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地理環境與氣候[14]

長江上游是位于內陸的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按一般地理特征可分為兩大部分:東部為四川盆地,西部屬青藏高原。二者大致以今阿壩、甘孜和涼山的東界為分界線,這個分界線也是上游重要的生態和經濟分界線。該線以西地勢高、人口稀疏、墾殖指數低、氣候寒冷、地域廣袤;以東則是平原或丘陵、氣候溫和、人口稠密、墾殖指數高。上游核心地區按其地形構造來說是一個典型的盆地,圍繞四周都是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或高原,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盆地與陜甘交界的北緣統稱大巴山地,其西段為龍門山,盆地內部地勢北高南低,南部為長江干流所經,北部各支流分別穿經盆地中北部南流入江。盆地中部受嘉陵江、涪江、沱江及繁密支流的侵蝕,形成階梯狀的方山丘陵,海拔250-400米,丘陵地內河流溪溝密布。

川西的成都平原,是西南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約達8000平方公里。綜計全域包括綿竹、什邡、彭縣、灌縣、崇寧、廣漢、新都、新繁、成都、華陽、郫縣、溫江、雙流、新津、彭山、眉山、青神、崇慶、大邑、邛崍、蒲江、名山、丹棱、洪雅、夾江25縣的全部,以及峨眉、樂山、金堂、德陽4縣的一部分。成都平原是我國最好的自流灌溉地區之一,岷江自灌縣以上,水行山谷之中,迨過灌縣,山勢開展,江水豁然開放,遂行分流,分支愈來愈多,形成若干沖積扇,造成沖積平原。成都平原形如三角,以灌縣為頂,從灌縣至成都相距約60公里,海拔相差約300米,以平緩坡度自灌縣傾斜而下。岷江至都江堰有內江、外江之別。外江即岷江正流,內江系因都江堰自岷江引水而成。內外干江支流數以百計,或由人工開挖,或屬天然河道。灌溉方法約分兩種:其一為攔河作壩,以引水入渠;其二則為沿河岸作堤,以引水入渠,其入口處用閘門節制,統稱為“堰”。據民國時的調查,內江范圍內大堰有名者130余,外江達140余,小者不其數[15]。川西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稻田分布居全域第一。稻米除供本地食用外還大量出口,另外還盛產麻、茶、煙草、菜籽、黃白蠟等,為長江上游最重要的農業經濟區。

自然地理的區域性,形成了人文和經濟的差異,并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決定了長江上游這個大區的經濟類型、生產發展狀態、社會結構形式、人口發展趨勢、風俗習慣特點以及人的心理素質等。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大區里,從而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闻喜县| 福泉市| 大关县| 白朗县| 彭山县| 晴隆县| 广汉市| 潮安县| 游戏| 南开区| 永登县| 乐东| 四川省| 黄山市| 枝江市| 柳州市| 台州市| 横峰县| 大足县| 高安市| 昌宁县| 营山县| 保山市| 松阳县| 岗巴县| 彝良县| 吴江市| 科技| 普兰县| 灌云县| 西宁市| 陆川县| 巩义市| 永济市| 祁阳县| 鹤庆县| 灵山县| 阿图什市| 济源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