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聲畫對位含蓄且富有詩意

——陳凱歌作品《霸王別姬》賞析

影片資料

中文片名:霸王別姬

國家/地區:中國內地/香港

類型:愛情/劇情

導演:陳凱歌

主演:張國榮 張豐毅 葛優 鞏俐

劇情簡介

20世紀20年代,9歲的小豆子隨著母親來到關家科班。他的母親是個妓女,她請求關師傅收留兒子學京戲。小豆子是個六指,母親狠下心來用刀子切掉了他那根畸形的手指,號啕大哭的小豆子被強行按在香案前完成了入梨園的儀式。

科班里的孩子大都出身貧寒,可他們都因為小豆子的母親是妓女而歧視他。只有大師兄小石頭憐憫他,處處關照他,豪情仗義的小石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豆子的保護神。

關師傅讓小豆子學坤角,小豆子雖然對于這種性別顛倒的意識做過本能的抗拒,但是在戲院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小豆子最終接受了“女嬌娥”的角色。

在關師傅的嚴厲要求之下,小石頭和小豆子的技藝突飛猛進,師兄弟第一次唱堂會合演《霸王別姬》獲得滿堂喝彩,不久,他們都成了炙手可熱的名角。小石頭的藝名叫段小樓,小豆子的藝名叫程蝶衣。演虞姬的時間長了,程蝶衣的內心發生性別錯位,“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他對段小樓的友情逐漸發展為同性之愛,在他的意識深處段小樓就是霸王,自己就是虞姬,他們相約要演一輩子的《霸王別姬》。

菊仙是青樓里的一個風塵女子,她的出現使師兄弟之間的感情出現了裂痕,她對段小樓以身相許,使程蝶衣的夢想化為泡影。程蝶衣把自己用屈辱換來的、段小樓向往已久的名貴寶劍贈予師兄作為紀念,然后同段小樓分道揚鑣。之后由于關師傅出面撮合,師兄弟兩人再次合演《霸王別姬》。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傷兵大鬧戲院,抓走了程蝶衣。為救程蝶衣,段小樓和菊仙四處奔走,但由于誤解,兩人再度分手。

“文革”中,段小樓被打成“牛鬼蛇神”。師兄弟和其他的挨斗者一律戲妝示眾,造反派威逼師兄弟兩人相互揭發“罪行”,被迫無奈,段小樓將程蝶衣歷史上的污點和美麗的夢想作為“罪行”抖摟出來。程蝶衣有點不相信師兄會這么做,他認為段小樓之所以背叛他是因為菊仙,他就以牙還牙,大罵菊仙是“臭婊子”。造反派抓住了把柄,又逼迫段小樓表白:她是妓女,我不愛她。菊仙忍受不了沉重的打擊,懸梁自盡。

時光流逝,“文革”結束了,“四人幫”被打倒了,程蝶衣和段小樓師兄弟兩人也在分離了22年的舞臺上再次合演《霸王別姬》。按說,一切都變好了,然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程蝶衣卻假戲真做,用他送給段小樓的那把傾注了他的感情和夢想的寶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結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也結束了這出燦爛的悲劇。

拍攝背景

《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的第五部影片,本片風格與他的前四部電影完全不同。陳凱歌的前四部影片《黃土地》(1984年)、《大閱兵》(1986年)、《孩子王》(1987年)和《邊走邊唱》(1991年)可以說是屬于他創作的第一階段,這個階段是為以后做準備的,一方面是做電影理論的準備,另一方面則是電影技巧的準備。陳凱歌說:“這個階段對我已成過去。”

在前四部影片里,陳凱歌自始至終高舉第五代導演的旗幟,摒棄傳統寫人敘事電影的路子,以凸顯聲像造型和符號象征的弱化敘事來建構復雜多義的表意影像世界。而《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則回歸了敘事和性格本體,以富于生活、文化底蘊的故事敘述和真實、復雜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示出強烈的劇情沖突和多舛的人物命運。

陳凱歌說:“這部影片的創作風格與我以往作品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霸王別姬》與我過去的影片題材不同,它充滿了生生死死的戲劇沖突,只能順著它的脈理走,拍成情節性和情感沖突比較強烈的影片。”他還說:“這部影片創作風格的轉變,并不是迫于市場壓力的無奈,而是一種主動的追求。”

可喜的是,這次轉變使中國內地電影首次摘取了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也使導演陳凱歌了卻了多年的夙愿。

此外,1993年《霸王別姬》還獲得國際影評人獎“費比西獎”,日本第38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剪輯等獎項。

理論準備

電影中聲音和畫面的結合呈現出三種形態,即聲畫合一、聲畫分立和聲畫對位。

所謂聲畫合一,是指畫面中的形象和它所發出來的聲音同時出現,又同時消失,兩者互相吻合,又叫聲畫同步。

所謂聲畫分立,是指畫面中的聲音和形象不同步,互相離異,或者說,觀眾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畫面不一致,所以叫作聲畫分立,又叫聲畫分離。

所謂聲畫對位,是指電影中編導者出于一種特定的藝術目的,有意識地把各自獨立的、有或沒有直接聯系的聲音與畫面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產生一種新的寓意,以便更深刻地表達影片內容和相應思想。

例如,在電影《苦惱人的笑》里面,記者給打碎花瓶撒了謊的小女兒講《狼來了》的故事,畫外是他講故事的聲音,畫面卻是報紙出版發行的情景。當故事講到孩子撒謊自食其果的結尾時,畫面表現的是報紙無人問津的情形。這里的聲音和畫面是沒有直接聯系的,但兩者結合起來卻產生出一種諷刺性的比喻,也表達出主人公矛盾的心理。

在意大利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情竇初開的小男孩兒雷納托看見自己心儀的女人去了一個隱秘的房間,誤以為她是與人幽會,內心十分痛苦。此時,影片并未直接表現他如何肝腸寸斷、歇斯底里,而是巧妙地運用了畫面中的一個聲音來隱喻:鎮上在放電影,電影里的男主人公憤恨地對女主人公說出了這樣的臺詞:“你——騙了我”。然后我們看到正在銀幕下聚精會神看電影的雷納托,立刻就會聯想到這是體現他心聲的一句臺詞。

鑒賞分析

一、主題分析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內容相當復雜,不僅外籍人士因文化、背景的差異在看法上有所不同,國內觀眾看了也幾乎觀點各異:有人看了大聲喊好,但好在何處又說不清楚;有人說這部電影根本不好,只是對意大利導演貝爾托魯齊的《末代皇帝》的模仿,水平遠遠趕不上張藝謀導演的《活著》,也有人說這部影片遠超那部影片之上;有人覺得這部電影很容易就能懂,也有人說這部影片讀解起來有相當的難度;有人則認為這部電影是在顯示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更有人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在控訴“文革”;也有人說這部電影主要描寫的是飾演虞姬的小豆子(程蝶衣)如何在從小到大的一生中尋找認同的過程。有人認為這部影片有“美化暴力”的嫌疑(如把學戲的孩子們打得這么慘,以及“文革”的火紅場面等)。多數人認為這部影片的主要角色是飾演虞姬的程蝶衣,但也有人認為這部影片的主角是飾演霸王的段小樓,還有人認為這部影片的主角是段小樓、程蝶衣和菊仙三位,缺一不可,平分秋色。來自美國的消息說,一位中年的美國朋友在看了這部影片后對京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同情,像他這樣的西方觀眾并不在少數。美國一所大學的大學生報對這部影片的影評是:其中每個角色的演出皆是一流的,導演能處理片中這么多困難的角色和情節是難得的。相比之下,貝爾托魯齊的《末代皇帝》雖也不錯,但顯得就像個卡通片。《霸王別姬》的英文名稱是Farewell My Concubine。該報說這部影片的主角(飾虞姬的程蝶衣)真也就不分臺上臺下,“戲夢人生”地真想當起妾侍(Concubine)來。該報同時也說程蝶衣“肢體語言”的演出很上乘。

以上這許多的意見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道理。這的確是一部即使在情節上也不容易一下子就看懂的影片,劇情時代跨越很長(1924—1977年)。劇情和角色本身之復雜也很容易使觀眾因著重點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觀感和結論。

應該說,《霸王別姬》一片感情強烈、情節曲折,充滿生生死死的戲劇沖突,并邀請幾位大明星主演,具備充分的商業元素,同時又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在這一點上,與陳凱歌的前作既一以貫之又有所超越。香港地區影評界對這部電影用“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來形容是相當中肯的。

陳凱歌選擇中國文化積淀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其藝人的生活來表現他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這是很聰明而獨到的。國際影評人獎的評委認為:“《霸王別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像華麗、劇情細膩。”這是外國專家的看法,對于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來說,這部電影的內蘊更為豐富深廣,銀幕影像的張力更具歷史深度。

從表層來看,影片《霸王別姬》寫的是兩個京劇男演員與一個妓女的情感故事。“這種情感綿延50年,其中經歷了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也經歷了他們之間情感的巨變與命運的巨變——由張國榮扮演的青衣演員程蝶衣,他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做夢的人,在他的個人世界里,理想與現實、舞臺與人生、男與女、真與幻、生與死的界限統統被融合了,以致當他最后拔劍自刎時,我們仍然覺得在看一出美麗的戲劇,這個人物形象告訴我們什么叫迷戀。”陳凱歌說。

的確,從這個角度來看,《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基本上講述的是一個有關人生與情感的故事,講述一個沒法將人生與藝術區分開來的浪漫理想主義者的悲劇。這個人物如同追求愛情一般的為理想和藝術而獻身,還有感情,最后為藝術、感情而凄美獻身。可以說,他寧愿死在戲中,也不想活在真實里,寧可糊涂,也不要清醒。他到死都“執迷不悟”,為著成全自己,掙扎著與命運做著蚍蜉撼大樹、螳臂當車式的無望之爭,最終成為信仰的祭品。然而,這種執著的精神和為藝術、感情獻身的勇氣卻使他的生活體現出一種精彩與美麗。

然而從深層來看,我們發現問題并不是那么簡單:透過程蝶衣的悲劇,我們不難發現,《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在嚴密的敘事背后,是導演以懷疑、批判的理性視角對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及人的生存狀態、人的命運表示了深切的關注和潛在的憂慮。

任何一個主題想要完美地被體現,需要由情節編碼來體現,那么,《霸王別姬》一片都做了哪些情節編碼的鋪陳呢?

故事一開始,是清末民初的北洋時代(透過全片,我們有理由相信,假如不是人物的年齡限制了他們生存的時代,沒準陳凱歌會把段小樓和程蝶衣放在清朝、明朝,甚至跨越整個中國的封建時代里去,因為只有這樣才更容易、更清晰地表現他要表現的主旨,正因為如此,在這一段中,北洋時期的人物并未成主角,恰是清室子弟那坤和張公公唱了主戲)。當時京劇風行,用影片中關師傅的話說,叫“是人的就得聽戲,不聽戲的就不是人”,關師傅還說:“哪朝哪代京劇也沒這么火過,你們算是趕上好時候啦!”所有的學藝者便異口同聲地答曰:“沒錯!”

一方面是殘酷地學藝,另一方面成角以后也確實會達到萬人敬仰的效果。小賴子、小豆子吃不了學藝的苦,逃出戲班后,又被京劇藝術的魅力所感染,更被京劇演出時火爆的現場氣氛所震撼,冒著被打的危險,再次回到戲班,也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關師傅所說的話的正確性。

話說回來,當時的京劇再紅火,程蝶衣和段小樓合演的《霸王別姬》也只是作了太監張公公的堂戲而已,小豆子還成了狎玩的對象。用那坤的話說,叫“這虞姬再怎么演,她也難逃一死不是?”

同樣,在日軍侵華期間及抗戰結束國民黨統治時期,京劇依然是半肢癱瘓的藝術,依舊作為滿足權力(日軍官青木三郎、國民黨要員等)觀看快感的玩意。就是捧角權貴袁四爺,在精通戲理的表象背后所隱藏的依然是狎玩心理。藝術(京劇)在權力支撐的高奏封建主義旋律的歷史舞臺上不過是充當了粉飾和娛樂用的道具。

但即便如此,藝術和藝人在這個時期,盡管艱難,畢竟頑強生存。難忘全劇的一個高潮戲,程蝶衣因為給日本人唱戲被法庭審判,袁四爺傾力相救,終因程蝶衣心如止水而功虧一簣,眾人皆以為程蝶衣此次必死無疑,卻不想峰回路轉,又見生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藝人的地位提高了,對藝術的感染力量也更加重視了,但是對文藝的宣傳教化功能的過于強調,以及賦予藝術不該承受的重中之重,結果讓古老的藝術不是煥發了青春,而是一度走進了瀕臨凋零的境地。

由此可見,《霸王別姬》一片中的真正主角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程蝶衣或段小樓,而是京劇。而京劇,由于“融傳統的文學、音樂、舞蹈、繪畫、曲藝、雜技于一爐,集中國獨樹一幟的寫意美學體系之精粹于一身”,在影片里“因之就具有中國傳統藝術乃至中國傳統文化象征的意蘊”[17]

所以,與其說《霸王別姬》是寫人的作品,莫如說這部影片透過程蝶衣、段小樓等一代京劇藝人的悲劇,探討的是藝術與權力或曰“道”之間的關系。藝術是美的,是永恒的,然而它卻總是置于權力的重壓與賞玩之下;而中國幾千年的文藝發展史,又總是高舉著“文以載道”“文以明道”的大旗,總是要文藝承載著宣傳與教化的宏大作用,成為宣傳“道”的手段與工具,且這一過程與劇中的“男兒郎”在煙桿的搗弄之下款款變成“女嬌娥”一場戲極其相似,充滿極強的強迫寓意,一旦有追求的藝術家想抗爭,卻怎么爭也“爭不過命運”。小豆子不服,在別人的眼里就成了瘋魔,最終落得個“拔劍自刎、從一而終”的結局。凄美則已,卻是殉身。這既是個人的悲劇,又是藝術的悲劇,更是文化的悲劇、歷史的悲劇、民族的悲劇。

以上恐怕才是《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想要表現的主題。

二、攝影分析

陳凱歌在《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充滿激情地敘述這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故事,但他卻不滿足于僅僅動人地講故事。片中一些鏡頭極具張力,具有相當大的歷史涵蓋面,蘊含深刻的哲理。像影片一開始,鏡頭緊跟“霸王”和“虞姬”緩步走進體育場,長長的過道,相對固定的拍攝距離,使這樣一個運動鏡頭產生了“動中取靜”的沉重壓抑感,一下子將人帶進真幻難辨的氛圍里,恍若隔世一般。另一場小豆子被母親砍斷手指,疼痛難忍,在戲園子里奔跑大叫,其余的角色在不同景深位置也相應地急速轉動,劇烈狂暴的畫面處理再配以撕心裂肺的尖叫,可謂先聲奪人——學戲之艱難嚴苛,從導演安排的這個下馬威便足見一斑了。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小四取代程蝶衣扮演虞姬,程蝶衣忍痛接過師兄弟們傳遞過來的霸王頭飾為段小樓戴上一場,動作連貫,一氣呵成,長鏡頭完整地展現出極具真實感的空間布景,加強了影片的節奏感與流動感。

在用光與用色上,導演和攝影師也非常講究。如花滿樓相親一場,鋪天蓋地的大紅色調幾乎能把銀幕點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爺扮裝調戲的場面則用清冷陰郁的調子,加上淡淡的放煙效果,醉后漫舞,雌雄難分,真假莫測,一派迷離景象。

三、聲音分析

(一)京劇演出片斷

《霸王別姬》中選用的幾個京劇的片斷是經過嚴格精選的,陳凱歌說是要“盡量借這些片斷說明程、菊及段三人關系的變化”。但事實上,不單如此,這些京劇片斷對于塑造程蝶衣的形象還是極具魅力和讀解意義的符號視聽元素。

小豆子完成了由男兒郎到女嬌娥的轉變,來到張公公的府上第一次演出“虞姬”,唱出了本片的主題唱詞:“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涂炭……”此時的唱詞既道盡了小豆子練戲的辛酸,又第一次強制性地將本片的主題唱詞《霸王別姬》的內容灌輸給了觀眾。

《霸王別姬》的第二次演出是兩人成角兒以后,這場戲將兩人爐火純青的演技表現得酣暢淋漓,臺下觀眾歡呼雀躍、一片沸騰。同時,本場也交代了袁四爺的出場,更將程蝶衣與段小樓的微妙情感矛盾凸顯在戲后卸裝的鏡像之中。

菊仙準備嫁給段小樓,來到戲院聽段小樓唱戲。臺上,段小樓和程蝶衣唱的臺詞正是:“今日是你我分別之日了。”正預言了段小樓、程蝶衣即將分開的未來走勢。

段小樓與菊仙成親后,感到絕望的程蝶衣在袁四爺處唱的詞是:“漢軍已掠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此時,“漢軍”成了菊仙(世俗生活)的象征。這個“漢軍”讓程蝶衣肝腸寸斷,有了自殺的念頭。如果不是袁四爺的適時提醒“這可是真家伙”,沒準此時程蝶衣就可能命喪黃泉。

日本兵占領北平,程蝶衣為他們演唱的是《貴妃醉酒》一段,其中的重點唱詞是:“……啐,哪個與你們通宵?”而在此之前的一段戲是菊仙和段小樓的結婚大典。這句唱詞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程蝶衣難與段小樓、菊仙共處的心境——“人生在世如春夢,且自開懷飲幾盅”。

在這場戲里,程蝶衣在傳單飄落時以及停電時照唱、照演、照舞,顯示出程蝶衣只知藝術,不論國別與政治的簡單思維與心態。而袁四爺率先從座位上起立鼓掌的情節也明確了他作為另一個“戲癡、戲迷、戲瘋子”的身份。他是在為藝術的獨立性而鼓掌,是在為程蝶衣無論國別、政治、民族而鼓呼。這場戲跟下一場亦即日軍進駐北平后段小樓怒砸漢奸被捕,為了救段小樓,程蝶衣來到日軍司令部為其演唱《牡丹亭——游園》一折是一脈相承的。“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于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這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更加突出了程蝶衣為藝術而藝術的特點。

為國民黨軍隊演唱的戲文同樣如此:“不到園里怎知春色如許。”聯想到前面的臺詞:“外面時代不好,但我們太太平平地唱戲就得了。”這一切顯示出程蝶衣只想讓藝術獨立于世俗政治之外不想負載其他的念頭。

北平解放,兩人為解放軍演唱,唱的詞是“大王慷慨悲歌,令人淚下,待妾妃歌舞一回,聊以解憂如何……”此時的味道多么像一個怨婦,他們還是想把文藝當成一個娛樂消遣解乏的工具,然而,卻怎么也唱不下去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號召戲劇改革,程蝶衣因此與小四發生沖突,結果會議決定換下程蝶衣,讓小四扮演虞姬。而這一切程蝶衣卻被蒙在鼓里,還在認真地對鏡描妝,做著上臺前的準備,直到在鏡中看見另一個“虞姬”款款走來,準備上場,他愣住了,迎上剛從臺上走下來的“霸王”段小樓,顫抖著聲音問他是否知曉。段小樓囁嚅不語,小四冷言相譏,段小樓口里說著罷演,卻并不真的行動……當適時也,“虞姬”肝腸寸斷,他顫抖著手為“霸王”戴上戲帽,那一刻從舞臺上傳來小四的畫外演唱“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涂炭,只害得眾百姓痛苦顛連”,正是對這一場景的血淚控訴。當“虞姬”黯然神傷準備離開戲院時,畫外恰逢其時地傳來了“霸王”的演唱:“此一番連累你多受驚慌……”此情、此景、此聲、此畫,渾然天成、撼人心魄,將一場戲中戲挑上了高潮。

當菊仙懸梁自盡,畫外傳來那個年代最流行的京劇《紅燈記》里的李鐵梅的演唱:“聽奶奶講革命,英勇悲壯,卻原來是……(風里生雨里長)”,這一句詞道盡了“文革”反文化血雨腥風的真諦,令人悲從中來,浮想聯翩……

“四人幫”粉碎了,程蝶衣和段小樓再上舞臺。雖然“文革”是過去了,日子應該與以前有所不同了,但經歷了政治年代血與火洗禮的程蝶衣知道,他的藝術生涯已經走到了盡頭,愛情也到了畫句點的時候。所以,他毅然決然地拔劍自刎,“從一而終”“自個兒成全了自個兒”。

至于昆曲《思凡》,所謂“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為何腰系黃絳,身穿直裰?看人家夫妻們灑落,一對對著錦穿羅,不由人心急似火,奴將袈裟扯破……”更是在影片中多次出現,它有力地突出了程蝶衣這個人戲不分的瘋子、這個愛上了不該愛的人的癡人、這個恍恍惚惚把自己當成了“虞姬”的人,在由“男兒郎”向“女嬌娥”的轉變中是一個多么痛苦的過程,自從被送到了戲班的那一刻起,其被戕害的命運便已經被決定了。

《思凡》第一次在影片出現,是教戲的師傅考問的時候,小豆子將戲文說錯。其結果是挨了一次重重地打,滿手鮮血。他絕望之極,將手伸向滾燙的熱水以求自殘了斷這痛苦不堪的學戲生涯,此時,畫外響起“磨剪子鏹菜刀”的叫喊聲,這個叫喊聲同樣出現在小豆子被母親殘忍地剁掉多余的第六個手指那一場,使這一場戲與前一場戲無疑具有相同的戕害意義。

第二次是那坤為張公公選戲時,小豆子再次將戲文背錯。“我叫你錯、錯、錯!”段小樓一臉痛苦地用水煙袋捅進了程蝶衣的嘴里,隨著京劇的鼓點,血流了出來!小豆子突然似乎悟到了什么,他含血帶笑,款款走向鏡頭,儀態萬方、行云流水般地道出了“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居然一字不差地背出了戲詞,于是大家都松了口氣,小豆子開竅了,可以不用挨打了!然而另一種異樣的辛酸卻從心里緩緩溢出。

小石頭作為暴力的實施者,抄起師傅的煙袋鍋在小豆子的嘴里一陣狂攪,實現了小豆子被改寫的最后一筆,從那一刻起,注定程蝶衣是為這“國粹”分不清人在戲中抑或是戲在人中。從那一刻起,他開始自覺地“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從那一刻起,他知道了人無論如何努力也抗不過天命。

再后來,“文革”結束后空蕩蕩的舞臺上,程蝶衣、段小樓出演了將影片的悲劇推向高潮的一幕:先是段小樓發現自己在長期不練功后,演技已不靈光;接下來仿佛希望程蝶衣回憶以往舊情一般念出了“小尼姑年方二八”的詞句,沒想到程蝶衣在與他對詞時又一次犯錯——“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當段小樓指責他“錯了,又錯了”的時候,他愁腸百轉、思緒萬千;接下來,當聽到段小樓問“漢軍”在哪里時,他平靜如止水,猛地抽出那柄寶劍,在“虞姬”刎頸的時刻自殺身亡。如果這是顛倒、聲討歷史的時刻,那么這又是完滿歷史鏡像的時刻;如果這是歷史延伸向現實的一瞬,那么現實卻是一片空白。

是誰讓程蝶衣錯,是誰讓京劇錯?“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在這里具有了藝術本不該附于任何強權的讀解意味。

(二)戲外音樂音響

這部電影的音樂是很到位的,恰到好處地介入了劇情,渲染了氣氛和節奏。如小豆子被送到張公公的府邸一場,當張公公向小豆子撲過來時,音樂聲陡然加強,令人揪緊了心,為小豆子不幸的命運而牽腸掛肚。

程蝶衣成角兒后,無時無刻不思念兒時的玩伴小癩子。當他和段小樓在萬人擁護中走進那個當年他們看別人演戲的戲園子,以及從戲園子走出,影片兩次安排他的耳際響起了糖葫蘆的叫賣聲,這令人不禁回想起那非人的歲月,如果小癩子能受得了那頓打,他是否也會像程蝶衣一樣成為眾星捧月的角兒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程蝶衣、段小樓和小四等開會討論京劇改革的問題,導演將這場戲選在一個嘈雜的戲院環境,當段小樓站起來準備附和程蝶衣的言論時,菊仙扔給他一把傘,這時,畫外嘈雜的聲音猛然加大了,砸釘子的聲音及電話鈴聲一聲緊似一聲、一陣緊似一陣,這聲聲如重錘砸般在段小樓的身上、心上。在這里,現實環境作為心理因素巧妙地介入劇作因素中,一石兩鳥,相得益彰。

四、道具分析

(一)劍

劍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現是段小樓與程蝶衣為張公公演出之后,在張公公的府邸發現了這把劍。段小樓說:“霸王要是有了這把劍,早就把劉邦給宰了。”如果“霸王”能斬劉邦,那意味著“虞姬”可以永生,“可以成正宮娘娘”。于是小豆子馬上表態說:“師哥,我準送你這把劍。”一句臺詞將小豆子希望永遠依傍小石頭,希望永遠得到小石頭保護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劍在影片中第二次出現是段小樓與菊仙成親的時候。程蝶衣投身袁四爺,從袁四爺處將劍要到手,送給段小樓。此時的程蝶衣多么希望段小樓能再次擔當起“霸王”的重任,然而,酒醉的段小樓對此卻渾然不知,在道了一聲“好劍”之后,懵懵懂懂地說:“又不上臺,要劍干什么?”程蝶衣聽了,無限失望,無限絕望,臨走告訴段小樓說:“從今往后,你唱你的,我唱我的。”兩人自此分道揚鑣。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把劍外化了兩人的隔膜與沖突。

劍在影片中第三次出現是日本人占了北平后。段小樓因為棄唱玩蛐蛐而變得心情異常煩躁,這時,菊仙告訴他關師傅要見他。段小樓一聽,表面上說無臉見師傅,內心卻是無比興奮,于是拿出劍來舞了一通。他知道關師傅找他是讓他繼續回到戲中,他感到了重新回到舞臺的希望,他要重新當“霸王”。

劍在影片中第四次出現是程蝶衣被國民黨軍隊以漢奸罪抓住問罪的時候。為了救程蝶衣,段小樓和那坤去求袁四爺,反遭袁四爺一通奚落。在袁四爺一句“應該他去救虞姬啊”的話中,段小樓既尷尬又困窘。這時,菊仙來到,將劍送回袁四爺處,并說:“這劍找著主兒,我也就放心了。”此時,真如袁四爺所問,到底段小樓是“霸王”,還是袁四爺是“霸王”?又究竟誰才能擔當起保護“虞姬”的重任呢?真是“人哪,也總有指望錯的時候”,段小樓就這樣被菊仙給卸了任,而這根本不是程蝶衣之所愿。面對此情此景,哀莫大于心死,所以程蝶衣才在法庭上喊:“你殺了我吧!”

劍在影片中第五次出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小四秉程蝶衣之意將劍又給了段小樓,而那坤在一旁添油加醋的話無疑加重了此番動作的味道:“趕緊的,不然劉邦可就殺進城來了。”段小樓再次擔當起保護“虞姬”的“霸王”重任,而此時“劉邦”一詞無疑有助于理解程蝶衣最后自殺時“漢軍”的所指意義。

劍在影片中第六次出現是小四拷問段小樓的時候,這時的劍不但救不了“虞姬”,反而成了懸在自己頭上的一個達摩克利斯之劍,段小樓連自身也難保了。

之后是批斗會,在重壓之下,“霸王”徹底地向“劉邦”表示了忠心與臣服,他把本該殺“劉邦”的劍扔進了火中。菊仙驚詫于“霸王”的徹底轉變,也明白連“虞姬”都不會保護的“霸王”當然不會保護自己,于是沖上前將劍取出,走完了她鳳凰涅槃前的最后一步。

劍在影片中最后一次出現是段小樓和程蝶衣闊別舞臺22年后,這把劍讓程蝶衣完成了他從一而終的理想追求。

一把劍,串起了三人情感起伏跌宕的每個過程。

(二)傘

傘出現在討論戲劇改革的一幕中,程蝶衣堅持自己對京劇藝術的認識,段小樓有心附和,他剛要講話,菊仙發出一聲高喊并從看臺上擲給了他一把傘,還說外面要下雨了。菊仙的這番努力沒有白費,段小樓回到戲臺上便說出了一番違心的言辭。菊仙又一次拯救了段小樓,但同時也將他推向背叛之路。在這里,“傘”無疑具有“保護傘”的含義,是一個關于躲避政治風雨的符號。

五、總結

《霸王別姬》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電影。全片在情節編碼、導演手法、攝影手法、音響(音樂)、細節處理等均居上乘。總結來看,一部偉大的電影(或其他藝術作品)必然有超越時代的本質意義,同時在藝術處理上也是高水平的。就這些方面來說,《霸王別姬》是無可比擬的。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領袖人物的地位也是不可否認、不可動搖的。

思考題

1.電影中的聲音包括哪三個方面?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2.舉例說明在《霸王別姬》一片中在哪些地方做到了聲畫對位。

3.列舉幾部你認為在聲畫結合方面十分精彩的影片并進行分析。

4.以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為例,分析速剪藝術的規律及特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朔县| 玉门市| 平南县| 东宁县| 莫力| 黑龙江省| 庆城县| 襄垣县| 宝坻区| 乌鲁木齐市| 台北县| 藁城市| 穆棱市| 嘉兴市| 揭东县| 汽车| 晋中市| 双江| 峨山| 望江县| 钟祥市| 龙州县| 和林格尔县| 宜阳县| 新野县| 奎屯市| 石棉县| 永川市| 招远市| 分宜县| 四川省| 滦南县| 彩票| 宣武区| 鲁山县| 泌阳县| 游戏| 普兰店市| 基隆市| 景德镇市|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