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信息服務創新

信息服務創新是指為謀求信息服務的科學發展而采用原創、集成、引進等方法對有關要素及其聯系進行開發和改變的過程。這一定義明確了信息服務創新的目的是為了信息服務的科學發展,也就是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明確了信息服務創新的主要方法是原創、集成和引進等;明確了信息服務創新的對象是信息服務的要素及其聯系;明確了信息服務創新的標志是對象的開發和改變。可見,信息服務的創新過程體現了“創意—革新—發展”的基本模式。

信息服務的創新離不開人本思想的指導、發展的現實基礎、信息技術的支撐、信息資源的開發、信息環境的改善、人機融合的戰略。以人為本的思想的價值取向可以保證信息服務的用戶導向原則更好地實施;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信息服務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信息環境不斷進化,使得新的信息服務需求不斷衍生,倒逼信息服務不斷創新,使其重要性與日俱增且不可替代;信息資源的開發使得信息服務內容不斷組合,信息服務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更加突出,成為重要的戰略平臺;人機融合更多克服了人與計算機之間的物理界限,創新服務手段更加友好、更加可用和易用,如圖2所示。

圖2 信息服務創新示意圖

在信息服務實踐中,信息服務創新包括活動創新和產業創新,下面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2.1 信息化生態中的信息服務活動創新

信息服務的產業化過程與其所處的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活動關系密不可分。由此可知,信息服務活動的創新與社會生產、交換、流通、消費結構的創新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信息服務四要素的創新進化也造就了信息服務活動的創新。

(1)信息服務環境的優化

信息服務創新是基于一定環境進行的,環境的特點及其變化必然影響信息服務創新的內容和方向。國家創新發展中自主創新主體的需求變化、組織機制變革、社會信息資源共享、信息技術集成等諸多因素共同構成了信息服務的創新環境。具體來說,信息服務環境包含創新發展的社會環境、急劇變革的需求環境、泛在便捷的技術環境等,主要表現為數字化、網絡化和虛擬化,并具有信息資源海量化、信息獲取渠道多元化、信息載體多樣化、信息傳遞和交流扁平化等特征。在國家創新發展的大環境下,信息服務的創新環境也將不斷優化。

(2)信息服務者的創新

信息服務者要主動適應信息服務環境的變化,深刻認識到用戶及其問題和需求的獨特性、多樣性、多變性等特征,以及信息服務產品和特定服務的增值性、針對性、可用性等要求。

信息服務者創新的主要路徑有:一是改變服務者的機構及其業務性質。服務者的機構及其業務性質基本上可分為經營性與非經營性兩類。改變的依據除了自身的戰略定位外,還可以是與用戶有待解決的問題和所需的幫助相對應的業務性質。如經營性企業法人單位的服務者團隊改變為獨立核算的產業活動單位,或者設立為下屬法人單位;非經營性信息服務單位以相應的服務業務為基礎,設立社團組織或公益機構等。

二是調整人員、資產和文化結構。當作為專業機構的服務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發展瓶頸,如更專業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欠缺、資金資本或物質資本短缺、發展戰略和機構使命空缺等等。這時就要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調整結構,增強動能,優化發展空間和發展機制。

三是切實進行協同集成服務。當服務業務發展到相當程度或遇到難處時,就要考慮開展協同集成創新活動,包括加入專業協會或聯盟等組織,聯合具有比較優勢的機構、團隊或專家個人組建共同體等。

(3)信息服務內容的創新

信息服務內容的針對性開發、利用的目的是提升信息服務內容的效益和質量,更好地實現服務增值,為信息服務用戶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幫助他們解決信息問題。在信息社會環境下,知識的流動、擴散與轉移的信息服務需求更加明顯,它常常“穿越原始邊界”,越來越多的專業用戶不再滿足于信息服務者為其提供一般性服務,而要求通過信息服務內容的共享將分散在本領域及其相關領域的專門知識信息加以集中組織,進行二次開發,甚至要求進行知識重組和重構,從中提煉出對用戶的研究、開發與管理創新思路等至關重要的知識信息供其使用。因此,信息服務內容的創新建設要求從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整合信息資源,以創新應用為中心代替以資源為中心,做到信息服務產品更加準確、更加全面、更加專業、更有價值,所提供的服務讓用戶更加信任、更能接受、更愿享用。

(4)信息服務策略的創新

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和信息服務內容的創新發展,信息服務者不僅要充分利用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內容開發利用作為服務保障,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服務策略的創新,以此來保證信息服務活動的創新。對用戶進行知識引導、幫助其進行篩選、分類和知識的深加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服務者和用戶緊密連接,創造交流互動的關聯,實現服務的個性化和專業化。信息服務策略創新的關鍵環節是提供服務方式方面的多種選擇,保證信息服務與信息技術的同步發展;優化服務的技術手段和經營手段,突出技術系統、資源系統與服務系統的互動;培育和增強與用戶之間在共同目標下的融合關系,構建起面向用戶的信息服務保障平臺,真正體現用戶導向性。

(5)信息服務對象的創新

毫無疑問,信息服務活動創新最主要的動力來源于用戶需求的改變。用戶需求的改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信息服務需求的動態化。組織,乃至產業的業務系統是多維的,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用戶業務活動的開展要求各主體之間進行動態的信息交流和協作;第二,信息服務需求的專深化。隨著信息技術及其對經濟發展推動作用的增強,知識信息的利用深度也不斷加深。用戶全方位與綜合化的信息需求往往需要利用本單位、本部門、本行業甚至利用多類型機構的服務才能滿足;第三,信息服務需求的數字化與網絡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著用戶信息需求結構,信息服務需求也隨之由傳統型為主向數字化與網絡化為主發展;第四,信息服務需求的多元化。這與需求的專深化并不矛盾,其體現的是不同用戶需求的來源多元。在社會發展所凸顯出的全方位、綜合化信息需求下,用戶利用信息服務已不再限于單純利用信息服務獲取所需信息的線索和信息本身,而對信息內容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樣性、來源的廣泛性、類型的完整性、信息內容的可得性和易用性提出了新要求,這需要利用多類型的信息服務才能得以全方位、系統化、全程化保障。因此,信息服務對象創新要緊緊圍繞需求發現、需求創造和用戶培訓等方面開展。

(6)信息服務模式創新

信息服務模式描述的是用戶、服務者、服務內容和服務策略等要素及其相互關系[6]。信息服務模式創新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變革了的要素融合形成的信息服務基本模式或生成模式的新創意和新內容;二是在信息化進程中出現新的要素并形成新的要素間的關系。

看得出,信息服務活動創新是基礎性創新,既有單個要素的創新,也有包含多個要素的綜合性服務模式創新;信息服務活動創新可以驅動信息服務活動的高頻變革和高效開展,也將促進信息服務新業態的陸續誕生和信息服務業的持續發展。

2.2 信息化生態中的信息服務新業態

把信息服務置身于信息化生態,還要注意到分析信息服務發展的多個視角,既要分析信息視角的信息服務,又要分析服務視角的信息服務,既要考察信息服務的技術問題(如計算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等),又要考察信息服務的經濟問題。信息化生態中信息服務的新業態可劃分為技術型、融合型、消費型和生產型。

(1)技術型信息服務新業態

技術型新業態,是指信息技術創新本身所帶來的信息服務新業態,即直接因為信息技術創新,尤其是新的信息技術形態出現而催生出的信息服務新業態。這種影響最集中地體現在郵政、電信、大眾傳播等以現代化信息傳播技術為載體的信息傳輸服務業領域。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一個包括網絡通信、新材料、傳感器、海量計算等多種相關技術在內的技術群,其技術的外延已經超出了傳統的計算機和網絡的范疇,因此直接依托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技術型信息服務業新業態的行業外延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不僅包含各種與網絡和計算機應用密切相關的信息服務業態,而且擴展到嵌入式系統、工業控制、智能終端、衛星定位系統等新領域。

一是計算維度的技術型信息服務新業態。計算維度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是指以云計算和大數據計算等為代表的一組旨在改變傳統的系統計算模式,并大規模提高計算能力的技術群。

二是通信維度的技術型信息服務新業態。通信維度的技術型信息服務業,主要指融合云計算的計算模式和嵌入式的數據采集終端技術,通過對各種異構網絡的整合,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通信服務的一類新技術。從技術的主要類型上看,通信維度的技術型信息服務業新業態主要包括兩個發展方向:一是以面向物理世界的通信控制為主的物聯網技術;二是面向個人用戶提供泛在通信服務的技術,包括三網融合、移動信息服務等。

三是控制維度的技術型信息服務新業態。控制維度的技術型信息服務主要以嵌入式軟件服務為代表。所謂嵌入式軟件,就是嵌入在硬件中的操作系統和開發工具軟件。從嵌入式軟件服務目前的發展態勢和未來技術走向來看,可以將目前嵌入式軟件產業形態按照其所生產產品的面向對象的不同,劃分為產品級、產業級和網絡級三類嵌入式產品。而實際上,嵌入式軟件之所以成為催生新一代信息服務業態的技術平臺,恰恰是在第三個階段,即隨著嵌入式硬件條件的不斷提升和物聯網的興起,嵌入式軟件產品逐漸朝以強調互動和協變的網絡型產品過渡的過程中出現的。

(2)融合型信息服務新業態

融合型新業態,是指新的信息技術普及之后,對依托舊有信息技術的信息服務業業態的升級和融合,從而產生出的信息服務新業態。

一是計算維度的融合型信息服務新業態。隨著云計算平臺的逐漸普及,電信運營商開始推出基于云計算平臺的融合型信息服務,這是一種基于信源的融合服務。固網電信運營商和移動電信運營商擁有龐大的用戶需求和用戶群體,從而具備協調多個行業、整合多個環節的資源和能力。在云計算模式下,企業信息服務外包模式將逐漸從原來的應用程序開發外包和系統維護外包的人/月模式,轉變成為整體基礎設施外包和服務外包的租用服務模式。這種新的服務外包模式的優勢在于其復用性更強,能夠大規模地降低企業IT運維成本。基于這樣一種融合與集成的技術架構,云計算服務商可以很方便地發揮集成優勢和規模優勢,為企業用戶提供低成本和更專業的信息服務。

二是通信維度的融合型信息服務新業態。通信維度的融合型信息服務業新業態以“三網融合”技術為依托,這是一種基于信道的融合服務。在三網融合的技術模式下,通過將電信網、電視網和互聯網上的不同服務業態進行組合,就能夠形成各種全新的信息服務模式。舉例來說,IP電話就是一種十分典型的基于網絡融合而提供的融合型信息服務,它屬于利用互聯網和IP技術開展的電信業務,通過數字化傳輸技術,把語音、壓縮編碼、打包分組、分配路由、存儲交換、解包解壓等交換放在互聯網上處理,通過TCP/IP協議實現語音通信。較典型的服務產品如Skype等。再如,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信(Fetion)服務也屬于這種融合型信息服務形態。飛信服務融合了語音(IVR)、GPRS、短信等多種通信方式,除具備聊天軟件的基本功能外,還支持通過PC、手機、WAP等多種終端登錄,從而實現了互聯網和移動網間的無縫通信服務。

三是控制維度的融合型信息服務新業態。控制維度的融合型信息服務業新業態,主要表現為基于信宿的融合服務。近年來,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大行其道,集成了多媒體播放、游戲娛樂、網絡訪問、衛星定位、藍牙傳輸等多種功能的移動終端,使得基于信宿的技術融合,成為融合型信息服務新業態的重要技術載體。

(3)消費型信息服務新業態

消費型信息服務新業態,是指在面向終端消費者的信息服務領域,由于信息技術變革對人類信息行為帶來的影響,進而間接催生出的信息服務業新業態,主要集中在依托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服務基礎設施的衍生增值服務上。電話、電報興起后出現的私人電報傳呼服務、私人電話服務等;個人計算機興起后出現的PC軟件服務、電腦游戲、個人信息處理等服務;網絡興起以后,電子商務、網絡社區、網絡門戶等等新的信息服務業態均可以歸入這一領域。這類服務面向個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服務的針對性更高,附加值也更高。

一是計算維度的消費型信息服務新業態。平臺化服務是計算維度新業態的演化結果之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背景下,計算模式朝向于計算和通信一體化的新模式演化的結果,是用戶最終成為全球網絡的內容生產者。在這樣一種技術模式變革的召喚下,可以認為,最為典型的平臺化信息服務模式,就是社交網絡服務。社交網絡服務,是指以一定社會關系或共同興趣為紐帶、以各種形式為在線聚合的用戶提供溝通、交互服務的互聯網應用。這種以人與人關系為核心的方式建立的社會關系網絡映射在互聯網上就形成了以用戶為中心、以人為本的互聯網應用。比如博客、微博、Mashup、RSS訂閱等Web 2.0應用,以及諸如MySpace、Facebook、Twitter、Flickr等社交網絡平臺。這些服務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平臺化服務為網絡用戶的根據特定需求而快速結盟的網絡群體行為模式提供條件。

二是通信維度的消費型信息服務新業態。以聚合化服務為例。時間上的“即時化”與空間上的“此在化”,共同構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聚合不同時空維度的異構行為鏈條的能力。所謂聚合化服務,是指“聚集多領域的資源和能力,整合各種信息、內容和應用,將不同主體提供的各種業務和服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供給客戶,從而滿足客戶泛在化和一體化的需求,并為客戶創造額外價值的一種服務。成功的聚合化服務的前提,是龐大的用戶群體所帶來的規模化效應。一個佐證是,目前市場上成功的聚合化服務案例,比如騰訊的QQ平臺、盛大的游戲平臺、中國移動的飛信社區、淘寶網的網購平臺等無不是依托于現有的龐大的存量用戶群體而展開的。需要指出的,這一點與前文所提到的“平臺化服務”具有明顯不同:平臺化服務的核心,是用戶主動參與互動和社會交往的意愿,而這種意愿并不會因為用戶群體的龐大技術而有所增加;而聚合化服務則更多帶有一種主動推送的意味,在大多數時候,接受聚合化服務的用戶相對更加“被動”,當然聚合化服務最終也要有良好的用戶體驗作為基礎,但在用戶最早接收服務時,卻并不一定完全是出于自身的主動意愿,因此聚合化服務提供商完全可以依托自身龐大的用戶群體開展各種聚合服務創新一一這實際上已經成為當今互聯網服務商最成功的主流盈利模式。

三是控制維度的消費型信息服務新業態。目前,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都可以見到很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慧化服務的蹤影。在食品安全控制領域,目前基于RFID的食品安全智能控制體系已經成熟。在居住領域,智能樓宇、智能家居等應用也早已走進了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在出行服務方面,目前車聯網服務已經較為成熟。在日用產品的智能化服務方面,基于全球網絡的智能服務應用更是層出不窮。從全球范圍來看,當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將全世界的各種信息融合為一個整體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網絡所連接的無數人的智慧,將匯聚在一起,形成一種全球性的智能。

(4)生產型信息服務新業態

生產型新業態,是指在面向企業生產的信息服務領域,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以及與之相伴生的企業生產、運營和管理模式變革,所共同催生出的各種生產性信息服務新業態。這類信息服務新業態在整個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歷程中是最活躍、也是最關鍵的一部分。

一是計算維度的生產型信息服務新業態。以企業“云重構”為例。在未來,云服務模式在企業中的推廣應用,將對企業的經營和運作模式產生重構性效應。在云平臺下推進企業間的業務鏈重構,是基于云架構的企業信息服務業態的重要內涵,即通過對企業不同價值鏈條的動態整合,形成一種全新的網狀、彈性、自組織的業務流程管理格局,從而引發一場“戰略性的、企業級的、貫穿整個價值鏈的深度變革”。這種端對端的企業價值流程管理的根本任務,是讓企業之間實現面向任務的快速協同。信息服務不再是局部的、面向特定領域提供服務,而是深深嵌入到企業價值鏈運作的各個環節,并幫助企業建立橫跨不同業務流的信息鏈,為企業運作的各個主體提供工作所需的信息資源,例如為企業建立企業云的所有參與者的業務渠道通用的客戶表示、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復雜賬戶管理體系,等等。

二是通信維度的生產型信息服務新業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背景下,異構網絡的融合、云計算等模式下企業創新活動的模塊化和組件化趨勢,都使得企業經營邊界不斷模糊化,企業間聯動成為決定企業經營效果和競爭能力重要方面,這又進一步導致企業間的價值鏈之間相互交叉、相互纏繞,形成有機的價值網絡體系。

基于這種價值網絡的管理模式而形成的信息服務創新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表述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技術平臺的基礎上,通過大量分布式和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信息服務商通過整合行業內的優質信息資源和管理咨詢、技術咨詢、政策咨詢、人才服務和金融服務等不同價值鏈,形成能夠幫助提升企業信息鏈各個環節的價值的綜合集成技術和戰略管理能力。企業可以將市場調研、風險評估、創意生成、方案制定、產品研發、運作管理和市場推廣等各個環節中的信息咨詢和信息服務工作外包給信息服務提供商,并由他們統一調配行業信息資源,形成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最優化解決方案。這種模式不需要打破原有的產業單元或經濟個體的組織方式,而是依賴于云計算、物聯網、語義網、智能網絡等信息技術平臺作用的充分發揮,消弭異構平臺整合時所出現的信息不對稱以及資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的問題。

三是控制維度的生產型信息服務新業態。物聯網、傳感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驅動的時空一體化的智能網絡,是無數嵌入物理實體內部的傳感器、存儲器和軟件芯片組成,因此稱為“嵌入式智能”。它借助物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通過對企業運作流程中簡單和低層次的事件處理的模塊化和云計算化,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流程的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比如精準農業和智能耕種,利用無線傳感器技術對農場作物的溫度、濕度、露點、光照等環境信息的監測和自動控制,并通過數據分析掌握作物質地和生長過程中的日照、溫度、濕度的確切關系。在工業領域也應用頗多,尤其是油田勘探、冶金等環境惡劣、流程復雜、涉及大量物理環境的參數采集和整合的大型工業應用。

2.3 信息化生態中的信息服務業創新

相對于信息服務活動創新和信息服務新業態,信息服務業創新就顯得更加復雜,也更有戰略意義。根據信息化生態系統及其信息服務生態位,信息服務業創新可劃分為生產視角的產業創新和管理視角的行業創新。信息服務產業創新主要包括理念創新、定位創新、結構創新和戰略創新,信息服務行業創新主要包括文化創新和管理創新。

(1)信息服務理念創新

信息服務理念創新是指信息服務生產實踐中科學合理的指導思想和邏輯思維的形成、變革和進化,體現了信息化生態的人本論思想。近些年來,信息服務生產實踐越來越重視個性化服務項目的開發和運營,有針對性地幫助用戶解決特定的問題。與此同時,人性化理念也逐步養成,強調問題解決的同時,注重用戶的行為體驗和心理感受。這與全社會“以人為本”思想的形成和強化是分不開的,與信息化發展中突出人的因素是息息相關的。當前,信息服務要樹立人本思想,堅持和強化用戶導向性,既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又提高用戶的信息素養。

(2)信息服務定位創新

信息服務定位創新是指信息服務生產實踐中精準合情的階段特征和比較優勢的判斷、跨越和演化,體現了信息化生態的階段論思想。信息化進程的不同階段,也意味著信息服務業的后向關聯產業,即產業基礎有別,以及信息環境、信息政策、信息素養、信息需求、信息行為能力等方面的變化。比如,信息化進程經歷的信息技術裝備為主、信息資源開發為主、信息行為推廣為主的不同階段,信息服務的基本模式相應地出現了從傳遞模式到使用模式再到問題解決模式的演化。因此,信息服務的生產實踐要結合當時和當地的信息化進展、用戶的需求來源和素養習得、產業規模和效益、產業組織和市場結構、行業類別和生產特性等內外條件及其變化情況,精準分析并確定符合自身情況的生產類別和目標市場,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行為起點、路徑和目標。

(3)信息服務結構創新

信息服務結構創新是指信息服務生產實踐中切實可行的業務方向和細分市場的確定、調整和發展,體現了信息化生態的技術論、資源論和環境論思想。信息服務的結構既有宏觀結構,又有中微觀結構。宏觀結構指的是信息服務作為生態位之一,在信息化生態系統中與其他生態位的關系。我們已經知道,信息服務在信息化建設中要解決好優先定位的問題,而信息技術主要是切實權衡的問題,信息資源主要是統一規范的問題,信息環境主要是生態構建的問題。信息服務的中微觀結構指的是在選擇和應用適合用戶信息素養的技術工具、獲取和開發適宜用戶有待解決的問題的信息資源等基礎上,所確定的業務結構、市場結構、產品與服務結構。業務結構可以結合技術型、融合型、生產型和消費型等眾多信息服務新業態,根據自身的理念和定位,組合成長性和互補性俱佳的新業態,形成切實可行、方向明確的業務結構;市場結構要處理好競爭性與壟斷性、多能與一專、泛在與細分的關系;產品和服務結構不僅要解決好信息服務產品與特定服務的主次問題,更要與市場結構和業務結構銜接匹配。

(4)信息服務戰略創新

信息服務戰略創新是指信息服務生產實踐中切實可期的競爭優勢和協同策略的規劃、轉型和發展,體現了信息化生態的融合論思想。信息化不同階段的信息服務業不僅在后向關聯產業、用戶需求和素養等發展基礎方面有別,而且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發展環境方面也各異,因而其戰略目標要因勢利導,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自身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的基礎上加以確定,并適時調整或轉型。當前,隨著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和智能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其在信息服務生產實踐中的廣泛應用,人機關系已不僅僅是機器輔助人類、人機交互的關系,人機交融關系將成為重大戰略問題有待人們去妥善解決,也將成為信息服務戰略創新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5)信息服務文化創新

信息服務文化創新是指信息服務管理實踐中社會可知的價值體系和專業形象的確立、修正和提升。信息服務生產實踐已經創造出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履行自身使命的同時,也在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信息文化和服務文化等背景文化,并形成獨特的信息服務文化,尤其是在服務經濟和信息經濟時代,信息服務創造了新的信息文明和服務文明。另外,文化力量對信息服務生產實踐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像品牌效應、思維定勢、行為習慣等的助推作用,專業精神缺失、價值取向相背、行為意向偏離等的消極影響,分別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了信息服務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6)信息服務管理創新

信息服務管理創新是指信息服務管理實踐中業界可信的組織架構和預防功能的建立、改進和完善。信息服務管理有其自身的獨特性,這是由信息服務相對于其他服務、信息產品相對于其他產品的獨特性和信息服務的專業精神及發展前景決定的。以信息服務監管為例,無論是信息傳輸服務業、信息經紀與代理服務業、信息處理服務業,還是信息分析與咨詢服務業及公共信息服務業,對不專業、不道德、不合法等現象的監管,均涉及具體的復雜的服務行為動機、信息產品質量、信息流秩序、信息服務策略、信息用戶目的等眾多要素。因此,各級監管部門就要根據信息服務的基本規律,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僅靠現行的行政許可制、業務備案制、舉報投訴制是遠遠不夠的,還可探索以獨立的第三方為紐帶的用戶反饋制、業務專家審計制等監管機制,既有助于應急處理,又可完善管理的預防功能。

參考文獻

[1]戈峰.現代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77.

[2]楊學山.論信息[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6—10.

[3]Thomas H.Davenport,Laurence Prusak.Information Ecology:Mastering th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Environment[J].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34—35.

[4]Bonnie A.Nardi,Vichi O’Day.Information Ecologies:using Technology with Heart[M].Mas-sachusetts:The MIT,1999,45.

[5]習近平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的主旨演講[EB/OL].[2015-09-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03/c_1110968875.htm.

[6]陳建龍.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124—1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邯郸县| 遂昌县| 资溪县| 张家港市| 朝阳区| 南投市| 壤塘县| 文水县| 黄陵县| 鹤峰县| 行唐县| 鹤庆县| 苗栗市| 青岛市| 英德市| 保山市| 杭州市| 常宁市| 井研县| 虞城县| 淮北市| 道孚县| 阿拉善左旗| 潢川县| 清涧县| 乌拉特前旗| 财经| 九台市| 肥城市| 于都县| 南陵县| 寿光市| 自贡市| 鄂托克前旗| 库伦旗| 桦甸市| 宜宾县| 棋牌| 宁晋县|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