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出封閉的世界:長江上游區域社會研究(1644-1911)(第三版)
- 王笛
- 1190字
- 2019-12-27 16:17:07
三 怎樣認識長江上游社會
正如前面已經指出的,本書旨在對社會的研究,但是一個社會是如此地復雜,幾乎不可能在一本書書中進行完全的探索,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對下面若干問題進行一些交代。
第一,我們的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完整無缺地再現歷史,由于“主體”意識的不同,所描述的同一“客體”卻可能具有不同的面貌。克羅齊(B.Croce)有句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包含了三層意思:(一)研究歷史總是當代人們的思想活動;(二)歷史研究是由對當代的興趣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當代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這指出了歷史與現時生活的統一。的確,我是用當代人的眼光、思維方式和目的去研究長江上游區域社會的,不可避免地在書中融進了我的主觀成分,換句話說,這就是我眼中的長江上游社會。
第二,本書著重研究的是社會,因此分析問題往往是從社會運動、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而區別于通史、政治史或階級斗爭史。然而我并無意輕視統治階級壓迫、政治制度或階級斗爭的重要作用。研究某一具體問題往往是著眼于這一問題的具體規律,而不是面面俱到或套入同一模式,如研究清中葉以后的人口壓力則著重從人口學、人口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或許有人會問:你這是不是人口決定論?是不是無視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壓迫而把人民的困苦僅歸咎于人口增加?那么這就與我的初衷大相徑庭了,但愿本書不要引起類似的誤解。
第三,既然本書的主題是研究從傳統到現代的演化,那么我的著眼點即主要放在社會變化的那些方面,也就是強調了社會在運動的那一部分。實際上,在傳統向現代社會演變的初期,進程是緩慢的,甚至是當時的人們所感覺不到的。因此,本書中所論述的具體社會變化的狀況,往往不能隨便推而廣之到整個區域,也就是說要注意不能夸大這一區域的社會的變化程度。
第四,四川是長江上游的中心和主體,可以說它基本包含了這一區域的全部社會特征。在歷史上四川長期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因此歷史資料往往是以四川這個行政單位來記載的。為了使課題研究的集中和深入,為了論述的方便和明確,凡涉及全域性的問題(如人口、耕地總數),皆以四川作為代表,而超出川省界限的上游其他部分因占比重太小、地位也并不重要,則基本上可忽略不計。本書之所以不按省劃界而要從區域的角度來研究社會,是鑒于社會區域往往與行政區域的劃分不同,前者主要基于地理、人文、經濟等因素而自然形成,后者則出于政治目的而人為規定。因此,在研究區域社會時若囿于行政區劃,往往難以準確把握區域內社會的運動,并有可能把一個整體人為地割裂了。
本書共分為11章,分別從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人口、耕地與糧食,農村經濟與農業發展,區域貿易與市場網絡,手工業與工業,政治統治結構,教育的演變,社會組織及功能,社會階層與社會生活,意識形態,以及現代化進程評價等方面對長江上游地區進行了初步的全面的整體考察。力圖以此來展現這一區域的廣大社會層面,來探索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演化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