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之前的中國智慧
- 王小盾
- 17字
- 2019-12-11 15:32:25
第二講 從“鴟龜曳銜”神話看上古神話
一、對“鴟龜曳銜”神話的解釋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回到《楚辭·天問》來了。根據以上這些圖像,我覺得,我們完全有理由對《楚辭·天問》中的那段話提出一個新的解釋。
可以肯定,《楚辭·天問》當中的神話,是有圖像背景的。因為王逸《楚辭注》有一句話,說到屈原在流亡過程中的經歷,即“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這句話的含義是:屈原是在見到繪有天地山川神靈的宗廟壁畫的情況下進行文學創作的。而在《呂氏春秋·諭大》中,有“五世之廟,可以觀怪”的說法;在漢代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中,對漢恭王所建的魯靈光殿,也有“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寫載其狀,托之丹青”等等描寫。所以我們肯定,古代的神話是有一批相對應的圖像的。具體來說,《楚辭·天問》所說的“鴟龜曳銜,鯀何聽焉”,應該就是楚宗廟中相關壁畫的反映。它的含義是:運送太陽的不是鯀,而是鴟鸮和龜;鯀并沒有什么功德。所謂“聽”,即“聽”,是“圣”(聖)的意思。
由此可見,“何闔而晦?何開而明?……”這一整段話,都可以理解為針對圖像的提問。翻譯成現代語言,是說:“天戶怎樣關閉而造就了黑夜?又怎樣打開而造就了白晝?角宿未啟天關之前,太陽藏在什么地方?鯀不能勝任治洪之事,為什么他又深孚眾望?大家都說不必為鯀擔心,那么為什么不讓他試試看呢?晚上的太陽是由鴟和龜運送到東方的,鯀有什么功勞呢?……”這段話在邏輯上是很完整的,證明我們對這個神話提出的解釋可以成立。
現在的問題是:既然我們對《楚辭·天問》里的一個設問作出了解答,同時也對晚上太陽存在于何方的問題作出了解答,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進一步討論一下:對于理解中國上古神話來說,這個關于晚上太陽的神話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