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第一節 一般概述

一、比較法的研究對象

比較法學是指對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法系、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制度進行比較研究的科學。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比較法學主要是西方兩大法系之間的比較研究,包括對同一法系之間的不同國家的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和同一個聯邦制國家里,各州之間法律制度的比較研究。[1]

在比較法學的發展過程中,對同一社會制度的法律之間的可比性似乎從未發生過懷疑,但對不同社會制度的法律之間的可比性,卻長期存在著爭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西方比較法學著作中談不到社會主義法律的地位,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段時間內出版的比較法學著作,也主要限于論述西方兩大法系的差異。直至20世紀50年代以后,由于社會主義國家的大量涌現,才使得不同社會制度之間的法律可以進行比較研究的觀點得到承認。

事實上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的國家里,有許多共同的法律現象。諸如婚姻、租賃、借貸、損害賠償以及刑法中的故意殺人罪、傷害罪、強奸罪、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等等,世界各國都會對這些法律進行比較研究。瑞典法學家博丹(M.Bogden)提出,關于這兩種法律之間的可比性,“關鍵問題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和西方國家是否發生一樣的生活情況并且都受法律調節,如果這種條件具備,那么就可以對有關同樣生活情況的社會主義和西方這兩種法律規則加以比較,并確定它們的同異?!?span id="sz86ldv" class="math-super">[2]世界各國的立法實踐表明,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在立法時都要借鑒其他國家的法律,不僅借鑒相同社會制度的法律,而且也借鑒不同社會制度的法律。

比較法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方法。認為比較法僅僅是研究法律的一種方法的代表人物是新西蘭的薩蒙德(J.W.Salmond)。認為比較法是一門獨立學科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薩萊伊(R.Saleilles)和朗貝(E.Lambert)。實際上,方法是指科學研究的手段,學科是指科學研究對象的一定領域。比較法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和領域,即不同國家、不同法系的法律,因此應視為一門學科。[3]

二、比較法學的歷史和現狀

比較法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

(一)19世紀以前。一般來說,比較法學在19世紀以前還未形成一門完整的學科,但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當時的雅典執政官梭倫(Solon)在制定法律時,就收集地中海各城邦國家的法律進行比較研究。歷史上所謂“十人團”在制定法律時,也對各國的法律進行比較研究。古希臘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在《政治篇》中,收集了100多部憲法進行比較研究。據說亞里士多德在比較研究方面的著作有158本,但迄今為止流傳下來的僅《雅典政制》一本。

中世紀的歐洲大陸有羅馬法、教會法和習慣法,有些法學家也對此進行了比較研究,但他們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對羅馬法的注釋上。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比較法研究有了比較大的發展。英國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西方法學史上第一個提到比較法的人。法國的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一書中,對很多國家的法律進行了比較研究,是國際上公認的比較法學的奠基人之一。

特別應當提到的是,我國戰國時期的法學家李悝在“法經”中,曾對當時各諸侯國的法律進行比較研究。近代中國沈家本修改法律時,也邀請許多法學博士和律師,對各國的法律進行比較研究。

當然,嚴格地說,19世紀以前還不能說已經有了比較法學,只是采用了一種比較研究的方法。

(二)19世紀3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得到較大規模的發展,商業往來、交通運輸的增多,使地球相對變小,各地區、各國家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特別是當時歐洲大陸各國開展的法典編纂活動,增強了彼此之間相互了解法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為比較法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條件。

1831年,法蘭西學院第一次設立了“比較法講座”;1846年,法國巴黎大學設立了“比較刑法講座”。

1869年,英國牛津大學開設了“比較法學講座”;法國設立了比較立法學會。

1900年,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第一次國際比較法學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提交了70多篇學術論文,就比較法學的內容和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并要求制定一些國際性法典。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主要來自歐洲大陸的民法法系國家,普通法系只有英國牛津大學的一位教授出席。

這個時期,比較法正逐漸由一種單純的方法,轉變為一門完整的學科,但尚處于醞釀階段,還沒有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認。

(三)比較法學空前發展的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和現代科學技術、文化交流的急劇增加,極大地推動了比較法學的發展。這個時期比較法學的主要特點是:

1.將比較法的重點放在不同國家的法律進行比較研究,以便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借鑒。對刑法、憲法、民法、商法和經濟法的研究日益擴大。

2.比較法研究的范圍從民法法系擴大到普通法法系國家,對蘇聯和第三世界的各國法律也進行比較研究。

3.關于比較法學的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增多。1924年在日內瓦成立了國際比較法科學院,每四年開一次會。20世紀70年代共開過三次會議。1960年歐美的法學家成立了國際比較法學協會。美國、法國、德國、土耳其、盧森堡都相繼設立了比較法研究中心。英美等國還出版專門的比較法雜志。法國有《法國和外國的立法年鑒》《刑法和訴訟法叢刊》等。美國著名的比較法學家為美國刑法學會會長J.H.威格摩爾和大衛·勒內等人,出版了《世界法系縱覽》的三卷本巨著。戰后最有影響的比較法學著作,為“國際法律科學協會”發起編寫的《國際比較法百科全書》。該書共分17卷,由世界各國的幾百名法學家參與編寫。

4.歐美國家的比較法學家以西方為中心,認為西方的法律文明是文明國家的高峰,只有符合西方的標準,比較法學才算發達。事實上他們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法律了解甚少,也不積極從事研究工作,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比較法學的發展。

三、比較法學的主要作用

(一)促進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

隨著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的增加,就必須了解有關國家的法律知識,以便正確處理出現的國際糾紛、簽訂條約和對外貿易等等問題。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代表公司和外商與外國律師進行談判時,首先就要通曉對方國家的法律和法律術語。如果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或者用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去推斷談判對手,甚至用自己對本國法律的理解去理解對方的法律術語,那一定不會取得令雙方滿意的結果。類似這樣的問題很多,環境污染問題、稅收問題、建立公司的問題、劫持飛機的問題、跨國犯罪和犯罪管轄權問題,都應當通過比較研究的方法加以解決。

(二)推動本國的立法工作

通過對不同國家法律的比價研究,可以對本國的立法工作起到借鑒和推動作用。列寧曾經指出,凡是西歐各國文獻和經驗中所有保護勞動人民利益的東西,都一定要吸收。美國在草擬聯邦刑法典時,也廣泛征求比較法學家的意見,并且參考了蘇聯的《刑事立法綱要》,進行了詳細的對比研究。我國在制定專利法、商標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稅法、公司法、破產法、民事訴訟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時,也借鑒了外國的立法經驗。

(三)發展本國的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

比較法學有助于本國法律和法學研究的發展。它使法學研究人員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即本國法以外的廣闊研究領域。通過對外國法律的研究,可以開闊視野,不斷豐富和發展本國的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一些重要的法學院都設有比較法研究機構和專職的比較法教授,專門從事對世界各國法律的研究。例如,美國的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就設有中國法研究中心,在高年級還開設介紹中國法和比較法的課程,對中美兩國的法學教育和交流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凤阳县| 陆川县| 巴林右旗| 湘潭县| 青冈县| 山阳县| 麻城市| 灵台县| 新和县| 漾濞| 达日县| 闻喜县| 珠海市| 陇南市| 昌黎县| 葵青区| 牟定县| 武宁县| 昌图县| 平乡县| 惠州市| 包头市| 皋兰县| 古蔺县| 临潭县| 册亨县| 阿巴嘎旗| 东台市| 胶南市| 乌什县| 霞浦县| 凤山市| 南开区| 南丹县| 龙江县| 原平市| 黄山市| 通江县| 随州市| 清新县|