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刑法各論體系與犯罪論體系

一、本書理論上(應然層面)的刑法各論體系

刑法各論體系是一種刑法各論理論研究上的體系,因此應稱之為刑法學各論體系,它與刑法學總論體系一起,組成完整的刑法學理論體系。刑法學各論體系是建立在刑法典規定的分則體系基礎之上的,它以刑法規范為前提。但是,刑法學各論體系又不完全局限于刑法規范本身,而是在考慮犯罪發生的內在規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程度基礎之上,有所超越和突破。具體而言,刑法學各論體系,是指刑法學各論由哪些犯罪組成,以及它們之間按照什么樣的順序排列。

刑法學各論體系的組成內容。刑法學各論是以各個具體犯罪為研究對象的,由于任何犯罪都是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生活中共同利益即法益的侵害,因此,各國刑法典分則的立法以及刑法學各論體系通常以法益為標準對犯罪進行分類。我國刑法典分則就是以法益為標準進行分類的。詳言之,是根據犯罪對法益侵害的內容不同而分為十類?!案餍涡紊缸镄袨?,能夠井然有序地規定于刑法分則中,即是依據法益之分類,編排而成者。因此,法益也成為刑事立法上之重要依據?!?span id="kr4odtr" class="math-super">[2]但是,刑法典分則依據法益內容所進行的分類過于細致,如果刑法學各論采用與刑法典分則立法同樣的體系,既不便于學習者掌握,也缺乏學科理論體系的概括性。為此,本書根據大陸法系通行的對法益的分類標準,即根據法益的持有者(法益主體)的不同,將法益分為個人法益、社會法益、國家法益,來建立本書刑法學各論的體系。為此,本書根據刑法典分則的十章犯罪所侵犯的法益屬于個人、社會還是國家法益之不同,將這十章犯罪分為侵犯個人法益的犯罪、侵犯社會法益的犯罪、侵犯國家法益的犯罪三大類。侵犯個人法益的犯罪大體上可分為危害生命、身體的犯罪,侵犯自由、安寧的犯罪,侵害名譽、秘密的犯罪,以及侵犯財產的犯罪。侵犯社會法益的犯罪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公共信用及交易安全的犯罪,危害社會管理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犯罪,貪污賄賂罪以及瀆職罪。侵犯國家法益的犯罪包括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刑法學各論的排列順序。我國刑法教科書基本上是按照刑法典第二編的分則十章體系的順序排列的。即由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順次到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這樣的各論體系存在著如下問題:

一是使我國的刑法學各論的理論體系仍然沿襲了刑法典分則的體系所突出的國家本位精神,沒有突出對公民個人權利的保障。從法哲學思潮來看,自西方啟蒙運動以來,個人權利和個人本位的旗幟得到張揚,社會本位逐步為個人本位所取代,權利保障觀念深入人心;從刑法基本原則觀察,法治國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主義,在現行刑法典中作為刑法基本原則地位的確立——而且是刑法三項基本原則的首項,更加充分證明保障公民個人權利是刑法的首要任務;從刑法機能分析,人權保障是刑法最為重要且首要的機能。因此,刑法學各論的理論體系就應該在犯罪的排列順序上順應法哲學發展的潮流,并充分體現刑法的首要基本原則和機能,從而將侵害公民個人權利的犯罪作為研究的重點置于首位。

二是不利于刑法學各論的講授。現行刑法典分則的條文眾多,罪名繁雜,一般來講,法學本科學生對如此之多的犯罪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學期之內全部掌握,老師也難以全部講授。通常的做法只能是挑選常見多發的犯罪即重點犯罪予以講授,而一般常見多發的犯罪往往是諸如殺人、搶劫等侵害公民個人權利的犯罪。而如果按照刑法典分則體系的排列,從危害國家安全罪講起,再到危害公共安全罪及至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然后才是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和侵犯財產罪,接著依次是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等后五章的犯罪。這樣的體系既無法突出刑法學各論的講授重點,還會因先講授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章的犯罪占用大量時間,從而既無法保障對侵害公民個人權利犯罪的講授,也使第四章之后的各章犯罪在講授上受到影響。

三是與侵犯個人法益犯罪在犯罪現象中的重要性不相一致。雖然當今很多國家的刑法典對犯罪的規定是從對國家法益的犯罪開始,以對個人法益的犯罪終了。但是現在,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一般都認為對于個人法益的犯罪,在犯罪之現象上是極其重要的,對此并無異議。而且“最近大多數教科書也從對個人法益的犯罪開始加以闡述”。因此,“本書也認為,侵犯個人法益在現代是犯罪的最基本之類型”[3],予以先行講解既便于學習也便于宣揚對公民人權保障的思想。因此,在理論上,本書主張將刑法中的犯罪按照侵犯個人法益的犯罪、侵犯社會法益的犯罪、侵犯國家法益的犯罪的順序講授。

二、本書編寫中(實然層面)的刑法各論體系

現行刑法典分為兩編,第一編為“總則”,第二編為“分則”;“分則”中,刑法典將各類犯罪分為了十章,依次是: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五章侵犯財產罪,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第八章貪污賄賂罪,第九章瀆職罪,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這十章犯罪的順序,是按照中國刑法長期以來形成的打擊犯罪的需要依次排列的,也是中國社會傳統文化中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體現。這種排列也無可厚非,因為一國的立法與一國的文化必然是相適應的。因此,在應然層面,可以從理論上探討并對刑法中所有犯罪按照個人法益到社會法益及至國家法益的順序排列,但在實然層面,還需從實際上遵循刑法典對十章犯罪的順序排列。也因此,本書刑法各論的編寫體系,將嚴格按照刑法典十章犯罪的順序安排。同時,這樣也可以方便對刑法各章各罪的學習。

三、本書的犯罪論體系:三階層

本書在具體個罪的編寫上,采用的是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與有責性三階層的體系。雖然在《刑法學》(上)即刑法總論中,仍然主張的是傳統三要件說,即主張犯罪客體不是犯罪構成要件而只是指導犯罪構成要件的解釋,犯罪的成立只需具備犯罪客觀方面、主體與主觀方面。平面式四要件與遞進式三階層作為晚近十余年來我國刑法所關注并爭論的話題,目前基本塵埃落定,且絕大部分刑法學者對此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本書認為,刑法總論所主張的三要件說,與我國刑法通說的四要件說在實質上并無根本差別;基于三階層的方法論優勢、出罪優勢與邏輯優勢[4],本書采用了三階層犯罪論體系,而徹底放棄了在四要件說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三要件說。

同時,在犯罪成立的判斷上,為貫徹并體現三階層的出罪優勢,本書采取了實質的刑法立場以及結果無價值論:前者的主要主張是,基于實質可罰性亦即值得處罰的法益侵害性,來判斷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與有責性;后者的核心觀點是,反對極端(純粹)的結果無價值論,主張基于對法益的侵害或威脅來判斷違法性的結果無價值論。借此,通過個罪的出罪來實現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东阿县| 大洼县| 玉溪市| 沙河市| 武乡县| 洪泽县| 成安县| 富民县| 思南县| 建水县| 潜江市| 武隆县| 建瓯市| 繁昌县| 阿尔山市| 青州市| 襄城县| 崇义县| 昌江| 三原县| 云安县| 金溪县| 临洮县| 洮南市| 米林县| 东丰县| 秭归县| 乌恰县| 寻乌县| 湛江市| 伽师县| 丰台区| 宁远县| 房产| 郸城县| 沙湾县| 曲松县| 清涧县| 平原县|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