三方面事實觀察“啊”所反映的說話人對聽話人的親近態(tài)度。為避免不同性質的語料及不同作者帶來的書寫形式的干擾,本節(jié)窮盡考察了蔡友梅小說中的“啊”(包括“啊”的語音變體“呀”和“哪1”)。

2.1.2.1 熟人呼語加“啊”

蔡友梅小說中對聽話人使用呼語加“啊”共26例,其中24例的場景均為親屬關系長對幼和非親屬關系權高對位低,既體現了說話人對交際雙方地位的判定,也反映了說話人對聽話人的親近態(tài)度。親屬關系屬于Leech(1983)所指的固定關系,權勢關系是因交際目的而產生的臨時關系。長對幼或權高對位低時,使用呼語加“啊”就顯得很自然。比如親屬關系中長者對晚輩說話就很隨意:

(11)a.伊太太說:“大哥兒,你跟二哥兒、跟你妹妹,你們先吃吧。”(《小額》)

 b.倒是明五爺說了幾句大實話,說:“得了,額啦大,誰讓你錯了呢,賠個不是吧。”(《小額》)

非親屬關系中權勢優(yōu)越的一方對另一方說話,使用呼語加“啊”表現“老交情”和“不要客氣”,也體現出這種隨意,比如太醫(yī)院的當紅醫(yī)生徐吉春給小額看病:

(12)小額說:“您救救兒我啵。我盼了您好幾天啦。上回我這條命不是您救的嗎?”說著,爬在炕上,就給徐吉春鬧了一個頭。徐吉春說:“喴呀,少峰,這是怎么啦?咱們是老交情,不要這樣子客氣的。”(《小額》)

當固定的親屬關系和臨時的權勢關系不一致時,交際目的優(yōu)先,固定關系服從于臨時交際目的。以下兩個“幼對長”“位低對權高”使用呼語加“啊”的用例,可以用“體現親近態(tài)度”的目的來較好地解釋。

一例是小文子對母親用了“啊”。他對母親拜神很不以為然,用呼語加“啊”來拉近和母親的距離,掩飾自己的不耐煩:

(13)小文子兒雖然沒念過多少書,可是向來不信服這些個(總算不迷信),又是個爆竹脾氣,立刻說道:“老愛弄這個瞎事。這不是妖……”“妖言惑眾”沒說出來,小文子兒的媳婦兒連推帶瞪,說:“徐先生來了沒有?你告訴奶奶去吧。”小文子兒這才來到東屋,額大奶奶剛磕完了頭,小文子兒說:“奶奶,徐先生明兒個……”“明兒個一早”沒說出來,額大奶奶是怕老仙爺知道請大夫挑眼,趕緊說道:“回頭再說吧。你也給老仙爺磕個頭吧。”(《小額》)

另一例是小額求金針劉看病,他居于臨時權勢關系中較低的一方,但為了縮小距離,所以連同稱呼“兄弟”一并使用語氣詞“啊”,為的是希望對方“別多心”:

(14)又待了兩天,那天金針劉來的晚點兒,小額留他吃的晚飯,自己陪著。正吃飯的時候兒,小額就跟金針劉說:“兄弟,你救我這條命,我真是感念不盡。我有一句話,兄弟你可別多心,您瞧我這個疙瘩,還得多少日子才能收口兒呢?”(《小額》)

2.1.2.2 陌生人對話用“啊”

Leech(1983)提出圓滑原則(The Tact Maxim),即:當聽話人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多、說聽雙方的社會距離越遠、聽話人對說話人的權威性越高時,消極表達中就需要提供更多的選擇和相應的間接表達。也就是說,雙方關系越親密,表達越直接;關系越疏遠,就越需要“套近乎”。在陌生人的對話中,語氣詞“啊”的求親近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和刻意。

蔡友梅小說中,詢問“貴姓”共19例,其中9例帶“啊”,表示說話人的客氣態(tài)度,10例不帶“啊”的用例用于表現對聽話人不客氣的態(tài)度或隨意、親密的關系。如下例小腦袋春子等一伙地痞上伊老者家道歉,善大爺是王府的教書先生,他的身份決定了對來者的客氣態(tài)度,既用到尊稱“您”,也用了“啊”。小腦袋春子沒有文化,自然不會用這些方法表達親密:

(15)想到這兒,才要說話,就瞧一個小腦袋兒尖鼻子的人對著善大爺說:“大哥貴姓?”善大爺說:“我姓善。您貴姓啊?”(《小額》)

下例小額和趙六的問答也能說明這一點。小額開始沒認出趙六來,第一次詢問姓名是非常客氣的,使用了“請問”“閣下”和語氣詞等手段。趙六套了一陣近乎,小額知道是熟人,再次問姓名,就隨意多了:

(16)登時小額嚇了一跳,細瞧這個人,……瞧著很透著眼生,……小額說:“我也犯不上跑。請問閣下貴姓呀?”那個黑胖子又一冷笑說:“……”小額說:“……實在的沒瞧見兄弟,失照,失照。我瞧見兄弟您很眼熟,彷佛在那兒見過似的,一時可就想不起來啦,千萬的要恕乎我。兄弟倒是貴姓?”(《小額》)

蔡友梅在敘述詢問姓名的規(guī)矩時,將“貴姓啊”當作常例。如:

(17)問姓名的時候兒:“來了?”“來嘍。”“貴姓啊?”“姓曹。”“臺甫怎么稱呼?”“有朋友送兩個草字,叫作淡菊。”(《忠孝全》)

其他表示尊敬的親密手段還包括加上稱謂語或尊稱代詞,如“先生貴姓”“您貴姓”。如果存心欺負對方、不求親近就不用任何手段,如下例:

(18)王志遠當時一介紹,徐堃恭恭敬敬的給他作了一個揖,劉二捧了捧拳,說:“貴姓?”徐堃說:“學生姓徐。”(《苦鴛鴦》)

2.1.2.3 問句加“啊”

蔡友梅小說中表示詢問的“啊”問句均為肯定問句“驗證詢問”,大多發(fā)生在熟人之間,質疑的語氣很弱,倒更像是寒暄或祈使。孫雁雁(2013)稱之為“驗證詢問”,是弱客觀性強主觀性的用法。如:

(19)a.小額接過煙袋來,一邊兒抽,一邊兒跟旁邊棹兒上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兒說話,說:“您這兩天常來?”(《小額》)

 b.善全又問伊老者說:“您喝酒?我給您打去。”老者說:“那們你打他二百錢的去。給我?guī)c兒盒子菜來。”(《小額》)

否定問句通常有反詰作用,表示對否定命題的肯定確信態(tài)度。如:

(20)徐堃被逼無法,說:“學生沒下過場。”劉二說:“嘔,是了,你進學以后,沒下過鄉(xiāng)試場?”徐堃說:“學生就沒進過學。”(《苦鴛鴦》)

但“沒……啊”和“沒……嗎”句式相比,語氣輕柔,反詰質問的語氣要弱得多。如:

(21)a.太太一邊兒拉著禿兒,低聲巧語的問姑娘說:“你阿瑪回來沒說甚么?”(《小額》)

 b.金針劉說:“少峰大哥,你沒聽俗語兒說嗎?窮漢子吃藥,富漢子還錢……”(《小額》)

另有一例“不是……呀”:

(22)要說外科,王先生簡直的不懂得,隨嘴兒說到:“不要緊,不要緊,這個疙瘩倒不要緊。您這個病,可怕是熱病的來派。趕緊治要緊。”額大奶奶說:“您看不是搭背?”王先生一聽,把腦袋搖的車輪相似,連聲的說道:“不是,不是,實在的不是。”(《小額》)

否定形式顯示出額大奶奶對病情有一定認識,她對王先生又心存敬畏,用“呀”減緩質疑的語氣。

可見,“啊”的交際作用是縮小疏離、顯示親切,熟人之間自然運用“長對幼”和“權高對位低”的固定規(guī)則,在陌生人之間則以交際目的優(yōu)先而刻意為之。這是說話人關注到聽話人的一種表現。

表2.2 “啊”使用情況統(tǒng)計

注:為排版方便,語料名采用簡稱,參見附錄A說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梓潼县| 虞城县| 海口市| 滕州市| 博客| 凤庆县| 大余县| 米泉市| 泸溪县| 迁西县| 都匀市| 吴忠市| 大姚县| 福安市| 西峡县| 邮箱| 泾源县| 黄陵县| 尼玛县| 宜阳县| 兴安盟| 溧阳市| 福清市| 邻水| 三穗县| 泰和县| 晋江市| 巴青县| 涿州市| 禄劝| 唐河县| 杭州市| 文登市| 大田县| 普格县| 蒲江县| 三河市| 衡南县| 南阳市|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