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流通企業商品的核算
一、庫存商品構成
庫存商品的構成包括:
(1)庫存產成品、外購商品、存放在門市部準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2)接受來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后,視同小企業的產成品,也通過“庫存商品”賬戶核算;
(3)可以降價出售的不合格品,也在“庫存商品”賬戶核算,但應與合格產品分開記賬。
庫存商品不包括以下項目:
(1)已經完成銷售手續,但購買單位在月末未提取的庫存產成品,應作為代管產品處理,單獨設置代管產品備查簿,不再在“庫存商品”賬戶核算。
(2)小企業(批發業、零售業)在購買商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等),在“銷售費用”賬戶核算,不在“庫存商品”賬戶核算。
二、商品批發企業的核算
商品批發企業一般采用數量進價金額核算法核算庫存商品,按照商品品種同時登記數量和進價成本。
其具體做法是:庫存商品總分類賬按進價進行核算,同時,按商品品種、規格等設置庫存商品明細分類賬,記載商品增減變動和結存的數量和進價。
小企業對于取得的存貨按照存貨的進價(實際成本)入賬。如果取得的存貨已經入庫,按照實際進價借記“庫存商品”賬戶,按照可抵扣的增值稅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如果取得存貨尚未入庫,按照實際進價借記“在途物資”賬戶,按照可抵扣的增值稅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主要會計分錄如下:



采用進價法核算的商業企業可以采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毛利率法等來核算存貨的發出成本。商業批發企業通常采用毛利率法估算存貨的發出成本。
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總金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并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三、商品零售企業的核算
在會計實務中,商品零售企業一般采用售價金額核算法核算庫存商品,類似于計劃成本法。商品零售企業設置“庫存商品”賬戶核算商品的售價金額,其借方和貸方均按照售價金額入賬;設置“物資采購”賬戶核算商品的進價成本,并計算采購商品的進銷差價;設立“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核算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1)小企業購入、加工收回等原因增加的庫存商品時,按照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賬戶,按照可抵扣的增值稅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賬戶,按照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物資采購”“委托加工物資”等賬戶,按照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賬戶。其會計分錄如下:


(2)平時,商業企業銷售商品在確認商品銷售收入的同時,按照商品的售價金額結轉銷售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賬戶,貸記“庫存商品”賬戶。
(3)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賬戶,貸記“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將按照商品的售價金額結轉的銷售成本,調整為進價成本。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小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小企業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復核調整。其會計分錄如下:

(4)“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的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小企業庫存商品的商品進銷差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