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股東大會及其運行機制

股東大會是股東權益行使的重要渠道。股東大會的運行機制就是通過一系列議事規則來規范、實施股東大會的召集、提案以及主持、表決等程序。

3.2.1 股東大會的性質與權利

1. 股東大會的性質

股東大會(我國《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稱“股東大會”,有限責任公司稱“股東會”,以下統稱股東大會)是指由全體股東組成的、行使股東權利的組織,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股東大會具有如下特征。

(1)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組成。

公司的股東是公司股東大會的當然成員,任何一名股東都有權出席股東大會會議,任何股東都有權行使作為股東大會一員所應當享有的權利,同樣也應該履行作為股東所應盡的義務。

(2)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

公司的資本來源于股東的出資,作為公司資產所有者的股東,理應對公司的運營發展提出自己的要求,公司的發展應體現股東的意志。股東大會是股東發表意見、爭取自己權利實施的一個主要渠道。股東大會最高權力機關的地位是從公司內部來說的,股東大會不對外代表公司進行活動。

(3)股東大會是公司必設機構。

股東大會是公司的必設機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可以不設股東大會,如我國《公司法》第六十六條關于國有獨資公司的特別規定:國有獨資公司不設立股東會,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行使股東會職權。

(4)股東大會是非常設機構。

股東大會是以公司法或公司章程的規定定期召集的一個公司意見形成機關。因為股份公司的股東人數眾多,居住分散,不易召集;且由于公司成立以后已交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董事會經營管理,股東大會只是年度定期或在公司有重大問題時才召集,無常設必要。

2. 股東大會的權利

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關,有關公司發展和管理的一切重大事項通常都要由股東大會討論做出決議。所以股東大會的主要職權是“決定”,而非“制定”和“執行”。

一般來說,股東大會的職權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

(1)審議和批準報告(決定)事項。股東大會要對董事和監事提交的報告進行審議和批準,包括:董事在公司虧損額達資本總額的1/3時所做的報告、對于公司債券的募集原因和募集結果所做的報告;監事對財務表冊的核對報告、對公司清算的檢查報告等。

(2)法定做出決策(決議)事項。①一般事項:對于董事、監事、清算人的選任、解聘及報酬的決議,對于董事所編制的會計表冊、清算人所提交的各項表冊是否通過的決議,對于分配盈余及股利、補選改選董事、監事的決議;②特別事項:關于締結、終止、變更有關出租、委托經營和聯營的合同,因經營需要而讓與公司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營業或財產,受讓他人全部或部分財產,以股利的全部或一部分發行新股,變更公司章程或增減公司資本,公司的解散合并和分立等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事項,都要由股東大會進行決議。

我國《公司法》對股東大會的職權進行了如下列舉:

(1)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

(2)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事,決定有關董事、監事的報酬事項。

(3)審議批準董事會的報告。

(4)審議批準監事會或者監事的報告。

(5)審議、批準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6)審議批準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7)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

(8)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

(9)對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變更公司形式作出決議。

(10)修改公司章程。

(11)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3.2.2 股東大會的類型

1. 普通股東會議

普通股東會議每一個日歷年度舉行一次,正因為如此該會又被稱為股東年會。股東年會的間隔期雖然以一個日歷年度為單位,但也有一定的彈性,不過通常不得超過15個月。

056-002

股東年會所要議定的議題主要有: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決算;公布股息;聽取和審議董事、監事的年度報告;重新任命監事,討論決定監事的年薪;補充或罷免董事等。

2. 非常股東會議

非常股東會議指除普通股東會議以外的、非定期或因臨時急需而召開的股東會議。

056-003

召開非常股東會議的條件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由董事會認為必要時召開;由監事會提議召開;由單獨或合計持有10%以上股份股東請求召開;由法院主持召開或介入。

案例3-1

某房地產公司非常股東大會

某房地產股份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億元。后來由于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公司年底出現了無法彌補的經營虧損,虧損總額為人民幣7 000萬元(已超過注冊資本1/3)。某股東據此請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公司決定于次年4月10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并于3月20日在報紙上刊登了向所有股東發出的會議通知。通知確定的會議議程包括以下事項。

(1)選舉更換部分董事,選舉更換董事長。

(2)選舉更換全部監事。

(3)就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

(4)就公司與另一房地產公司合并作出決議。

在股東大會上,上述各事項均經出席大會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通過。

(資料來源:根據網上資料整理。)

3.2.3 股東大會的召集制度

股東大會的召集制度是關于股東大會的召集條件、召集權利人、召集通知等各項規定的總和。規定合理、完備的召集制度,對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權利的保護以及股東大會和公司的正常運作意義重大。

1. 股東大會召集條件

對于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普通股東會議),由于大會的召開大都為法律強制,所以世界各國一般不對該會議的召集條件作出具體規定。對于臨時股東大會(非常股東會議)的召集條件,世界主要國家在立法體例的選擇上各有不同。我國《公司法》第一百條對臨時股東大會作出了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兩個月內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一是董事人數不足本法規定人數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數的三分之二時;二是公司未彌補的虧損達實收股本總額三分之一時;三是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東請求時;四是董事會認為必要時;五是監事會提議召開時;六是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情形。臨時股東會議應該在會議召開15日前通知各股東。由此可見,我國臨時股東大會召集條件的立法體例類似于英國及法國[5],即除規定董事人數減少,公司虧損增加這兩項法定事由外,還規定一定數量的股東提議、董事認為必要時、監事會提議時等都應該召集臨時股東會。但區別在于我國臨時股東大會的決議事項,股東大會也能決定。

2. 股東大會召集權人

召集權人是指法律規定有權召集股東大會之人。股東大會在滿足一定召集條件后,還須經由法定召集權人進行召集方有效。綜合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主要是德國、日本、韓國等)的相關立法,股東大會的召集權人大致可有以下幾類:一是董事會為召集權人;二是少數股東為召集權人;三是監事會作為召集權人;四是其他召集權人。國外法律也規定,法院認為必要時,可以主動命令有關機構或人員召集股東大會。

057-002

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股東大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主持。董事會不能履行或不履行召集股東大會會議職責的,監事會應該及時召集和主持;監事會不召集和主持的,連續九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中國證監會2006年3月16日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第七條規定:“獨立董事有權向董事會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對獨立董事要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提議,董事會應該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在收到提議后10日內提出同意或者不同意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書面反饋意見。”

3. 股東大會召集通知、公告

召集的通知是將有關股東大會召集的信息傳達給股東,以使其能按時參加會議并參與相關決議。年度股東大會和臨時股東大會的召集人,應當于會議召開前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將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審議的事項通知給各股東,包括記名股票和無記名股票的股東。為節約社會成本、提高效率,召集通知基本上都是以公告方式發出的。

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款規定:“召開股東大會會議,應該將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審議的事項于會議召開二十日前通知各股東;臨時股東大會應當于會議召開十五日前通知各股東;發行無記名股票的,應當于會議召開三十日前公告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審議事項。”2006年3月16日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第十五條規定:“召集人應當在年度股東大會召開20日前以公告方式通知各普通股股東(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臨時股東大會應當于會議召開15日前以公告方式通知各股東(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

案例3-2

四川惠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的股東糾紛

四川惠松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主要代理銷售工程機械產品。公司成立時,兩名股東劉學光和蘇進每人出資100萬元,各占50%的股份。兩個人以前是朋友,所以經協商由劉學光任法人代表、執行董事,蘇進擔任副總經理、監事。在公司成立后不到兩年時間里,業務發展非常迅速,很快就在當地同行中名列前茅。

但是到了2001年,在公司生意最紅火的時候,蘇進發現自己已經大權旁落,他感覺到在公司內部管理包括人事、財務各方面,都是由劉學光一個人說了算,而到了年底,他甚至被免掉了副總經理職務。

蘇進認為自己是公司合法股東,手里持有公司50%的股份。因此,他在2001年12月29日,以公函的方式向劉學光提議召開公司股東會,希望通過股東會重新選舉公司的組織機構,重新分配公司執行董事和總經理的權力關系。蘇進認為,自己擁有50%的公司股權,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者兩個職務至少有一個由他擔任。

然而,股東會最終也沒開成。因為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召集公司股東會的權力掌握在執行董事劉學光手里,蘇進作為公司監事,雖然擁有50%的公司股權,但只能向執行董事提出召開股東會的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劉學光拒絕召集股東會,蘇進也無能為力。

蘇進無奈之下打算賣掉自己的股份,但沒有人愿意接受他的轉讓,蘇進想讓劉學光來接這50%的公司股份,但劉學光卻并不想花這個錢,蘇進又一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蘇進的律師建議他解散公司。但是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解散公司的途徑只有三個:第一,公司經營期限屆滿;第二,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第三,股東會決議解散。然而,公司經營期限屆滿,還要等到2028年;而公司合并或者分立的可能性也不存在;而通過股東會議來解散公司,首先,蘇進本人根本無法解散股東會,即使股東會真的召開了,形成決議還是需要代表公司股份2/3以上的股東通過,而蘇進只有50%。顯然,面對同樣擁有50%股權的劉學光,根本不可能形成2/3的多數意見,蘇進根本無法達到目的。

(資料來源:寧向東. 公司治理理論[M].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

3.2.4 股東大會的議事制度

1. 股東大會的主持

股東大會由誰來主持,對會議結果有著不容低估的影響。主持人控制著會議的議事日程及進行節奏,可以通過限制各與會者所能得到的資訊傳達或者限制他們所能獲得的可選擇方案等影響會議結果。同時,也可能出現由于主持原則未被法律明確而造成股東大會無法正常召開,或者召集人和主持人不履行職責、搶占主持權、話語權而造成股東大會過程混亂,以及隨意修改通知、推遲會議、否決大會決議等現象。

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一條對股東大會的主持人有明確的規定。為防止股東大會出現無人主持或爭奪主持的現象,中國證監會2006年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明確了“誰召集,誰主持”的原則,并規定召開股東大會時,會議主持人違反議事規則使得股東大會無法繼續進行的,經現場出席股東大會有表決權過半數的股東同意,股東大會可推舉一人擔任會議主持人,繼續開會。

2. 股東大會的提案

為了防止大股東控制股東大會,英、美、德、日等國均承認股東提案權,以保障中小股東在股東大會的發言權;韓國1998年底修正了《商法》新設了股東提案制度;中國臺灣地區新修改的“公司法”中也增列了一定持股比例以上股東提案權的相關規定。股東提案權的法律規定主要包括:提案股東的資格要求、對提案內容和數量的限制、提案權行使程序以及侵害股東提案權的法律救濟四個方面。

我國2005年修訂實施的《公司法》與以前舊的《公司法》相比,增設了少數股東臨時股東大會的提案權。中國證監會2006年《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第十三條規定:“提案的內容應當屬于股東大會職權范圍,有明確議題和具體決議事項,并且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普通股股東(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10日前提出臨時提案并書面提交召集人。召集人應該在收到提案后2日內發出股東大會補充通知,公告臨時提案的內容。除前款規定外,召集人在發出股東大會通知后,不得修改股東大會通知中已列明的提案或增加新的提案。股東大會通知中未列明或不符合本規則第十三條規定的提案,股東大會不得進行表決并做出決議。”

3. 股東大會的出席率

股東的出席率是指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占全體股東的百分比。法律為了保護廣大小股東的利益,避免大股東運用自己對公司控制優勢損害中小股東利益,規定股東會會議必須有一定比例的股東出席才能召開,這樣通過的決議才合法有效。我國《公司法》第九十條規定:“創立大會應有代表股份總數過半數的發起人、認股人出席,方可舉行。”

4. 股東大會的表決要求

一項決議的通過要經過股東大會會議決議,而在表決時一般都要求經過出席會議的半數以上表決通過,學界稱此為“多數決規則”。“多數決規則”又可分為簡單多數和絕對多數。簡單多數是指一項事件的通過只需要簡單多數,即1/2即可。絕對多數是指一項事件在表決通過時,要求絕對多數同意才能通過。

對于有限責任公司,我國《公司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股東大會會議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但第二款規定,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離、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對于股份有限公司,我國現行《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股東大會作出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但是,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通過。

知識鏈接

“資本多數決原則”及其“資本多數決濫用”

資本多數決原則產生于1843年英國樞密院著名的“福斯訴哈伯特案”(Fossv. Harbottle)。該案因公司大股東在股東大會上否決了小股東要求公司對董事的不適當行為所致的公司損害提起訴訟的建議,而導致兩名小股東向法庭提起訴訟,要求董事對公司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但法庭駁回了這兩名股東的訴訟,認為法庭不應對公司大股東對董事行為適當與否的決定予以干預。這樣,法庭將何種行為是為了公司利益的決定權交給了大股東。該案確立的原則,在英美法中不斷被援引,適用于以后許多案例,成為后世學者所稱“公司事務的資本多數決原則”。這一原則的實質在于,在公司內部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制度,讓公司依據持股多數的股東意見,而不是所有股東的意見來做出經營判斷,以便有利于公司管理層及時做出決策。

資本多數決濫用指的是在公司法人體現公司意志時,代表表決權多數的股東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或多數股東信任原則,利用表決權數量優勢做出對公司、其他股東、第三人等不利的決議,此濫用行為屬于違反強行法規定的行為,應認定決議無效。資本多數決濫用常常表現為召開股東會(股東大會)、表決公司章程的制定或者修改、表決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董事會的決議等,其中因公司章程的準則屬性導致資本多數決常濫用于此。

可見,資本多數決制度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公司決策迅速并鼓勵投資積極性的同時,又導致控制股東可能濫用自己在公司中的優勢地位壓迫、欺詐、排擠中小股東,產生實質不公平。但法律總是要不停地尋求實質正義,尋求權利、義務之間的平衡,因為如果當事人只有相應權利而無相應義務,權利必然被濫用。正如孟德斯鳩所指出的那樣:“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據此,控制股東既然可以通過資本多數決這一合理、合法原則的運用,實現自己的個別私利,那么,就必須賦予其必要的義務,要求其在行使控制權、追求自身利益時不得損害中小股東利益和公司利益。或者說,應該對控制股東濫用資本多數決而享受特別利益的行為課以相應的義務,使之權利義務相當。

3.2.5 股東大會的表決制度

股東會議的決議是通過一定的表決制度形成的,所以,某種決議能否獲得通過以及通過的決議是否科學、正確,關鍵取決于股東會議表決制度的選擇與安排。股東會議的表決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1. 股東投票的基本原則

股東投票以一股一票為原則,即在法律或公司章程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股東應該按其所持公司的股份數量,而不是股東人數來行使其表決權。通常情況下,股東每持有一股股份則對應享有一個表決權。一股一票原則也稱為投票平等原則,是股東平等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當代世界各國公司立法的通例。

一股一票原則的例外有三種情況:第一,在公司設置優先股、公司持有自己股份的情況下,這些股份沒有表決權。例如,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沒有表決權。”第二,股東大會就關聯交易表決時,關聯股東所持股份沒有表決權,例如,我國《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三款規定,被公司提供擔保的股東或者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關于對其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事項的表決。第三,不少國家的公司法對于有限責任公司制度下的股東表決權如何計算授予以公司章程來加以規定,有可能出現不按出資比例進行表決的情形。例如,我國《公司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是由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的性質和股東的封閉性所決定的。

2. 股東大會的投票表決方式

(1)直接投票制度。

直接投票制也稱為法定表決制度,是指股東應該依其所持股份數量享有與其股份數同等數量的投票權,當股東行使投票表決權力時,必須將與持股數目相對應的表決票數等額地投向他所同意或否決的議案。譬如某股東的持股量為100股,表決的議題是選舉5個董事。直接投票制度規定,一股股票享有一票表決權,有效表決票數等于持股數目與法定董事人選的乘積。這樣,該股東的有效表決票數就等于500(100×5),該股東必須將有效表決總票數分成5份,等額地投向他所選定的每一董事,即他所選定的每一董事都從他那里獲得100張選票。這種表決制度對控股的大股東絕對有利。頭號股東的持股比例一旦達到50%以上,便可絕對操縱董事人選,便可絕對控制某項議案的通過和否決權,其他股東無論其持股比例高低都只能任由頭號股東擺布。

061-002

直接投票確立于19世紀中葉,其基本思想是“股東平等”原則,也稱為投票權平等原則,是絕大多數國家公司立法的通例。幾乎所有國家都規定,所有股東均有權參加股東大會的決議活動,每一股份平等地擁有一份投票權,而對于要表決的事項:一般決議獲得通過的條件是贊成票超過到會股東所持表決數的半數,特別決議獲得通過的條件是贊成票超過到會所持表決數的2/3。但這種投票方式往往造成明顯的多數股壓倒少數股現象,無法保護少數股權持有者的利益。

(2)累加表決制度。

累加表決制度又稱累積投票制,是股東選擇公司管理者的一種表決權制度。它與法定表決制度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于,二者都規定:一股股票享有一票表決權,有效表決總票數等于持股數目與法定董事人選的乘積。不同之處在于,在累加表決制度中,股東可以將有效表決總票數以任何組合方式投向他所同意或否決的議案。仍以在法定表決制度中選舉董事的數據為例,在累加表決制度中,該股東的有效表決總票數也是500票,但他可以用任何組合方式將有效表決總票數投向他所選定的董事,譬如將500票一并投在1個董事的名下,以400票和100票的組合方式投在2個董事的名下,以300、50、50、50、50票的組合方式投在5個董事的名下等。與法定表決制度相比,累加表決制度既可以充分調動中小股東行使投票表決權的積極性,并在董事會中謀得一個或幾個董事席位,借以提高自己在公司決策過程中的參與和影響力,提高公司決策民主化的程度,同時也可以降低大股東的控股位勢,弱化其在股東會議決策過程中的控制和干預作用。

061-003

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依照公司章程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決議,實行累積投票制。”2002年我國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三十一條規定:“控股股東控股比例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應當采用累積投票制。采用累積投票制度的上市公司應在公司章程里規定該制度的實施細則。”中國證監會以規章的形式肯定了累積投票制,是對這方面法律空白的填補。目前我國已有許多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添加了該細則。

知識鏈接

累積投票制的起源

累積投票制最早起源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憲法》的規定。19世紀60年代,美國伊利諾伊州報界披露了本州某些鐵路經營者欺詐小股東的行為,該州于1870年在州憲法第3章第11條規定,任何股東在法人公司選舉董事或經理人的場合,均得親自或通過代理人行使累積投票權,而且此類董事或經理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選舉產生。該州隨后即在其公司法第28條規定了累積投票制。隨后,美國各州也紛紛步其后塵,或在州憲法、或在公司法、或兼在州憲法和公司法中規定了累積投票制。到1955年,美國有20個州在其憲法或制定法中規定了累積投票制。

按照適用的效力不同,累積投票制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強制性累積投票制,即公司必須采用累積投票權制度,否則屬于違法,如美國阿肯色、加利福尼亞、夏威夷、伊利諾伊等州和中國臺灣地區所采用的模式。二是許可性累積投票制,分為選出式和選入式兩種。前者是指除非公司章程做出相反的規定,否則就應實行累積投票權制度,如美國阿拉斯加、北卡羅來納、華盛頓等州以及日本1974年修訂后的《日本商法典》規定的模式;后者是指除非公司章程有明確的規定,否則就不實行累積投票權制度,如美國密歇根、新澤西、紐約等州所采用的模式。盡管目前美國有些州仍然對累積投票制實行強制主義,但其大多數州的現行公司法已趨向許可主義。日本于1950年和1974年對《日本商法典》進行的兩次修訂也反映出由強制主義向許可主義的轉變。這表明累積投票制的立法政策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成熟與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而呈現漸趨寬松的發展趨勢。

(3)類別股東表決制度。

類別股是指在公司的股權設置中,存在兩個以上的不同種類、不同權利的股份。具體區分包括發起人股、非發起人股;普通股、優先股;普通表決權股份、無表決權股份、特殊表決權股份(如雙倍表決權);不同交易場所的股份,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倫敦交易所、紐約交易所等地上市的股份;關聯股東股份、非關聯股東股份等。進行股東類別區分的實質是限制優勢股東的優勢,保護弱勢股東的利益。類別股東大會在我國尚未有明確的規定,但實際上已存在國有股、法人股、個人股或從主體角度劃分的發起人股和社會公眾股。

類別股東表決制度,是指一項涉及不同類別股東權益的議案,需要各類別股東及其他類別股東分別審議,并獲得各自的絕對多數同意才能通過。如根據我國《香港公司條例》的規定,只有獲得持該類別面值總額的3/4以上的絕大多數同意或該類別股東經分別類別會議的特別批準,才能通過決議;歐盟《公司法》第五號指令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法律也有類似的規定。第五號指令第40條就明確指出,如果公司的股份資本劃分為不同的類別,那么股東大會決議要生效,就必須由全體受該決議影響的各類股東分別表決并同意。這樣,中小股東就有機會為自身的利益對抗大股東的不公正表決。我國證監會于2004年12月7日頒布了《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規定要求我國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社會公眾股股東對重大事項的表決制度。類別股東大會的召開形式有三種;傳統的現場形式、通信形式及網上投票。我們認為應該大力推行網上投票,讓更多的流通股股東參與投票。

知識鏈接

網絡投票制

股東大會投票方式是多樣性的,除了現場投票方式之外,還有網絡投票等方式。比如,美國波音公司2006年5月1日在芝加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公司在當年3月24日就提早將股東大會的會議內容和議程非常詳細地對外進行了發布。波音公司希望股東更多地進行投票。股東投票方式,包括撥打指定的免費電話進行電話投票,或是通過互聯網訪問公司投票網址進行網絡投票,也包括通過傳統的寄送郵件的方式進行信件投票。

在我國,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開發了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網絡投票系統。2004年11月29日,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網絡投票工作指引》試行文件。該文件規定,上市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除現場會議投票外,鼓勵其通過網絡服務方向股東提供安全、經濟、便捷的股東大會網絡投票系統,方便股東行使投票權。股東大會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所有股東,均有權通過股東大會網絡投票系統行使表決權,但同一股份只能選擇現場投票、網絡投票或符合規定的其他投票方式的一種表決方式。

(4)投票權排除制度。

投票權排除制度也稱為表決權回避制度,是指當某一股東與股東大會討論的決議事項有特別的利害關系時,該股東或其代理人均不得就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決權的制度。這一制度在德國、意大利等大陸法系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也采用了此制度。但英美法系國家中一般沒有“投票權排除”制度。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精神強調,投票權是以股東個人財產為基礎的,投票權可自由行使。我國曾經實行的按股東類別組織表決,也就是股權分置的制度,就相當于“投票權排除”。

確立表決權排除制度實際上是對利害關系和控股股東表決權的限制和剝奪,因為有條件、有機會進行關聯交易或者在關聯交易中有利害關系的往往都是大股東,這樣就相對地擴大了中小股東的表決權,在客觀上保護了中小股東的利益。

我國《公司法》第十六條把公司為公司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事項納入被排除事項范圍。證監會將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事項納入被排除事項范圍。《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16年修訂)第七十九條規定:“股東大會審議有關關聯交易事項時,關聯股東不應當參與投票表決,其所代表的有表決權的股份數不計入有效表決總數;股東大會表決的公告應當充分披露非關聯股東的表決情況。”《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第三十一條規定:“股東及股東大會擬審議事項有關聯關系時,應當回避表決,其所持有表決權的股份不計入出席股東大會有表決權的股份總數。公司持有自己的股份沒有表決權,且該部分股份不計入出席股東大會有表決權的股份總數。”證監會的做法是對《公司法》的有益補充,實際上是針對中國目前上市公司中大股東肆無忌憚地對中小股東剝奪的情況,加強對上市公司中小股東的保護。

3. 股東大會的投票權行使方式

(1)股東自己投票。

參加會議或投票表決由股東本人親自完成。

(2)代理投票制。

代理投票制是現代股份公司會議表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費用、時間或興趣等其他因素,常常有一些股東不能出席公司的股東大會,于是便出現了由股東委托代理人代為投票的制度。即,不能出席股東大會進行投票的股東,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東大會,由代理人向公司提交股東授權委托書,并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表決權。早期的代理投票大多是股東之間相互委托,后來董事會卻逐漸成為不愿蒞會的股東們行使投票表決權的委托代理人。

這一制度目前在西方國家比較普遍,且制度設計較合理,成本較低,操作可行。比如在德國,銀行常常代理股東進行投票。而在美國“代理投票”和“征求委托書競爭”,已經成為用來約束和威脅無效率或失職的經理活動或董事會成員的重要機制。具體來說,當不滿意公司現實運作的投資者要爭取公司控制權時,他就會向公司的股東來征集“代理投票”的委托書,當他征集到足夠多的委托書之后,他就可以在股東大會上運用自己的代理投票權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對于那些親自參加股東大會進行投票并不劃算的股東,代理投票制度就使他們有了通過合適代理人替自己表達意見的機會。

064-002

案例3-3

通百惠征集委托投票權

2000年1月10日,廣州通百惠公司(簡稱通百惠)以每股1.06元的價格競價成功,成為山東勝利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勝利股份”)的第一大股東,后因人事安排與其他股東引發爭端。后其中一股東勝邦企業與通百惠分別公告增持股份,最終,勝邦與通百惠持股比例分別為17.35%和16.66%,勝邦僅以0.69%的微弱優勢居于第一。

2000年3月17日,通百惠在各大媒體上打出“你神圣的一票決定勝利股份的明天”大型廣告,并在證券和網絡媒體上公開征集代理委托書,開始了對中小股東表決權代理的征集。勝利股份的流通股超過50%,大量散戶的立場對控制權的轉移起決定性作用。3月27日—29日,通百惠再次大規模地公開征集股東授權委托書。通百惠以為民情愿的姿態公開征集中小股東的投票委托書,引起中小股東的共鳴,三天之內共征集有效委托2625萬股,占總股本的10.96%,與會代表股份的15.197%。加上3月16日所持有的勝利股份法人股3630萬股,共持有6255.78萬股,占勝利股份總股本23958.88萬股的26.11%,占出席本次股東大會代表股份17267.74萬股的36.21%。2000年4月4日,公司對股東大會決議予以公告,至此,通百惠與勝邦德表決代理權之爭告一段落。雖然結局是勝邦股份繼續掌握勝利股份控制權,但值得強調的是,委托書授權大大增加了通百惠參與控制權之爭的籌碼。

(資料來源:李維安,牛建波等. 公司治理[M]. 2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目前在西方國家代理投票制度已經形成一套規范的做法。一般來說,股東委托代理人行使投票權時,代理人的授予應采取書面形式,代理人應提出公司印發的委托書并載明授權范圍。委托書一般由公司印發,一名股東以出具一份委托書為限,并應于股東大會召開前數日交給公司。代理投票的委托權,僅限于本次股東大會。另外,只有連續持有公司股份6個月以上、持有數量在60萬股以上者或是持有已發行股份1%以上股份的股東,才有權征集代理投票的委托書。而代理人獲得的代理票數,也不能超過已發行股份總數的3%。

案例3-4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股東大會

一、會議召開情況

(1)召集人: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六屆董事會。

(2)表決方式:現場投票與網絡表決相結合。本次股東大會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和互聯網投票系統提供網絡形式的投票平臺。

(3)現場會議召開地點:深圳市鹽田區大梅沙環梅路 33 號萬科中心。

(4)現場會議召開時間:2012年5月11日(周五)下午14:30起。

(5)現場會議主持人:王石主席。

(6)網絡投票時間: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進行網絡投票的時間為2012年5月11日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互聯網投票系統投票的時間為2012年5月10日下午15:00至2012年5月11日下午15:00。

(7)會議的召集、召開符合《公司法》《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股票上市規則》及《公司章程》等有關規定。

二、會議出席情況

1. 出席的總體情況

2012年5月11日(周五)下午,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度股東大會召開,參加本次股東大會現場會議和網絡投票的股東(授權股東)共608人,代表股份4 543 265 188股,占公司有表決權總股份的41.32%。其中,A股股東(授權股東)共358人,代表股份4 061 912 340股,占公司A股有表決權總股份數的41.96%;B股股東(授權股東)共250人,代表股份481 352 848股,占公司B股有表決權總股份數的36.61%。

2. 現場會議出席情況

參加本次股東大會現場會議的股東(授權股東)共332人,代表股份2 725 089 874股,占公司有表決權總股份的24.78%。其中,A股股東(授權股東)共82人,代表股份2 243 737 026股,占公司A股有表決權總股份數的23.18%;B股股東(授權股東)共250人,代表股份481 352 848股,占公司B股有表決權總股份數的36.61%。

3、網絡投票情況

參加本次股東大會網絡投票的股東共276人,代表股份1 818 175 314股,占公司有表決權總股份16.54%。其中,A股股東共276人,代表股份1 818 175 314股,占公司A股有表決權總股份數的18.78%;B股股東0人,代表股份0股,占公司B股有表決權總股份數的0%。

三、提案審議和表決情況(見表3-2)

表3-2 表決提案結果

066-1

注:1. 比例指按類型占出席本次股東大會對相應議案有表決權股份的比例。

2. 華潤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關聯股東回避表決“關于繼續與華潤合作的議案”,按照規定,其所持的股份不計入該議案出席股東大會有表決權的股份總數。

3. 前十大股東(華潤股份有限公司、易方達深證1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劉元生、博時主題行業股票證券投資基金、融通深證10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HTHK/CMG FSGUFP-CMG FIRST STATE CHINA GROWTH FD、上投摩根內需動力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嘉實主題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三組合)對6項議案全部投贊同票。

(資料來源: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告,2012-05-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茶陵县| 交口县| 车致| 英吉沙县| 莱阳市| 和静县| 车险| 大名县| 万源市| 东山县| 宝丰县| 赫章县| 扎鲁特旗| 肇州县| 肇源县| 宝山区| 泰顺县| 涡阳县| 锡林郭勒盟| 穆棱市| 新宁县| 西城区| 东方市| 读书| 高邮市| 石河子市| 蒲江县| 鸡泽县| 黑山县| 宝清县| 蒙城县| 镇雄县| 罗甸县| 五华县| 扬中市| 南木林县| 福鼎市| 昌乐县| 江安县|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