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死刑制度與經典案例解析
- 王秀梅等
- 2537字
- 2019-11-29 12:15:46
序
眾所周知,美國實行的是聯邦制度,聯邦和州在法律上存在著權力的劃分。美國憲法明確規定,聯邦憲法列舉的各項聯邦權以外的所有權力均歸各州行使。由于普通刑事犯罪不屬于聯邦管轄專列事項,因此刑事法律基本屬于州的立法權限范圍。只有當某項犯罪侵犯了聯邦法律,才由聯邦執法機構予以定罪處罰,其余絕大多數普通犯罪均由各州自行立法管轄。在這個意義上說死刑制度很大程度上只是各州的法律問題。美國50個州的法律,加上聯邦法律及華盛頓特區的法律,總共有52個法律體系,也有52個刑事法律體系(如果算上美國的軍事法律系統,則應該有53個刑事法律體系)。其中,有36個州至今仍然保留有死刑,聯邦刑法也保留死刑,而其余各州則廢除了死刑。在保留死刑的各州中,有兩個州(紐約州和堪薩斯州)的死刑法律最近被該州最高法院宣布為違憲;有一個州(伊利諾伊州)宣布,因在押死刑犯中最終被認定無辜者的數量很大,從2000年以后,死刑一律暫緩執行。事實上,自1976年以來,僅僅是一小部分州(得克薩斯州、弗吉尼亞州、俄克拉荷馬州、密西西比州和佛羅里達州)所執行的死刑占了美國死刑執行的絕大多數。
大約200—300年前,西方國家普遍適用死刑。當時,死刑的適用不僅公開,而且適用于各種犯罪。特別是在國家獨立或者建國之初,國家尚處于不穩定階段,并隨時受到政治方面的威脅,死刑的廣泛適用一方面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穩定;另一方面,死刑又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取代私人報應刑作為控制犯罪、實現正義的工具。然而最近200年以來,隨著公眾價值觀的改變,自由、民主和保障人權的理念逐漸使死刑的適用得到限制。一些政治、文化和法律精英提出限制國家權力、限制國家使用暴力和保障個人權利的主張,并對適用死刑的一些案件提出質疑,死刑的存在與現代社會價值觀發生沖突,死刑逐漸偏離了公眾的視野。
目前,在西方國家,廢除死刑的主張處于主導地位,特別是在歐盟國家,已徹底廢除了死刑。那么,美國作為法治發達國家為何仍在聯邦政府、36個州和軍事司法管轄中保留死刑的適用?其原因大致如下:(1)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該制度決定各州有自己的刑罰權,死刑存否也在各州的刑罰權之內。(2)美國憲法是200年前制定的,憲法制定之初,死刑尚未成為社會問題,其后有關刑事方面的憲法修正案也只涉及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問題,而沒有涉及死刑的存廢問題。(3)美國政治制度的影響。一方面,聯邦與各州之間的政治關系非常復雜,死刑也是美國兩個政黨之間的政治關注點;另一方面,法官特別是檢察官須經民選,因而如果沒有公眾的支持,很難改變立法的態度和司法上對死刑案件的指控。(4)美國犯罪率仍居高不下,特別是暴力犯罪,使得民眾主張適用死刑的呼聲仍占有較高的比率。
應該說,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曾是全美范圍內廢除死刑的唯一機構。死刑法律及程序方面的變革是聯邦最高法院在1972年審理的弗曼訴佐治亞州(Furman v.Georgia)案,在該案中,聯邦最高法院認為,當時佐治亞州的死刑制度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禁止殘酷和異常懲罰的規定。盡管弗曼案中的每一位法官都寫下了不同的贊成和反對意見,但弗曼案之最終仍被視為違憲,因為死刑的適用充滿著專斷、恣意以及可能的歧視,而不是因為死刑本身構成殘酷和異常的懲罰。1972年,弗曼案的判決使所有50個州和聯邦政府有關死刑的成文法歸于無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幾乎在全美范圍內廢除了死刑。
然而,弗曼案并沒有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樣導致死刑的廢除,此后由于犯罪率激增,民眾對暴力犯罪深惡痛絕,社會也顯示出對死刑的需求,大多數州起草新的立法以使死刑適用合法化。迫于社會各界的壓力,在弗曼案四年后,聯邦最高法院在1976年格雷格訴佐治亞州(Gregg v.Georgia)—案中維持了佐治亞州關于死刑程序方面的修正,并明確如果死刑程序滿足公正原則的某些要求,則依此判處的死刑合乎憲法。這些要求包括:(1)為了區分死刑定罪和量刑這兩個必經程序并避免裁判者的偏見和混亂,死刑的審判必須將定罪和量刑階段分開。(2)量刑者在判斷是否適用死刑時必須考慮一系列因素和標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終通過格雷格案又恢復了死刑,但將死刑限制適用于有限的幾種犯罪,主要是有加重情節的謀殺罪;同時也禁止將死刑適用于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礙人。
死刑是對生命權的剝奪,而生命權是人的一項最基本權利,同時也是最應當受到憲法保障的權利。由于死刑關乎生命,從而使死刑具備了刑罰與人權的雙重屬性,同時,對憲法保護生命權亦提出了雙重刑事司法系統中最能體現正當程序和平等保護的一種刑罰,是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反酷刑公約》中規定的禁止殘忍、異常處罰關系最為緊密的一種刑罰,是對憲法保護生命權的挑戰。近現代美國死刑制度經歷了深刻的歷史變革,執行死刑的數字也經歷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發展趨勢,死刑的合憲性解釋是更高的和最后的解釋。對美國死刑制度和死刑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以及廢除非暴力犯罪死刑、廢除未成年犯罪死刑、廢除智障人死刑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為我國嚴格控制死刑,慎重適用死刑以及發掘死刑替代措施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王秀梅教授一直以來從事國際刑法和比較刑法的研究,尤其對中美刑法的比較和美國死刑制度都有較深的研究。曾主持多項中美死刑制度比較和死刑替代措施方面的研究項目,合作出版了《中美死刑制度比較研究》,并有多篇涉及中美死刑方面的學術文章發表,著有《美國刑法規則與實證解析》及譯著《美國刑法精解》和《美國死刑法精解》。她多次實地考察了美國死刑制度的運行,參訪并與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律師協會以及民間死刑機構座談,掌握了美國死刑制度的大量一手資料。《美國死刑制度與經典案例解析》一書,是王秀梅教授在親自參與考察訪問,指導其學生以經典案例為素材撰寫的碩士論文基礎上整理完成的,對美國死刑制度的歷史變遷和當代適用進行了清晰的說明與研究。為我國研究限制和減少死刑適用,并最終廢除死刑適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美兩國是世界上頗有影響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均保留死刑的適用。而就目前而言,中國還不能徹底廢除死刑,但須嚴格控制死刑適用。從法律傳統看,中美兩國分屬兩個不同的法系,但對美國死刑制度尤其是從案例入手進行研究,將有助于中國死刑制度的改革從中汲取其精華,避免其在死刑制度變遷中曾經出現的失誤。
是為序。
高銘暄
2017年6月18日
死刑政策是失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