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伊特魯里亞藝術一瞥

伊特魯里亞藝術雖然受希臘藝術的影響,但是保持了極為獨特的風格。這里主要介紹其雕塑與墓穴壁畫。

最為著名的雕塑當推《母狼》。

這件雕塑是留存下來的不多的伊特魯里亞青銅雕塑之一。它生動地塑造了一個護衛著兩個嬰兒的威武母狼。不過,兩個小嬰兒其實是16世紀時添加的,以便更完整地表達傳說的敘述內容。

據說,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結束后,特洛伊王子和眾人逃到了意大利半島的西邊,建立了一個城邦,世代相傳;幾百年以后,一個名叫努米托雷的國王被其弟推翻。新國王流放兄長,殺了侄子,同時強迫侄女希爾維亞去當女祭司。希爾維亞在夢中與戰神馬爾斯相愛,生下一對孿生兄弟羅穆盧斯(Romulus)和雷姆斯(Remus)。新國王聞訊后大為驚恐,就暗殺了希爾維亞,同時下令將新生兒放入籃子中,丟入了臺伯河。可是,這對兄弟在漂流一段時間后被沖上了河灘,饑餓的哭聲引來了一只母狼。母狼將他們銜去并哺以乳汁。不久,他們被路過的牧人發現后收養;他們長大以后,像父親馬爾斯一樣英勇善戰,殺死了仇人,救出外祖父,創建了新的方形城市——羅馬。

這尊雕像所刻畫的就是曾經哺育了羅馬創始人的母狼的形象。現在,雕像《母狼》已成了羅馬市的象征。

圖3-1 《母狼》(公元前500),青銅。

雕像的鑄造幾乎無懈可擊。雕像形體堅實嚴謹,是一尊比較寫實的藝術作品,傳達了兇殘與仁慈相統一的性格主題。母狼洋溢著飽滿的生命力。那頸部卷曲的毛是圖案風格的處理,脹鼓鼓的乳房和肋部都塑造得極為真實。她仿佛突然被驚動而轉過頭來,顯得警覺而又威嚴。從中人們見出它與希臘古風時期相吻合的特點。

《凡依的阿波羅》是一座真人大小的彩色陶俑。它原先是用來裝飾神廟的屋頂的。阿波羅面含微笑,步履堅定地向前走著。頭發和衣飾的處理具有明顯的風格化傾向。它是早期伊特魯里亞藝術中追求飽滿的力度、生動的姿態和鮮明的動感的一個樣本。

圖3-2 (左)《凡依的阿波羅》(約公元前515—前490),彩陶。

圖3-3 (右)《托狄的馬爾斯》(公元前4世紀早期),青銅。

《托狄的馬爾斯》在風格上更加接近于希臘古典時期的雕塑,它因為在托狄(Todi)出土而有此名。這是一件接近真人大小的伊特魯里亞青銅雕塑。在時間上它晚于希臘雕塑《持矛者》,似乎也和后者有相近的地方,尤其是平衡身體的姿態更是相似。這個顯然與打仗有關的形象身穿皮制的胸甲和短上裝,右手托著酒杯(?),左手握著殘余的長矛(原先可能是倚著長矛),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視著前方,赤足的雙腿的站法仿佛體現出內心的自信。

圖3-4 《狂歡者》(約公元前470),濕壁畫,塔爾奎尼亞母獅之墓。

圖3-5 《漁獵》(局部),(公元前520),濕壁畫,意大利塔爾奎尼亞漁獵之墓。

早期的墓穴壁畫中有許多關于伊特魯里亞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生動描繪。人物往往是側面像的畫法,同樣追求鮮明的動感和生動的姿態等。

《狂歡者》描繪的是宴席中的人們,站著的可能是仆人。人物的姿態具有愛琴藝術中的一些特點,側面的形象突出了眼睛的表達。軀干的勾勒采用了黑褐色,其中的女性形象均施以淺色,這與男子的形象有了明顯的區別。動物和植物的線條都簡潔而又生動。

在《漁獵》中,四個漁獵的人姿態各異,藝術家又對鳥的飛翔和魚的騰躍作了有趣的夸張。平面化處理的畫面上選用了鮮艷而又明快的色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九龙城区| 高州市| 凭祥市| 贡山| 宁海县| 宜州市| 稷山县| 天台县| 淅川县| 叙永县| 嘉峪关市| 突泉县| 尤溪县| 四川省| 绿春县| 无极县| 芜湖县| 中山市| 利川市| 大丰市| 锡林郭勒盟| 孝昌县| 沾化县| 高淳县| 乌拉特前旗| 德惠市| 乌兰浩特市| 措美县| 祁东县| 庆安县| 曲靖市| 泰宁县| 丰原市| 肇庆市| 长兴县| 合作市| 石棉县| 杨浦区| 衡东县|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