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科學史學科的確立與薩頓的貢獻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約兩千年前就出現了科學史的萌芽,比如古希臘時代的某些著作。在科學著作中追溯有關的歷史人物、著作或事件,一直是西方許多學者的喜好。在中國古代,也有一些即使在今天看起來也稱得上科學史研究的工作。而出現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史研究,通常被認為要晚得多。18世紀出現了一批以各門學科為對象的專科史著作,到19世紀則有了最初的綜合性科學通史。

但是,科學史作為一門現代的、專業化的學科,建立起自身的價值標準和研究目的,開始在社會上產生足夠的影響,并且得到社會承認(通俗地說,就是被人們承認為一門“學問”),則是20世紀初的事情。

在科學史專業學科地位的確立過程中,著名科學史家喬治·薩頓(George Sarton)的貢獻被公認為是最重要的。

薩頓1884年生于比利時一個富裕家庭中。上大學最初學的是哲學,但是很快就對這門學科感到厭倦,于是改學化學和數學,27歲那年(1911年)以題為《牛頓力學原理》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他青年時代就對科學史有濃厚興趣,立志要為此獻身——因為“物理科學和數學科學活生生的歷史、熱情洋溢的歷史正有待寫出”。

1912年薩頓創辦了一份科學史雜志——ISIS,次年正式出版。該雜志持續出版直至今日,每年四期,外加一期索引,成為國際上最權威的科學史雜志。1915年,薩頓來到美國(ISIS也隨之帶到美國出版),此后他主要在哈佛大學講授科學史。1924年美國歷史協會為了支持薩頓在科學史方面的努力,成立了科學史學會,1926年ISIS成為該學會的機關刊物。從1936年起,薩頓又主持出版了ISIS的姊妹刊物——專門刊登長篇研究論文的OSIRIS(不定期專刊)。1

薩頓于1955年去世。終其一生,總共完成專著15部、論文及札記300余篇。為了廣泛閱讀科學史料,他掌握了14種語言——包括漢語和阿拉伯語!他的《科學史引論》3卷,論述從荷馬到14世紀的科學歷史,在1927—1947年間出版。但是他晚年的宏大計劃是寫作1900年之前的全部科學史,全書9卷,他生前僅來得及完成了前兩卷:《希臘黃金時代的古代科學》(1952年出版)和《希臘化時期的科學與文化》(1959年出版)。

在薩頓身后,科學史已經成為一個得到公認的學科。薩頓則被公認為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奠基人,也經常被稱為“科學史之父”。國際科學史界的最高榮譽“薩頓獎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實上,該獎章的第一位獲得者就是薩頓本人。這些在他確實都是當之無愧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宜春市| 郴州市| 芮城县| 峡江县| 丽水市| 武强县| 临西县| 景泰县| 乌拉特前旗| 泰安市| 宁强县| 科技| 西充县| 文成县| 得荣县| 方山县| 楚雄市| 崇州市| 玉田县| 余江县| 老河口市| 前郭尔| 长沙市| 九寨沟县| 阆中市| 通州区| 新沂市| 荥阳市| 宽城| 兴和县| 临海市| 抚顺市| 宁蒗| 桐庐县| 阳信县| 武鸣县| 五华县| 上林县| 托克托县|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