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電影是聲音與畫面的結

第一節 真正意義的有聲電影

——袁牧之、應云衛作品《桃李劫》賞析

影片資料

中文片名:桃李劫

國家/地區:中國

類型:愛情/劇情

導演:應云衛

主演:袁牧之 陳波兒(等)

劇情簡介

剛從建筑工藝學校畢業的兩個相愛的青年陶建平和他的表妹黎麗琳抱著“為母校爭光榮,為社會謀福利”的理想走進了社會。他們結婚后,陶建平在一家輪船公司工作,不久,由于他生性正直,反對輪船公司老板不顧乘客安全超噸運載貨物的行為,同公司經理發生沖突,憤然辭職,后便一直失業在家。他倆很快用完了死去的母親留下來的不多的錢,陶建平四處找工作,但處處遭冷遇和欺騙,他開始感到灰心。妻子黎麗琳要求丈夫答應她去工作,并被一家貿易公司的不懷好意的經理錄用了。長久失業的陶建平這時也在同學黃志宏家開設的營造廠里謀得了一個職位,可是,他又因反對黃志宏偷工減料,不愿意出賣良心,再次憤而辭職。這時,妻子黎麗琳也因不堪公司經理的騷擾而失去工作。這樣,他們服務社會的幻想就完全破滅了。

為了養家糊口,陶建平只好當了造船廠的苦工,但災禍又接踵而至。剛剛生產的黎麗琳又因無人照料在提水上樓時發生意外,身受重傷。陶建平為了能給妻子看病,向工頭苦苦哀求,迫不得已偷了工頭抽屜里的錢,但當他拿錢請來醫生時,黎麗琳還是不治而亡。萬念俱灰的陶建平將剛出生的兒子送到育嬰院,回到家中又遇到工頭與警察的緝捕,他掙扎,他反抗,最終以盜竊拒捕、槍殺公務人員的罪名被判處死刑。

拍攝背景

1934年春天,紛亂迷茫的上海影壇又悄然成立了一家電通影片公司,這是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電影小組直接領導的左翼電影公司,由夏衍、田漢負責電影劇本創作,司徒慧敏擔任攝影廠主任,編導演員隊伍是袁牧之、應衛云、孫師毅、陳波兒、王人美、王瑩、聶耳、吳印咸、呂驥、賀綠汀等。電通影片公司成立之后,接連拍攝了《桃李劫》《風云兒女》《自由神》《都市風光》等進步影片,顯示了左翼電影的藝術水平和戰斗精神。

當時,電通影片公司在兩個方向上影響了中國電影。一方面,它是第一家完全由左翼影人主持的制片公司,在實際出品中也實踐了左翼電影理論的主張。另一方面,電通影片公司的前身是制造有聲電影設備的公司,在當時有聲片、無聲片并處的年代里,電通影片公司與當時別的電影公司不同,它的所有出品都是有聲片。

除了《桃李劫》《風云兒女》《自由神》等以外,電通影片公司本還計劃拍攝《壓歲錢》《燕趙悲歌》等影片,但由于進步電影引起當局的注意,使得銀行受到壓力不給貸款,被迫在1935年年底結束業務,創作人員又轉入了明星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等公司。

電通影片公司的歷史雖不長,出品也不多,但是卻以這不多的作品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理論準備

觀眾接受影視劇,無非是通過兩個渠道——視和聽,也就是影視劇中所提供的畫面和聲音。

影視劇中的聲音主要包括人聲、音響和音樂三個方面。

人聲主要是指人物語言,另外還有喘息聲、呼吸聲,以及群眾場合中的嘈雜人聲、交談聲等。如果編導在創作及拍攝電影時,能夠考慮上述種種人聲的運用,自然會有助于創造出真實環境中的氣氛來。

音響在整個電影聲音中是占比重最大的一種,一般來說,它約占聲音總和的2/3,這不僅意味著觀眾從一部影片中獲得的音響藝術感受最多,而且也意味著它所能起到的藝術功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為了顯示環境的真實,火車汽笛聲把觀眾帶進候車室,上課的鈴聲使觀眾感覺到已置身于教室之中等,創作者往往利用觀眾的聽覺經驗,選擇具有特征性的音響來充分展示環境空間。

聲音中的第三個元素是音樂。音樂是最善于表達人的內心世界和表現節奏的。因此,電影音樂也就成為電影在敘述故事、表現情緒、完成影片節奏等方面的有力手段。電影音樂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是故事內的音樂;二是畫面空間外的音樂,又稱表現性音樂或假定性音樂,具體來說,這類音樂不是畫面中的人物發出的,而是屬于畫面外的音樂。

一部優秀的電影,如果沒有好的音樂來襯托,算不上一部完整的電影。人聲、音響和影視音樂混合在一起使影片中豐富的寓意表現出來。它們能夠深化主題思想,表達人物的內心,渲染環境氣氛,更能使觀眾迅速地與影片產生共鳴,并升華到作品精神層面的境界。

鑒賞分析

從1932年左翼電影運動興起,到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前的五六年中,中國電影出現了一段空前繁榮的局面。在這短短的幾年里,中國電影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形式都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這是中國電影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傳世之作。

究其原因,在于左翼劇作家的電影創作,把一種真正的現實主義精神帶入了中國電影。此時的電影不僅是一種提供娛樂快感的工具,更成了藝術家以實錄精神反映社會、觀照社會并進而改造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工具。

另外,在擺正了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的同時,藝術家們也在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創作與電影媒介之間的關系,尋找著用電影媒介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的最有效的方式。在這里,表現社會現實和反映人民的呼聲的政治目標并沒有成為藝術家們表現各自藝術個性的障礙,反而豐富了中國電影藝術家對電影敘事規律和敘事風格的探索。這樣,由左翼劇作家介入電影創作而帶來的藝術視野的開闊也帶動著其他電影創作部門的創新。

其中,由袁牧之編劇并主演、應云衛導演的《桃李劫》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佼佼者。

《桃李劫》講述了一對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青年,由于堅持自己的本性與原則,在社會上失意、反抗、掙扎最終被徹底吞噬的悲劇。這部電影既是對個人苦難的描述,又是對當時整個社會的不解與控訴,情緒之強烈,態度之銳利,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一部極具沖擊力的作品。

這或許正是來自創作者們年輕而無所畏懼的激情。影片的導演應云衛當年只有30歲,卻已經是上海話劇界的先鋒人物,他為紀念“九一八”事件所創作的《怒吼吧!中國》就曾轟動一時,《桃李劫》則是他的首部電影作品;編劇兼主演袁牧之更是不到25歲,他從13歲起便從事話劇表演,更有舞臺“千面人”的美譽,即便是初次接觸電影,《桃李劫》便已顯露出他特有的才華,僅僅兩年之后,他所執導的另一部作品《馬路天使》便橫空出世,成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又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幾個初出茅廬的青年第一次拍攝電影,就如同剛從廣播界踏入電影界的奧遜·威爾斯一樣,顯現出與其年齡、資歷極其不符的不凡的功力。電影《桃李劫》不僅充滿激進與批判色彩的主題,還因聲音運用方面的杰出貢獻,仿佛一只巨手,掀開了中國電影史新的一頁,將中國的有聲電影推到了一個新天地。

眾所周知,世界有聲電影始自1927年,1929年美國有聲片正式輸入中國之后,“有聲”還是“無聲”,成了當時中國電影公司必須回答的一道選擇題。

1931年3月,由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片《歌女紅牡丹》于上海公映,立時轟動海內外。到了下半年,兩部技術上更為成熟的采用片上發音方法的有聲片——華光影片公司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影片公司的《歌場春色》——也呱呱墜地。

表面上看,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中國電影人就完成了有聲片的試攝工作,中國電影的有聲時代到來了。但必須指出的是,此時的中國有聲電影與世界有聲電影一樣,對聲音的運用與掌握還處在嬰兒咿呀學語的起步期,所有的聲音不過是機械地還原自然聲而已。

人類生活在一個被各種各樣的聲音所充斥、包圍的大千世界里,比如人的交談聲,城市里的車流聲、人流聲,鄉村里的雞、鴨、豬的鳴叫聲……不絕于耳。也正是由于有了聲音的加入,影視作品才在表現真實方面變得更加完美。

“大多數人可能很難意識到一部電影里竟然存在那么多的聲音。霧氣和硝煙彌漫的戰爭片里,女孩奔跑時沉重的喘息穿過濃霧密集的沙沙聲,路邊火苗往上躥的吱吱聲,馬蹄聲緊接著并不整齊的腳步聲,槍炮聲里摻雜著女人低低的慘叫,滾燙的子彈從濕漉漉的霧氣中劃過發出‘哧’的一聲,子彈接二連三地落下濺起的泥土的聲音……當敢死隊前赴后繼沖向坦克,子彈打到軍人身上的那種聲音里傳達出殘酷的暴力,幾乎能聽出骨頭被打碎的撕裂感。

無論你是否留意,這些經由錄音師細致設計的豐富聲音都可能在不知不覺間重構你的情感體驗,完成更深刻的意義再造。混響師曾在一段幾分鐘的打斗畫面下數出近1800條音軌。聲音的遠近高低、音色與質感、節奏的起伏、元素疊加的層次感……電影里的聲音和變幻或許有一千萬種。”[16]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影片都像1934年出品的《桃李劫》一樣,把聲音當作一種藝術的元素納入到影視作品中去,成為藝術創作的一種特有的表現手段呢?答案是否定的,并不盡然。

直到今天,在許多的電影中,聲音仍然沒有跳出簡簡單單地模擬自然聲、重復畫面上已出現的事物的窠臼,不過這倒從另一個側面凸顯了早期電影先驅的創新精神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難忘陶建平在工廠費力工作時傳來的各種機器毫無人性的擠壓聲,讓觀眾幾乎和主人公一樣喘不過氣來;而當陶建平在工頭的辦公室內行竊時,導演加重了他粗重急促的喘息聲,使觀眾和他一樣緊張與恐懼,還不時地為他手心捏一把汗;再有,陶建平將兒子遺棄在育嬰院門口一場,導演有意識地將嬰兒的啼哭聲與背景的風雨聲融于一處等,都已經超出了單純圖解的作用,增加了特定情景的真實性和感染力。特別是在電影的結尾,當陶建平被執行槍決的時候,沉重的腳步聲和鐵鏈聲、槍聲,以及畫外的《畢業歌》聲,結合起來,有機對位,更加發揮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撼動了每一個觀眾的心靈。

《桃李劫》的插曲《畢業歌》是典型的聶耳的風格,具有進行曲的特點,歌詞是自由體的新詩,采用了主題音調貫穿發展的樂段結構,旋律朗朗上口,詞曲結合流暢自然,情緒發展跌宕起伏。“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我們是要選擇‘戰’還是‘降’?我們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場,我們不愿做奴隸而青云直上!……”難怪《畢業歌》一經傳唱便擊中年輕人熱切的報國之心,因此轟動一時,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在影片中,《畢業歌》先是在一群青年畢業前歡聚一堂時首次出現,等影片結束時又再度響起,既深化了影片主旨,又渲染了全片的情緒與氣氛,起到了極佳的藝術效果。

時至今日,抗戰的年代雖已遠去,年輕人的熱血卻依然澎湃,一代一代的年輕人唱著《畢業歌》躊躇滿志地走向社會。這是一首超越時代的《畢業歌》,這里有青春的美好和奉獻自我的豪情,從1934年到今天,一直未曾改變。

1965年,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問世,在這部電影中,安東尼奧尼創造性地將色彩運用成影片的一個重要元素,使色彩在影片中不只是自然色的再現,還具有主觀性、情緒性的意味,權威的《電影筆記》認為,自此電影世界才算有了真正的彩色電影。同樣,袁牧之的《桃李劫》是否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有聲電影姑且不論,至少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有聲電影,這是實至名歸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甘泉县| 临城县| 富裕县| 阿勒泰市| 郓城县| 山丹县| 微山县| 棋牌| 应城市| 远安县| 巩义市| 垫江县| 开化县| 屏东市| 德兴市| 塔城市| 巴彦县| 东源县| 武邑县| 锦州市| 碌曲县| 包头市| 阜新市| 伊金霍洛旗| 宜君县| 清镇市| 旺苍县| 山东省| 红原县| 阳原县| 义马市| 屏南县| 左权县| 务川| 静安区| 龙泉市| 兴山县| 酒泉市| 庆安县|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