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情報研究工作的類型與體系
3.1 情報研究工作的類型
劃分情報研究工作類型,可能有各種方法和準則。
3.1.1 基于情況感知狀態劃分的情報研究工作類型
如果按研究工作所可能覆蓋的已然情況、現行情況、未然情況來分,情報研究工作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1]側重于研究已發生(已然)情況的本底調查研究;[2]側重于研究正在發生著的情況的動態監測研究;[3]側重于研究未來將發生(未然)情況的未然預判研究。
本底調查工作指的是“對競爭對手或其他對象(某國、某機構或公司、某團伙或某個人)的一些基本情況和底細,進行系統的百科全書式摸底調查”的一類情報研究工作。
在本底調查過程中,情報研究人員獲得關于競爭對手或其他對象的基礎資料(過去和近期已然發生的基本情況)、整理和儲備(沉淀)這些基礎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目的是做到對競爭對手知根知底(對手的強項弱項、對手的敵友等等),以便闡釋對手當前動靜,從而避免己方遭受驚嚇與突襲;預判對手未來可能行動路線,從而防患于未然。本底調查是動態監測和未然預判工作的基礎。
美國中央情報局編制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68])、中國航空工業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世界國防科技工業概覽》[69](表3-1,表3-2),都是典型的本底調查工作成果案例。
表3-1 本地調查工作案例1

表3-2 本地調查工作案例2



動態監測工作是指對世界范圍內可能影響到我方國家(公司或機構)利益的某些主體(競爭對手或某國、某機構或公司、某團伙或某個人)以及某些新發生的技術、事件、人物、現象等進行跟蹤分析的一類情報研究工作。在動態監測過程中,情報研究人員獲得關于競爭對手或其他對象的最新情況(在基本情況基礎上所發生的新動向)、快速整理和分析這些新情況,不斷充實或更新本底調查的數據、調整原有結論和判斷,目的是做到讓我方決策者對競爭對手當前動靜了如指掌,同時也為未然預判工作提供支撐。
美國中央情報局編制《總統每日簡報》(President’s Daily Brief, PDB)的工作,就是一個典型的動態監測工作案例。
未然預判工作是指“對競爭對手或其他對象(某國、某地區、某機構或公司、某團伙或某個人)在近期或可預見將來開展某活動、發展出某技術或能力、介入某沖突的可能性,提前進行判斷”的一類情報研究工作。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預防措施研究中心每年12月中旬發布的關于下一年度應預防重點事件的調查研究工作[70],就是一個典型的未然預判研究工作的案例。
3.1.2 按知識內容來劃分的情報研究工作類型
如果按研究工作所可能涵蓋的知識內容來分,則有多少種重要知識內容就有多少類情報研究工作。一般情況下,情報研究機構會最優先針對數量不多的幾種重要知識內容開展情報研究工作。例如,美國陸軍情報部門就十分重視傳記情報、經濟情報、社會情報、交通與電信情報、軍事地理情報、武裝力量情報、政治情報以及科學與技術情報(所謂BEST MAPS[71][72])等八類情報研究工作(表3-3)。
表3-3 美國陸軍情報研究涵蓋的八個主要內容領域


圖3-1 情報研究工作類型全譜圖
3.1.3 情報研究工作類型全譜
如果以內容類型(不限于上述八種內容)為Y軸、以本底調查/動態監測/未然預判為X軸,我們可以得到情報研究工作類型的全譜(圖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