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實訓教程
- 鄒慶華
- 1635字
- 2019-12-11 15:49:18
三、深度閱讀
寫作背景:
1949年年初,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后,中國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已成定局。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及無黨派民主人士籌備建立民主聯合政府。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向全國人民公開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建立新中國問題上的主張。毛澤東明確指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思想不能救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在中國,只能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原著節選:
原著解析:
洪秀全發動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從根本上說,是與中國歷史上無數次農民起義性質相同的一場舊式農民戰爭。例如,《天朝田畝制度》雖勾畫了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天國,但它體現的是與歷史發展規律背道而馳的樹立在小生產經濟基礎上的絕對平均主義的幻想,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農民烏托邦;農民的階級局限性,導致他們所建立的政權迅速封建化;領導集團的腐朽與奢華不亞于清朝皇帝,并最終因爭權奪利而相互砍殺,發生天京事變。所有這些,給太平天國革命打上了依然沒有擺脫舊式農民戰爭的深刻烙印。
但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發生在外國資本主義已侵入中國、中國原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趨于解體,并逐漸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時期,就使這場農民革命不能不帶有不同于以往農民戰爭的一些新的歷史特點。
太平天國后期,得到天王洪秀全信任、主政于危難之際的干王洪仁玕,制定了一個統籌全局的改革方案——《資政新篇》。這是一個向西方學習的較為全面的方案。《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張“禁朋黨之弊”,加強中央集權,并學習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經濟方面,主張發展近代工礦、交通、郵政、銀行等事業,獎勵科技發明和機器制造,尤其是提出“準富者請人雇工”,對窮人“宜令做工,以受所值”,這就把向西方的學習,從生產力的領域擴展到生產關系的領域,即開始提倡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制;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議設立新聞官、新聞館,破除陳規陋俗,提倡興辦學校、醫院和社會福利事業;在外交方面,主張同外國平等交往、自由通商,“與番人競雄”,但嚴禁鴉片入口,對來華的外國人,“但準其為國獻策,不得毀謗國法”。洪秀全看到后,非常重視。幾乎逐條加以批示,對其中絕大部分條款都表示贊同(如“此策是也”“欽定此策是也”),并下令鐫刻頒布。
《資政新篇》對中國未來做出了大膽的、超出了農民小生產者眼界的新穎設計,代表了未來中國前進的方向。它是近代中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本主義建設方案,是太平天國歷史上一個光輝的亮點,使這次農民戰爭鮮明地不同于中國歷史上的其他農民戰爭,反映了以洪秀全為代表的太平天國領導人向西方尋找真理、探索國家出路的努力。雖然《資政新篇》與《天朝田畝制度》一樣沒能付諸實踐,但它卻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思想材料。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在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而寫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把洪秀全列為近代中國“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這是完全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