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禮儀之爭”前來華傳教士對中國古代典籍的翻譯

利瑪竇是繼羅明堅后,在儒家典籍的西譯上做出重大貢獻的另一位來華耶穌會士。在談到孔子時,利瑪竇說:

中國哲學家之中最有名的叫做孔子。這位博學的偉大人物誕生于基督紀元前五百五十一年,享年七十一歲,他既以著作和授徒,也以自己的身教來激勵他的人民追求道德。他的自制力和有節制的生活方式,使他的同胞斷言他遠比世界各國過去所有被認為德高望重的更為神圣。[137]

在談到儒家時,他說:

儒教是中國固有的,并且是國內最古老的一種。中國人以儒教治國,有著大量的文獻,遠比其他教派更為著名……孔子是他們的先師,據他們說發現了哲學這門學問的乃是孔子。他們不相信偶像崇拜,事實上,他們并沒有偶像。[138]

利瑪竇不僅介紹了儒家文化,也親自翻譯了中國儒家典籍《四書》。1592年1月15日,利瑪竇在他的信中第一次提到他在翻譯儒家的格言這一件事情,他說:

除此之外尚附寄四大張,上有中文書寫四句倫理格言,說明在另一頁。[139]

利瑪竇等來華的耶穌會士把《四書》作為學習漢語的教材,但當耶穌會在亞洲的視察員范禮安了解到《四書》的情況后,就讓利瑪竇將《四書》翻譯成拉丁文。利瑪竇在1593年12月10日的一封信中,提到這件事,他寫道:

今年我們都在研究中文,是我念給目前已經去世的石方西神父聽,即《四書》,是一本良好的倫理集成,今天視察員神父要我把《四書》譯為拉丁文……[140]

一年后,利瑪竇已基本完成《四書》的翻譯,他在給德·法比神父的信中說:

幾年前我著手翻譯著名的中國《四書》為拉丁文,它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是倫理格言集,充滿卓越的智慧之書。待明年整理妥后,再寄總會長神父,屆時你就可以閱讀欣賞了。[141]

三年后,利瑪竇完成了這項翻譯工作,他寫道:

我稱這部書為“Tesserabiblio”或“Tetrabiblio”,因為它是由四卷合成,多年前我已經把它譯為拉丁文,并附加一些說明,我認為它對將來的傳教士十分有用,毫無疑問它將也會受到歐洲人的重視。[142]

之后利瑪竇在給友人的信中都把自己所翻譯的《四書》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介紹給他的朋友。1599年他曾在信中說:

我所從事的另一文學工作,是把中國的《四書》譯為拉丁文,兼附一些注釋,這還是五年前的事。這本書對我們未來的傳教工作非常有用,由老師略為指點便可領悟其中奧義,每人應為自己抄錄一份使用。視察員范禮安神父曾因日本人讀《四書》,故要人也抄了幾份,但不是送往歐洲去。歐洲人會喜歡《四書》的。[143]

遺憾的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歷史文獻之一,利瑪竇所翻譯的這部《四書》手稿迄今未被發現。[144]

在利瑪竇后,從事中國典籍翻譯的耶穌會傳教士還有比利時的傳教士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1577-1628)。費賴之(Louis Pfister,1833-1891)認為金尼閣在1626年翻譯《中國五經》一卷,但這個譯注本至今尚未發現。[145]

“禮儀之爭”前,來華傳教士的主要精力放在“西學東漸”上,較少關注“中學西傳”,在此之前出版的共42部各類著作中,中文著作和文獻為32部,而用西方語言所寫的介紹中國文化的僅有10部。

禮儀之爭前來華耶穌會士中、西著述對照表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來到東方的傳教士,他們的工作重心在“西學東漸”,例如,利瑪竇翻譯《四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今后的來華傳教士們學習漢語所用。對中國典籍的翻譯和介紹并非他們的工作中心。而羅明堅在這一方面則有突出貢獻,一人占據了近一半的“中學西傳”的著作,其原因是他中年就返回了歐洲,如果他繼續留在中國,恐怕也不會在中國古代文化經典西傳上有如此貢獻。此外,從這一表格中也可以發現一個基本事實:中國典籍的外譯,如果也考慮到之前所提到的西班牙傳教士高母羨的《明心寶鑒》,中國文化向西方世界傳播的工作,并非由中國人所開創的,而是由來華的傳教士們開啟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山市| 高淳县| 余庆县| 开鲁县| 旺苍县| 天峻县| 前郭尔| 江阴市| 正定县| 龙门县| 克山县| 和田县| 依安县| 长春市| 灵宝市| 抚松县| 南和县| 木里| 沿河| 宣恩县| 固始县| 葫芦岛市| 江津市| 威海市| 无锡市| 竹溪县| 福泉市| 铜山县| 祁东县| 榆社县| 思南县| 休宁县| 合水县| 阿尔山市| 南木林县| 赤城县| 义乌市| 马尔康县| 泊头市| 五原县| 子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