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禮治與軟法治理[1]
羅豪才
各位專家學者,大家好!
經過多方籌備,“傳統禮治與當代軟法建設高端學術研討會”隆重召開。請允許我代表主辦方對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對會議的承辦單位、同時也是主辦方之一的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表示衷心感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八膫€全面”相輔相成,集中體現了中央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堅持法治基本方向,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同時也要多探討法律的中國特色,深入思考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的關系,對傳統文化加以揚棄,更好地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召開這次會議的想法,來自我2014年來山東開會期間與王志民教授的聊天中。我是搞軟法的,王教授是研究傳統文化的專家,我一直希望能夠在傳統文化中挖掘軟法產生發展的根基,而王教授也希望能賦予傳統文化以現代內涵。2014年6月,我們邀請王教授來北大博雅公法論壇舉辦講座,主題就是“軟法與傳統禮學”。由王教授主講,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效果非常好。之后我們開始籌備啟動更大規模的學術研討會,以期能夠延請更多專家,就這一主題進行更深入探討。2015年1月份,中國行為法學會軟法研究會正式宣告成立,我們這次會議成為軟法研究會宣告成立以來,與幾家單位聯合召開的第一次大型研討會。我也希望這種交流合作能更多一些,范圍更廣一些,成果更豐富一些。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岸Y”是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維護社會秩序、維系社會關系的一系列原則以及言行規范的總稱。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禮”就已經具備了社會規范的性質,在當時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著實際的調整作用,成為人們遵行的準則?!岸Y”既包含抽象的精神原則,也包括了具體的禮儀形式。通過“禮”的形式,把道德教化滲透到衣食住行、言談舉止各個方面,通過各種禮儀、制度來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言行,融入到人們的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岸Y”在運作理念與實施機制上與“刑”有明顯區別,是我國古代社會主要的行為規范,構成我國傳統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代以來,我們對于傳統法制的認識,更多偏重于“刑”,而忽略了“禮”的作用,這固然受制于我們的認識水平,但也與我們對法的理解有關。
傳統觀念一般認為:法是體現國家意志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規范體系。這一概念,一方面強調法的“規則”特性,即法是調整人類行為的規則;另外一方面強調法的“強制力”特性,即法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我們認為,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大背景下,對法的理解有必要進一步深化:法應是體現公共意志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公共強制或自律機制保證實施的規范體系。相應,法的特性則可由“規則性”和“影響力”來概括,一方面仍要強調其規則性,另外一方面,則應淡化規則與國家強制力的聯系,而關注其實際影響力大小。規則的影響力可能來自于國家強制力,或者是國家強制力與社會影響力的共同作用,也有很多是完全借助輿論、媒體、道德等社會影響力,以及自律、互律機制的運用來實現,褪去了國家強制力色彩?;谶@一概念和認識,則法律規范中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予以保障的部分規范屬于硬法;而另外一部分雖然也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但是不借助國家強制力,而是依靠社會強制,或借助自律、自治機制來實現其效果的規范,我們稱之為軟法。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這些社會共同體創制的各類自治規范多屬于軟法范疇。近年來,我們一直關注軟法發展,軟法研究無論是在研究范圍和領域上,還是在研究隊伍與組織上,都有很大進步,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既需要國家硬法,也離不開軟法,尤其是在法治社會建設中,更多的還是要依賴軟法。軟法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都體現了對社會多元主體的充分尊重,強調平等協商、自律互律,推動社會自我治理、自我規制,已經成為加強社會治理和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主要規范,正在發揮越來越獨特、越來越大的作用。
傳統“禮治”在規范內容和實施機制上與我們今天所關注和提倡的軟法有很多可資比較的地方。希望通過我們這次會議,深入理解和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傳統禮治、傳統文化與軟法關系的研究,傳承我國優良傳統文化,推進法治不斷深化。
最后預祝本次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