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規范說的影響和價值

一、規范說的影響

在規范說中,法律事實并非靜候法律進行單向度規制的客觀情況,而是在法律理念指引下,針對預設的事實模型并通過專業術語所表征的構成要件及其構造要素,它銜接了抽象理念與具體事實,是溝通應然與實然的節點。與事實說把法律事實當成具體事實的定位相比,規范說中的法律事實更注重法律術語對社會現實的建構作用,法律事實因此不僅擁有描述和命名客觀現實的力量,有改變和型塑社會生活的力量,而且,在特定功能指引下,通過專門邏輯搭配,這些專業術語及其集合為變動不羈的社會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模板,社會因此被法律限定化和格式化。

這意味著,翻開民法教科書所看到的法律事實,并非直指個案的具體事實,而是引導這種指向的專業術語及其邏輯整合。在此理解框架內,民法及民法學必須注重術語的精確,這不僅是說要表達準確,更重要的是理解到位。要做到這一點,經過專業訓練所養成的法律思維必不可少,特別是面對源自日常用語的術語,要盡力突破常識的蒙蔽,并在體系化的規范環境中,盡力辨析具體規范的語境化制約要素。與其他語詞一樣,法律術語是歷史地形成的構成性力量,它們規定了法律人的思想方法與思考范圍[132],如果我們不能將認識視角切入于此并沿循專業規律加以思考,就無法探知法律事實的確切內涵,更無法洞察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并在這種網絡化的大環境中捕捉具體事實的相應意義。就此而言,民法學的對象不是實然領域的具體事實,而是應然范疇的民法規范,貫穿始終的是超越經驗常識的專業邏輯和擺脫民粹思想的職業思維。

不過,盡管法律事實化身為法律規范,但它終究是客觀實存在規范平臺上的華麗蝶變,生活事實仍為其根本,但生活事實在此不是個案具體事實,而是所謂的經驗類型,它們的產生不依賴單純的概念空想和邏輯推演,而是注重在各種社會現實因素約束下的經驗與常識,無視它們以及與它們相伴而生的日常用語,至少在中國的部分基層社會或在部分基層司法案件,法律事實將只是好看而不中用的術語,諸如“搭伙”是否“合伙”等困擾法律妥當運作的問題還會一次次再來。[133]在此意義上,民法學的關切對象又不能僅限于民法規范,還要適度引入社會學、人類學、統計學等經驗學科知識與方法;或者說,法律人縱然要有從規范出發來分析事實的能力,但不能只沉迷于概念的天堂計算,而要有擁吻人間利益土地的情懷[134],這是確保建立在抽象概念和應然規范基礎之上的民法學不會淪為概念法學的根本。

而且,法律事實終究要在適用中與具體事實再次相遇,作為應然規范的法律事實必須與具體事實相互對應,才能現實地完成引導與規制社會的使命,在此又出現了規范類型的身影,其形象化了規范中的抽象概念,并在與具體事實的調適中形成了裁判,民法學的對象由此又多了法院判例。同時,考慮到法學理論與法律實務的互動,防止司法因陷于個案而脫離一般的法律規范和體系,把包括法官判例在內的全部法律素材納入一個盡可能協調一致的體系、概念和觀念的關聯關系之中,就是法學界的一個重要任務。[135]

更確切地講,從法律功能實現的角度來看,法律事實是法律運作動態過程的一個環節,它一方面是法律理念與預設事實的結合體,另一方面又在與具體事實結合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由此,意義相互聯結的鮮活現實在目的考量與專業思維的作用下,被割裂成一個個凝固的抽象規范,后者蘊含的能量在個案中又一次次被具體地釋放,生成一個個帶有法律色彩但又與現實融為一體的事實。在現實世界的底版上,這無非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其中既要有可被預期、可被規制的社會過程,又要有適度創新、探索未知的不確定挑戰,這正是人文社會知識需要多種標準,而這些標準在不同情況下輪流地具有情景性權威的原因。[136]明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在法律事實的規范定位基礎上,民法學是規范學科,但不忽視經驗學科的知識;民法學以闡釋學理為重,但也關注法院判例;民法學注重抽象概念,但也離不開相對具象的類型;民法學強調專業邏輯,但也給習慣和常識預留空間。

概括而言,民法規范調整現實中的具體事實,但民法學并不以這些具體事實為直接對象,而是以民法規范為對象,既關注規范適用,還考慮規范應如何制定和配置。在民法學與民法不能畫等號的前提下,作為學理概念的法律事實就不能等同于民法規范所調整的具體事實,也不完全受制于具體事實的自身規律,但在法律規范的調整下又要與具體事實進行互動。這種錯綜而有序的關系,既反映了民法的體系性,也促使民法學有了多元的知識資源。

二、規范說的價值

上述理解當然是在理論層面上進行的,其理論價值在于:(1)有助于厘清法律事實的分類支點以及各類法律事實之間的關系,能較完滿地回答侵權行為是否事實行為等常見的爭論問題。(2)法律事實是民法學的基本主題詞,依托民法規范體系及其運用來準確定位法律事實,可較充分地展示民法理論和民法規范的體系化,把這種體系化的布局當成各類法律事實及其問題的存在環境,有助于立體化地認識和解析問題,進而能在細微和通達方面保持協調。(3)要完成法律事實的意義辨析,僅憑民法學一科知識之力并不足夠,還需法理學等其他學科研究成果的支持,上述理解因此也能促進跨學科知識和方法的運用和交流。(4)對法律事實意義的辨析是一項法學基礎問題,它具有開放性,不僅法理學、民法學可以介入探討,其他法學科乃至于法學之外的學科也能介入討論,從民法學的角度關注該論題,旨在激發學界的進一步思考,從而有助于理論研究的深化。

不僅如此,上述理解還有以下的實踐價值:(1)就立法層面而言,澄清法律事實的意義,有助于民法典以及部門法的規范設計。比如,民法典繞不開法律行為的定性,將來是繼續沿用《民法通則》的定位,還是另起爐灶,就需先深入辨析法律事實的意義后才能抉擇;又如,不動產登記法律制度正在建設當中,其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把不動產登記界定為公法行為、私法行為還是程序行為,還是綜合這些行為屬性于一體,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仍需厘定法律事實的意義。(2)在法律適用層面,法律規范要面對具體事實來解釋,具體事實要根據法律規范來遴選,這就是所謂的“眼光在規范和事實之間往返流轉”的過程。要實現這一步,除了準確理解法律規范及其構造,還要妥當把握構成要件和生活事實之間的關系,而這些前期工作均離不開對法律事實意義的辨析。前文已經揭示出,法律事實的界定標準、法律事實之間的關系、構成要件與具體事實的關系等有較強的實踐性,對它們的探討有助于法律適用。(3)辨析法律事實的意義,還有助于促進教學實踐。從規范層面理解法律事實,能較完滿地回答有關法律事實的常見問題,能幫助法科學生更深入理解民法學以及民法的運作規律。此外,正如前文所言,民法學不僅是一門教義學,它還關注實踐,要學好民法,除了掌握規范分析,還應充分重視法院案例,重視交易和生活習慣,重視社會學等經驗學科的知識,這有助于案例教學和調查實踐的展開,也有助于交叉學科知識和方法的運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龙市| 南丹县| 永新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东安县| 常宁市| 兴安县| 米易县| 蓬莱市| 连城县| 浑源县| 邯郸市| 临海市| 凌海市| 湘潭市| 桃园县| 辛集市| 邯郸县| 吕梁市| 南宫市| 宣恩县| 宁明县| 黎城县| 文化| 瓦房店市| 黑龙江省| 无锡市| 湟中县| 济宁市| 新丰县| 靖远县| 乌兰察布市| 岳阳县| 洛浦县| 扬州市| 敦化市| 鸡东县| 清水河县| 乌兰察布市| 承德市|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