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日本法律文件的篇章結構、表示法律條文的款、項以及分項的序號等,與我國的表示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在翻譯介紹日本法律文件時,譯者所確定的標準也存在的一定不同。另外,就日本公司法典而言,盡管對其中的眾多術語,在我國基本已形成統一的對應術語,比如,日文中的“株主”“取締役”等,在我國對應術語體系中,前者就是“股東”,后者就是“董事”。但還有眾多術語,在譯者間仍存在較大差異。好在日本大量使用漢字,且其含義并非難以理解,故以簡化漢字保持原詞,可能更為合適(因為日本現代法治建設起步遠早于我國,且積累也比我國雄厚,眾多術語無法在我國術語體系中找到對應詞匯)。凡此種種,為了便以讀者理解和把握,本翻譯以凡例方式,作如下統一。
1.篇章結構
日本公司法日文原文中以“編、章、節、款、目”表示篇章結構,本翻譯將其確定為“編、章、節、分節、目”。
2.條文內容序號
對于條文下的“款、項以及分項,日本法律文件匯編多以“①、②、③”等表示“款”,以“一、二、三”等表示“項”,而以日語中的片假名“イ、ロ、ハ”等表示“分項”。對此,鑒于我國部分譯者的做法,結合我國法律文件條文內容的表示習慣,本翻譯仍以“①、②、③”等表示“款”,而以“(一)(二)(三)”等表示“項”,以“1、2、3”等表示“分項”。
3.部分主要術語
1)公司類別名稱

2)設置不同機構的公司名稱

3)其他術語
對于本翻譯所使用的其他術語,根據需要,通過在所出現的地方以腳注方式予以說明。
4.條文中的括弧重疊問題
在日文條款的原文中,為解釋某些術語涉及其他法規及其條文等原因,常常出現括弧重疊(甚至三重括弧)使用情況。為清晰辨別括弧的重疊乃至三重現象,本翻譯以括弧三重為例,確定如下處理方式:“(〈[]〉)”。另外,日文原文中,所準用的其他條文的題目以該“〈〉”表示,本翻譯相同。
5.年號
包括公司法,日本法律文件頒布、施行以及修改等的年份均以日本固有年號,如明治32年、昭和25年、平成17年等方式進行表示,為了方便讀者明確時間維度,本翻譯將日本公司法日文原文中出現的日本固有年號均換算為公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