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政府定位:文化“走出去”的關鍵[36]

黃娟 沈德昌

當前,文化“走出去”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抉擇。它關系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關系著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下,我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形成了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的大好局面。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們必須通過大力推動文化“走出去”,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而在全球戰略競爭的文化博弈中,成為一個積極的國際文化秩序的參與者和締造者。

誠然,在貫徹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中,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扮演主要角色,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今日之競爭已不僅是企業間的競爭,也是政府和企業聯合力量間的競爭、政府作為文化“走出去”戰略工程的宏觀主體,如何定位、如何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推動,已經成為影響這一戰略工程的重要因素。

一、政府介入文化“走出去”工程的理由

眾所周知,政府如何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一直在理論界存在爭議,不同的國家,甚至同一國家在不同時期都有很大區別。為了更清楚地闡明政府在我國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中的定位,首先需要明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不應介入,以及應充當什么樣的角色。

西方經濟學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于政府是否應該介入以及充當什么角色做了不同的回答。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政府是“守夜人”,其職能在于保護本國安全,維護社會治安,建設和維持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資源配置完全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完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關系的復雜化,市場的缺陷不斷暴露出來,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而古典分析范式對大蕭條無能為力,由此產生了主張政府對經濟進行調節和干預,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的“凱恩斯主義”。在1973年以前,凱恩斯主義一直統治著宏觀經濟學幾乎所有的領域,受其影響,在日本、韓國甚至形成了“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體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出現了滯脹狀態,凱恩斯主義無法解釋和解決新出現的問題,政府失靈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開始出現,凱恩斯的弟子們也開始轉型,主張將市場與政府結合起來,明確界定了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市場和政府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強調在彌補市場缺陷的同時,也要盡力避免政府的缺陷。

鄧小平在總結我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實踐經驗教訓基礎上,又大膽突破了列寧、毛澤東的思想,明確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調節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標準。正是鄧小平的“兩種手段論”使我國社會主義的整體模式發生了轉換,實現了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綜合國力的重大提升。

總之,完全理想化的市場、完全獨立的外在化的國家是不存在的。政府和市場都是現代社會現實經濟過程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滲透,存在著一種互替、互補、互動的復雜的結構性關系。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政府更應發揮其經濟功能,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及時調整政府的定位,充分整合各種資源,扶持戰略性產業的成長,增強其競爭力,提高本國參與國際分工的綜合實力。

二、政府推動文化“走出去”的國際經驗借鑒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和文化因素在國際經濟發展中地位的突起,許多國家也積極采取多種方式向全世界推廣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產品。各國在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中,政府無疑起著主導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他國尤其是文化強國政府助推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做法和定位,對于推動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制定文化立國戰略,完善文化法律法規。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展文化立法的國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法律法規體系,從立法的角度保護文化產業的發展,如《專利法》《版權法》《商標法》等。日本在1995年就明確提出“文化立國”的戰略,并將21世紀作為日本依靠本國的文化資源與優勢開始新一輪發展的世紀。為了落實這一戰略,日本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法律、法規,如《科學技術基本法》《特殊21計劃》《振興文化藝術基本法》等。韓國在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戰略,相繼出臺《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產業發展五年》《21世紀文化產業的設想》等發展規劃,并先后制定或修改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影像振興基本法》《著作權法》《電影振興法》等法律。

其次,大力實施文化外交,提升文化影響力。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許多國家都把文化外交作為助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美國設有專門的機構國務院教育與文化事務局負責文化外交,主要通過各種文化交流,向外輸出美國獨特的文化價值觀,以增進美國國家利益的實現。澳大利亞的文化外交由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和環境、水資源、遺產和藝術部共同發起,由澳大利亞國際文化理事會(AICC)負責。法國早在1945年就在外交部成立了文化關系司,該司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對外文化政策開展文化交流。日本文部省在1986年斥巨資成立了“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搭建起對外文化交流、輸出日本文化的國際平臺。

再次,擴大投資渠道,鼓勵多元融資方式。美國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多層次的融資體制。美國聯邦政府主要對非營利性文化藝術事業給予資助,美國各州、各地方、社會力量撥出相應的地方財政與聯邦政府的資金配套。在英國,政府對企業投資文化產業實行“政府陪同資助”,即若企業決定資助文化事業,政府將陪同企業資助同一項活動。在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視對文化產業的投資。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可以享有“研究投資和科學技術投資”的經費,而作為對國民投資又可以享有“文化投資”的經費。同時,日本政府也積極鼓勵社會力量、民間團體投資文化產業。現今企業已是日本文化產業的主要投資及融資來源。

最后,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是文化“走出去”的關鍵。離開人才,發展文化是沒有出路的。美國非常重視文化人才的培養,全美有30所大學開設了文化管理、藝術管理學等專業,以培養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具有博士學位的高質量的文化人才。同時,還以招收留學生、大企業招聘、聘用外國專家等方式,從世界各國搜羅大量的優秀文化人才,這些人才也為美國的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日本政府也重視文化人才的培養,一些高校專門開設了動漫制作專業,地方政府文化部門和民間文化中心也經常聯合舉辦各種收費較少或完全免費的講座。

綜上可見,各國在推動文化“走出去”的時候,很多政策是一致的,而政府在其中的定位、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們的政府充當著戰略的制定者、主導者、規劃者、服務者。它們的成功經驗無疑對我國政府在文化“走出去”工程中的角色定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三、政府在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中的定位和職責

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決策與管理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必須在文化“走出去”工程中承擔自己應盡的職責,發揮其在文化“走出去”工程中的作用。那么,我國政府在文化“走出去”工程中應該充當什么角色?

首先,戰略的制定者。文化“走出去”不僅僅是有形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走出去”,也包括無形的文化價值“走出去”。這樣,文化“走出去”不僅僅是一個文化戰略,也是一個政治戰略,是我國參與全球化時代話語權爭奪的重要舉措。我國政府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社會發展目標,科學編制文化“走出去”的戰略發展規劃,明確文化“走出去”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要結合我國文化多樣性、發展多階段的特點,合理選擇戰略的目標市場、主體和工作任務,做到因地制“略”,避免重復建設和不良競爭。要注重從全局層面搭建平臺、疏通渠道、整體推進,地方則注重內容建設,提供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團。

其次,戰略的引導者。文化“走出去”戰略需要完善的法規和政策加以規范引導。雖然我國近幾年先后出臺了一些鼓勵文化“走出去”的政策,但還未形成相對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目前,政府要理順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建立不同文化管理部門的協調機制。要放寬審批條件、簡化審批程序,放松外匯管制,制定和實施稅收優惠政策。要研究制訂文化資產、文化產品評估辦法,盡快建立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實現金融資本與文化產業的有效對接。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在文化“走出去”過程中政府、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責任和義務,為推進文化“走出去”提供法制保障。要建立文化產業監管的分類標準、指標體系、數據統計體系,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業決策提供更好的服務。

再次,戰略的支持者。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資金對從事文化“走出去”的事業、企業直接提供資助,也可以通過間接的財政資助手段予以資助,如通過減免稅收降低企業投資成本,通過對各國和地區的文化環境、消費者喜好傾向進行相關的調查研究,以降低企業“走出去”的國別風險。政府還可以充分發揮信息優勢,整合各種資源信息,直接提供信息支持,如通過政府有關的媒體向企業提供信息,充分發揮中國駐外文化機構的作用,為企業提供各國和地區法律法規、稅收政策、市場狀況等信息,加強政府間的合作,加大政府牽頭、文化企業參加的各種國際和國內的展會的力度,以提高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政府還應通過有關科研院校有目的地系統培養文化方面的專門人才,或提供相關培訓,以加大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持。

最后,戰略的監督者。在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中,政府除了政策促進、引導和支持外,對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進行監管仍是必要的。作為國家重大戰略的制定者、管理者,需要把握戰略實施的全局,根據國際政治經濟發展的動態,建立風險預測、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以加強對擬投資或已投資的項目的監管和限制。更為重要的是應著力于事后監管體系,以引導投資主體的健全經營,防止資產的流失。主要監督已“走出去”的文化企業是否有非法轉移國內資產和從事未經許可的投資項目,監督文化企業的項目結束后的財產處理情況。對于經營不良的文化企業有權不準其再經營,對違反有關法律規定的企業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罰。

在文化成為各國擴大自身影響力、爭奪國際市場的有力武器的今天,我國政府應高瞻遠矚,準確定位,抓住機遇,逆勢而上,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峨边| 南溪县| 宝清县| 剑川县| 柳河县| 靖安县| 梁河县| 镇巴县| 南岸区| 于田县| 玛曲县| 吉林省| 瑞昌市| 安丘市| 无极县| 墨玉县| 兴安县| 靖宇县| 海南省| 广州市| 友谊县| 庄浪县| 宜都市| 天台县| 巩义市| 城固县| 北票市| 玛纳斯县| 巨鹿县| 泸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昌图县| 比如县| 建平县| 平阴县| 兴仁县| 土默特右旗| 鹤庆县| 双流县|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